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勇
1935 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任教。那年,英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数学才华,竭力推荐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跟随著名数学家戈弗雷·哈罗德·哈代学习。
华罗庚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想去英国学习,可是他那做百货生意的父亲得知后,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原来,华罗庚在几年前不幸染上伤寒,落下了左腿残疾,走路都要借助手杖。父亲撂下狠话:“如果你要去英国,就先把我给打死,否则我是一定不会允许的。”
当时还是旧社会,父子就像君臣,真可谓“父母命不可违”。华罗庚自然不敢和父亲顶嘴,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梦想。怎样才能说服父亲呢?华罗庚记得父亲以前说过,他14 岁就外出做生意,16 岁就已经跑遍了江浙沪皖一带,直到成家后才开办了一家小百货商店。想到这里,华罗庚有了主意,他微微一笑,用崇拜的口吻说:“父亲,你很小就独自在外做生意,16 岁就已经跑遍了好几个省,我一想到自己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就觉得非常骄傲。”
“那是自然,作为男人就要有点光辉的过往,那样才能给孩子们做榜样。”父亲得意扬扬地说。
“可是父亲为什么阻止我去做点光辉的事,去为我将来的孩子做榜样呢?”华罗庚紧接着说,“尽管我的腿有残疾,但为了数学,为了梦想,我还要跑到英国去学习,这难道不是我将来可以在我的孩子们面前自豪的事情吗?”
父亲一听,顿时语塞。他想了想,最终同意让华罗庚去英国学习。就这样,华罗庚在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不仅解决了很多数学难题,还写成了一篇为他在全世界赢得声誉的重要论文。回国后,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于数学领域奋力耕耘。
对于父亲的阻挠,华罗庚没有针尖对麦芒地与父亲争吵,而是用父亲的经历和理念作为论据进行劝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