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英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 阜新123000)
沙地赤松具有耐干旱瘠薄、防风阻沙、材质强度高等优良特性,是沙区造林的优良树种,2014 年沙地赤松被审定为省级良种(辽S-ETS-PD-001-2014)。过去该树种在沙区育苗所使用的基质大都为草炭、畜禽厩肥分别与沙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但近些年由于草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大量开采会造成生态环境毁灭性破坏,致使草炭的开采受到限制,价格不断上涨,使得育苗成本提高,因此沙区育苗使用草炭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而畜禽厩肥的容重相比草炭等轻基质较大[1],使得沙地赤松容器苗的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寻找新的经济有效的基质原料,以各种农作物秸秆作为育苗基质的主要原料,减少草炭用量,达到部分或全部替代草炭的目的,成为现代育苗发展的趋势。
研究区地处辽宁彰武章古台镇,该地区属北温带亚湿润干旱气候,年降水量420 mm,相对湿度61%,地下水位4.2 m,降水量集中在7-8 月份,光照充足。主要乔木为松科、榆科、杨柳科树种;灌木有山杏、黄柳、锦鸡儿、胡枝子等;草本植物有差巴嘎蒿、甘草、麻黄、蒙古蒿、狗尾草、羊胡苔草等,该地区土壤为风沙土[2]。
把作物秸秆类原料粉碎成牛饲料状(约1 cm),用水浇湿,秸秆含水量要求在70%左右,按每吨干基秸秆计算,再加入1 kg 复合发酵菌剂和5 kg 尿素(也可添加一些人畜粪尿,以降低碳氮比,利于微生物活动)搅拌均匀即可。把加入复合菌剂的秸秆堆成宽度2~3 m,高1~2 m 或长度不限的长条堆,冬季堆顶覆盖1.5 m 宽左右的塑料布,切记只盖顶端不盖四周,5 d 左右翻堆1 次,堆温控制在50~60 ℃为宜,一般翻堆3次,堆内原料即可腐熟成肥。
2.2.1 沙地赤松秸秆轻基质播种育苗
基质配比为玉米秸秆︰沙土=1︰1(体积比)。
2016 年5 月初播种,10 月份对播种苗的苗高、地径进行了调查,在苗圃地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置4个样方,每个样方调查100株苗木。
2.2.2 沙地赤松秸秆轻基质移植容器苗培育
基质配比为玉米秸秆︰沙土=1︰1、1︰2、1︰4、1︰5(体积比);草炭︰沙土=1︰1、1︰2(体积比);木屑︰沙土=1︰1(体积比);木屑︰草炭=1︰1、1︰2(体积比)。
2017年按不同轻基质配比开展了沙地赤松1年生苗移植装杯试验,10月份调查苗木生长量。
2.2.3 赤松秸秆轻基质不同容器杯直播苗培育
基质配比为玉米秸秆︰沙土=1︰1(体积比)。
2017 年用无纺布容器杯和塑料容器杯进行沙地赤松直播容器苗培育,共计52 万株,探讨相同育苗基质无纺布容器杯和塑料容器杯的育苗表现。
2018年6、7月份对直播苗的苗高和地径进行了调查,每种类型选择100株。
采用秸秆轻基质培育沙地赤松实生苗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地赤松平均苗高为7.02 cm,地径平均为1.55 mm(表1)。依据辽宁省地方标准《沙地赤松播种育苗技术规程》,采用秸秆轻基质培育的1年生播种苗木均达到了Ⅱ级以上合格苗标准。
表1 沙地赤松秸秆轻基质播种苗生长指标
对不同基质的沙地赤松移植容器苗的当年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秸秆与沙土、草炭与沙土相同配比的沙地赤松容器苗表现的都很好,且二者苗木长势差异不大,从总体来看随着轻基质比例的适当提高,苗木的长势也更好。由于木屑装杯前没经过腐熟,所以木屑、沙土配比的沙地赤松苗长势较秸秆、草炭沙土相同配比的明显差些(表2)。从相同配比的秸秆基质与草炭基质的苗木表现来看,用腐熟秸秆代替草炭育苗具有可行性。
沙地赤松直播容器苗无纺布杯的苗木长势明显好于塑料杯的(表3),说明透气、透水性好的无纺布容器杯更适合培育沙地赤松容器苗。
表3 秸秆轻基质沙地赤松不同容器杯直播苗生长对比
4.1 据李爽[1]测定,草炭和玉米秸秆两种基质的理化性状中,玉米秸秆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气水比等明显低于草炭的,而持水孔隙度却明显高于草炭的。玉米秸秆的全氮、全钾、全磷、速效钾、速效磷5 种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草炭。从实际沙地赤松育苗试验来看,无论是播种苗还是移植容器苗,相同配比的腐熟秸秆基质与草炭基质的苗木质量相差无几,因此用发酵秸秆代替草炭育苗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可行的。
4.2 透气、透水性好的无纺布容器杯更适合育苗,且无纺布容器杯可降解,推广应用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3 沙地赤松发酵秸秆轻基质育苗技术是一项各技术环节均较成熟的技术集成,简单易行,育苗基质利用发酵秸秆代替了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草炭,成本较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已经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带动了当地群众的育苗积极性,加快了良种的使用率,今后会有更大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