文_朱涛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顾问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风水文化是古人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体会、分析万事万物的根由和辩证关系,记录并总结而成的。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雄厚,对城市规划的选址、城市建筑方向选择、城市的形态布局、城市生态环境等都有着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上理解风水文化,就是要探讨古人是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的,这也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
古往今来,风水理论经过无数人的撰写、整理、诠释,其中必然夹杂着许多个人的观点和意志,而且有些观点是经过夸张、神话、玄秘的阐释,有些内容又经过民间术士的商业炒作,久而久之,一个传统文化变成了高深莫测的玄学,甚至沦为少数人垄断的迷信学问。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在面对问题时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全面、科学、系统地把握其有益部分,用辩证的思维继承它,选取优秀的部分使其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汉石画像
风水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朵奇葩,较为学术的说法叫作堪舆。“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定义。堪舆是什么意思?《淮南子》中有云:“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为天,舆为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具体在建筑风水方面,一般是指住宅基地的形势及相宅之法。但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所以风水包括墓葬之法。风水术起源于战国时代,其核心思想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法。早期的风水术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坐向、建设等方法,后来发展至建城和园林的引导,以及室内布置的遵循等。形成风水学以后其理论就比较系统化,成了知识。
下面介绍“风、水、建、筑”四个古汉字的含义。
“风”字早期形从“凤鸟”演化而来,“风”由“凤鸟”扇动翅膀而生,人们依此制作了羽毛扇。后期风字形“虫”,指自然界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意思。如《说文》:风动虫生。
“水”字凖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故匠人建国必有水地。甲骨文中的“水”字形态各异,而基本形体像水蜿蜒流动之形,两侧的点像水滴,表示水流的曲折,曲向或左或右,表示水滴之点数或多或寡,于义无别。
汉石画像
从上面“风、水、建、筑”四个汉字的演变就可以看出劳动创造文化,文化与自然共存。
《葬书》认为:阴阳二气运行地下则为生气,喷发出去则为风,风和生气是同种物质的两种不同存在状态。因此,当生气露出地面,升入空中,就变为风。认为生气能聚止并不易荡散,这就是吉地。人们发现群山所环抱的盆地有层层山峦生气不易散去,所以就聚集许多人家和村落。天、地、人相合是风水学的最高准则。中国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风水学。
风水学,有气、数、象之含义。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即能量、信息和态势或形式三者共存、不可分开又界限分明的内涵。
气,是客观存在,可假设为能量。
数,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程序或逻辑,假设为信息。
象,是气根据数而存在的形式或变化的态势。
我国古科学认为:人是通过象认识气和数,而象有“无”和“有”的分别。人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能感知客观存在才为有,反之则为无;不能用语言表达其象的客观存在,为常或恒。这就是《易经》所说:“意不尽道,言不尽意,书不尽言。”现代高能物理已经证明,物质和能量是相互转化的。宇宙的“气”,古人称为无极,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正是体现气、数和象的不可分性。气是实在的,具体的。信息“数”指导能量“气”按一定态势“象”存在,能量“气”依照“数”的指令,构成一定的存在态势“象”,存在态势“象”受信息“数”指挥,以能量“气”为基础的辩证关系。西方哲学称宇宙万物为“本体”,而《周易·系辞》称:“神无方而易无体。”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亦无所不在。宋代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太极”,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无极就是什么也没有;太极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太极生两仪,即是天地,亦可是阴阳。《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说明自然演化由简到繁,象征着自然变化与人事现象的依存关系。
这就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又是众多事物的产生、毁灭的根由所在。说明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构成了物质世界。
风水学在对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融会贯通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天地人合一源于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为地所承载,人应当效法“地”;地为天所覆盖,地要效法“天”;天为道所包涵,天要效法“道”;道以自然为本性,所以道是“自然”的。太极的“太”字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这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的含义。
太极泛存观,指一个城市、一个村镇、一个庭院、一幢建筑、一户住宅、一个房间,等等,可认为是一个太极,只是层次不同而已。太极之轮相互作用力具有方向性和强弱性。其强者为生为克,弱者为泄气比合,这是太极结构的相互作用性。易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观点,认为事无巨细,事无大小,都是太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自有一乾坤”。如:布置住宅建筑基地时就应注意场气效应,审慎选择空地,合理布置游园,精心构筑小品,形成符合气候特点、满足基地条件、与人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这就是天地人合一的太极泛存观的建筑具体化。
古人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既不过分也不偏颇,呈现协调状态。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凡是向阳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凡是背阳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阴阳是互根互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古人认为,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榖梁传·僖公廿八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如:“华阴”在华山之北,“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淮阴”在淮水之南,“汉阳”在汉水之北“洛阳”在洛水之北。
五行是《易经》的基础理论之一,古人长期以来是用《易经》的观念来指导择地、布局和建造房屋,并且应用于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镇、村落、住宅的建设中,这是人们长期遵循的理念。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有相生相克的转化关系,利用这种转化关系可以解释许多问题。如: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风水学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最基本有两大宗派:一是形势宗,因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如“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又称形法、峦头、三合;另一个是理气宗,因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如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所以又称三元理法。风水学中“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此外还有“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住宅所处环境不同,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的区分,如《三元地理》,在风水学应用上,又各有所侧重。井邑,释义为城镇、乡村、市井、故里。井邑之宅,因其外部环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举。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多注重形法。
中国风水学的形势派,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辨方正位。而理气派,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并且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现场操作工具,如用罗盘、风水尺等来确定建筑位置。总之,风水理论实际上是多学科综合一体的古文化与古科学,在古代建筑选址、布局、建造的环节中都有明显的作用。
风水学历史文化悠久,我们从考古遗址中发现,远古人洞穴多是藏风聚气、背坡面水、沼泽边缘、向阳温暖之地,这样的地方隐蔽、安全,便于猎取食物和刀耕,这充分体现了古人择吉避灾的思想早已有之。如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石器时代遗址,洞穴一般都是洞口较小,方向朝南;又如桂林甄皮岩遗址,洞口朝向西南旁边有河水。这就是萌芽时期的风水择地思想。
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石器时代遗址
桂林甄皮岩遗址
传说上古时期,在甘肃东至开封黄河流域,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伏羲氏就在这一带生活。一天,一只长着马的身体和麒麟头的怪物现身作怪,它忽而潜入水中,忽而腾空而起,喷出的水雾遮天盖日,扰乱了伏羲的正常生活,人们称之为龙马。后来,伏羲将龙马驯服并将其当作坐骑。伏羲在驯服过程中发现龙马背上旋起的白毛形成圆点,很有规律: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对称图形,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龙马负图”就出于此。同时在洛河里发现了乌龟背上的相形字,史称洛书。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并且取火种、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伏羲氏被后人敬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之祖”。
考工记中的王城规划图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辞,《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周易和易经不同,《易经》分为三部,《连山》《归藏》《周易》并称“三易”。《连山》《归藏》是我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典籍,有说失传了。但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这对研究西汉以前的易经提供了文字实证。
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风水术形成了系统理论。那时统治阶级对相地术极为重视,《尚书》中将当时的疆域以河流、山脉分界,划分为九州。另外,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的形势也使得各国迁徙不断,这时风水术成为建城筑镇的理论依据。同时,这个时期出现《周礼》《管子》《考工记》等著作。《周礼》又称《周官》,主要讲官制和礼仪制度。《管子》提倡建城要“因天材,就地利”,强调“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因地制宜就好。齐国人编撰的《考工记》,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六艺则例”,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书中的《匠人》篇,就有“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论述。
西汉时风水盛行。《史记》中专门记载了汉武帝与堪舆家的对话,还出现了《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风水著作,这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从汉代出土的四神纹瓦当就看出风水文化在汉代极为流行,它包括四种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一组图案,又称“四灵纹”。
汉代出土的四神纹瓦当
魏晋时期,最负盛名的是中国风水学的鼻祖郭璞,其著作《葬书》将风水术从传统的相地术中抽出,并对风水下了定义,全面构架了风水理论,奠定了后世风水学的基础。他首倡的“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迄今传承了一千七百多年而岿。
隋唐时期,风水学进一步发展,当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之术,出现了很多风水名家,如著名的一行大师、杨筠松等。一行精通历法、天文,他提出的“山河两界说”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宋元时期,风水学较为普及,出现了一批著名阴阳家,如陈抟、邵雍、朱熹、蔡元定等,他们都有风水著作传世,并形成了比较著名的两大风水理论体系: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之术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统归一流,相传紫微斗数及无极图说皆为陈抟之创。北宋著名的哲学家邵雍,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答》《梅花易数》《邵子神数》等在民间流传甚广。南宋理学家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各家思想,建立了庞大、系统的理学体系,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尊奉为官学。他与孔子、孟子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诠释了河洛先天之学,建立了朱子哲学思想。
明清时期,风水学对建筑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入,几乎所有的村落、房屋、墓葬都是根据风水理论来选定位置。对村落的选址以背山面水、山龙昂秀、水龙环抱、明堂宽大、水口收藏等为依规。所谓山龙、水龙就是指山脉与水系的形势,明堂是指阳宅大门前面或阴宅前方的范围,水口是指村头、村尾水流出入口。山区村落多选择枕山、环水、面屏的环境。平原村落则以水为龙,采取背水、面街的布局。城镇与村落相同,只是环境容量相应增大。各派风水家对住宅的选址、布局、环境等都有一套方法,如用罗盘确定住宅方位和属性,进而推导出平面布置。大门在风水中被视为“气”的出纳口,视住宅“上接天气,下收地气”的关键部位。各家都非常重视大门应面向远处山凹(近处山口又谓之“煞气”,不可相对),但不可冲巷道或与邻居大门相对。后来,这些处理方式以凶吉来解释,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实际上“阴照尖、阳照鞍”的说法是指阳宅远处应向阳且对着马鞍山形的凹处,这样可无阻挡地吸纳生元之气(吉气)。而阴宅则应向照尖背,得以幽静。鞍的谐音有“安详”的意思,讨个吉利说法而已。为了减除“大门冲巷不吉”的心理负担,风水师们常把“泰山石敢当”“镇山海”的石碑或镜子等物放在大门对面,并赋予这些镇物以辟邪作用。对于住宅周围的道路则要求从“吉方”来,要曲折有致。总之,各种风水书都对住宅提出种种避凶趋吉的方案,内容十分庞杂。以此,人们就把风水学说成建筑风水学。明清时期,建筑风水学出现了一个重要支脉玄空学,还诞生了两位风水学大师,一位是明末清初的蒋大鸿,著有《地理辩正》辞隐意晦,后人难以通晓;另一位叫沈竹礽,他的后人及弟子根据其理论编有《沈氏玄空学》及《宅运新案》,这两本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民国时期,建筑风水学基本继承了清末的传统。
风水文化的历史脉络是相承的,也是不断发展的,在新时代,我们要辨真伪,合理取舍,古为今用。
国家《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下面通过实务解析,探讨如何应用建筑风水文化来解析建设问题。
例1:南京格局解析
南京山水兼备,诸山摆列有序,明堂宽大周密,加上地连三楚,势控三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特别是钟阜有龙盘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应为至尊至贵之地。但是,龙脉厚重不足,缺少百里行度的重要元素。城内龙盘虎踞是为得山,但散漫卧伏其形欠力,更无余气可寻。虽龙虎狮象齐备,千百祥瑞纷呈,但中枢底气不足。
例2:北京格局解析
北京坐落在华北平原的北部,为平原与山地的交会处和交通要冲之间。它的西边是太行山脉和西山拱卫,北边是太行山与军都山形成一处半圆形山湾,东北部由燕山山脉构成了天然屏障,具有集山脉之险峻、河流之幽静、平原之肥沃于一身的吉地之象。元世祖忽必烈灭金后,决定在北京定都,命太保刘秉忠堪舆北京风水,刘秉忠就带了他的弟子郭守敬、赵秉温遍访北京山水,勘定龙脉正穴,定元大都城。
例3:西安格局解析
西安历史悠久,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累计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古称长安,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都曾在西安建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之所以选择在西安建国都,自然和西安良好的风水格局有关系。西安位于关中盆地,三面环山,北临渭水,风调雨顺,气候温和,是中原地区难得的宜居之地。汉唐时期长安城附近有“八水绕长安”的格局。随着气候的变化,环绕长安的八水也逐渐干涸,现虽为宜居之地,其风水也已经不如从前了。
例4:杭州西溪
杭州西溪是近几年打造建设的湿地公园。古时,西溪经常被天目山春夏洪水淹没,而干旱之时成为湿地。民国时,西溪湿地就日渐缩小。2003年杭州市开始对西溪湿地进行综合治理保护以后,植物从221种增加到1000多种,鸟类由79种增加到157种,水质提升了2至3个等级,周边约15平方公里的气温降低0.5℃~1.5℃,据测算每天可节水500~800吨,节电10万~30万度。此外,西溪湿地固碳能力可达40万吨,每年空气优良天数均达到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天在1400个以上,PM2.5的监测数据在杭州7个监测点中最稳定、最优良。西溪恢复了人与自然和谐景象,通过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获得了新生,这也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例5:广西上林县鼓鸣寨壮族古村落
广西上林县鼓鸣寨是一个壮族古村落,山清水秀,具有大地雄浑的骨架撑护,还有充足的水源涵养,是一处天造地设、依山傍水、向阳通风、缓坡台地、气候宜人的人居宝地。
例6:陕北某地结合山形地貌修路
陕北某地结合山形地貌修路,顺应了大地山河构造。观其来脉气势符合观形察势的风水原则。山区的路必须因地制宜,不破坏或少破坏稳定的山体和植被。《三元地理》:龙从高处来生穴,水从低处交向头。在风水学上道路也可以被看作“水”,道路也是气的流动,车流来往,人流涌动,就相当于水流。道路与河流有一致的风水特性。
例7:古村水井
古村落中都有许多水井,那么古人是如何判别水质?首先,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古人打新井后,没办法判断水井的水质是否适合人们饮用,所以就放一只乌龟进井里,如果正常就可以放心使用,如果死了就说明水质有问题,必须重新选址打新井。
例8: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
东山村村落选址和建筑房子偏东南布置,符合坐北朝南的坐向原则。在屋内,面向房门,面向的什么方向,房屋座向就是什么方向的,这个叫“向”。而房屋所在位置叫“坐”,那么坐北朝南的房子,就是位于北侧,门朝南的房子了。坐北朝南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方显人杰地灵。
上林县鼓鸣寨
陕北某地结合山形地貌修路
古村水井
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
徽派古民居大门朝北
钦州某古民居适中布局
河流环抱之处
例9:徽派古民居大门朝北
为什么徽派古民居的大门大多朝北?从汉代开始就有“商家门不宜南向”的说法,如果主人从商,而家宅的大门南向的话,就犯了风水大忌。因为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古徽州从商民居多选择“门朝北”,如果受条件限制不得不朝南时亦开“斜门”。
例10:广西钦州某古民居适中布局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居中的原则要突出中轴,对称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中心布置,这是尊贵、次序、敞亮的体现。
例11:顺乘生气和控制生气
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和房屋,这叫作顺乘生气。顺乘生气要看地形地势,要看河流及水的流向,风水讲“山环水抱”“玉带环腰”,大凡在河流的弯环处,必有好气场,在河流的环抱之处,一定有好风水。如果住宅小区位于河流的右侧为吉,至于河左、河右的确定,取决于河水的流向:当背对来水时,左手边为河左,右手边为河右。如果一个小区位于河流的右侧,那么,河水一定是沿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这种顺时针流动的河流对小区内部风水气场有很好的加强作用;而位于河流左侧的小区,由于水流是沿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小区内部的风水气场会被大大削弱。
例12:贝聿铭的风水观
有人问贝聿铭建筑大师:“贝老,您相信风水吗?”贝老回答:“建筑师都相信风水的。不是迷信的风水,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里也是风水。我觉得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风水要弄得太过分一点,那就变得迷信了,这个我反对。”问:“人们说您也吸收了建筑风水先生的一些说法,比如您一开始在香港设计中银大厦的时候,曾经设计过有一股泉水,是从后门进去前门出来,后来人家说水就是财,您这样就破财了。您是不是取消了这样的想法?”贝老:“有是有,建筑风水先生说得也很对,我用水,这个高楼两旁都有水下来的,我接受这一点。这个水是源,是财源,所以水到了下面变成一个池子。池子养鱼,中国人认为就把财给蓄住了,有点地方我信的我做。”
在西方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城乡建设都是在传统文化和风水理念下打造的。当前,我国城乡建设强调文化性和地方特色,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建筑风水学,逐渐理清其糟粕和精华,让这个古老的文化传统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