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我国P2P行业从迅猛发展达到巅峰,再到平台失联、提现困难、平台诈骗、警方介入、暂停运营、跑路……持续“爆雷”迎来“强监管”,一个个规模几十亿、上百亿、数百亿元的P2P平台被端,国家的重拳就没有停下来过。曾经风光无限的P2P,如今为何跌下神坛?P2P行业还有明天吗?
“取缔”潮波涛汹涌
2006年开始国内有了P2P,由于没有完善的征信体系作依托,快速发展中带来不少高风险。近日,随着多地区对其整治监管力度不断加大,P2P行业持续出清,各地方也加快了“清退”的节奏。
从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加快了清退P2P平台的节奏,网贷机构清退名单时不时就公布出来了,截至2019年10月,北京、上海、深圳、宁夏、云南等地陆陆续续清退P2P平台累计800余家。这让P2P行业人心惶惶。10月30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公告称,近日网传“上海市及全国网贷平台将陆续停止相关业务”,经协会向上海市互金专项整治有关部门求证,此信息为不实信息。
2018年,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浙江、贵州、四川等省份互金整治办下发关于开展辖区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的通知,通过合规检查意味着拿到了一张进入P2P行业的“门票”,没有通过将意味着被淘汰。
如今,P2P行业“取缔”潮一波接一波,“抢票期”似乎变成了“收尸期”。那么,即使有一张船票,能否登上P2P明天的客船呢?
严监管态势将持续
“取缔”潮背景下,是平台“备案”多次延期,“试点”遥遥无期,以清退、转型为主旋律的监管态度。所有的局内人都保持着心照不宣的沉默,默然地配合调整,绝口不谈明天,似乎都在等待着最后一天的到来。
2016年,监管层出台规定要求网贷行业必须进行备案管理,并提供了详细的流程指引。但在2017年6月,备案工作突然宣布延期一年。2018年6月,监管层宣布“备案”再次延期,理由是“行业累积的存量风险巨大,备案工作年内难以完成”。
不过,P2P领域不尽是悲情,仍存希望。2019年7月初,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2019年四季度,在合规检查、接入系统、数据核验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
虽然试点给P2P行业带来了一线曙光,但“取缔”潮下,行业情绪低落。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监管重心应该还是推动平台转型与清退,结合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手段,把平台数量降下来。而何时开始试点是个未知数”。
转型路上举步维艰
身陷绝境,最好的办法是积极寻找出路,但P2P行业转型道阻且艰。2019年10月2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监管层正研究P2P网贷机构向小贷公司转型的方案。
在监管层发声之前,早已有部分P2P网贷机构已取得了小贷牌照。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1月20日,全国范围内共有网络小贷牌照300张,其中完成工商注册的有279张,金融办批复和过了公示期的共有21张。在这300张现存的网络小贷牌照中,除了个别“爆雷”的网贷平台以外,有22家还在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已经通过主体或者关联公司获得了网络小贷牌照,占网络小贷牌照的7.3%。
面对P2P网贷机构向小贷公司转型,不少行业人士满腹苦水:“目前网贷行业面临较为尴尬的局面,实力雄厚的P2P平台未必愿意转型网络小贷,而一些实力较为一般的P2P平台,则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去拿牌照。”
P2P的明天在哪里
有网友称:“P2P在中国已被妖魔化了,该休矣。”“按照目前的政策指向,监管部门正以行政手段促使P2P行业出清,甚至使P2P退出历史舞台,属于P2P的时代终要落幕,其已成为时代的‘恐龙。”……
去年8月26日,马云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表示,P2P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互联网金融,它是一个有网页的非法集资产品。
谈及P2P行业跌落神坛,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一是由于網贷平台违法违规现象突出,被政府大范围整治,大规模取缔。二是P2P网贷导致社会恶性案件频发,社会积怨颇大,市场生存基础开始动摇。加之相关法规和制度存在漏洞,尚需进一步完善,因此让网贷市场先冷却一下,有利于未来P2P健康发展。三是P2P投机和网贷诈骗等现象已经成为扰乱金融秩序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元凶之一,银行和实体企业很难支持网贷平台。”
“P2P的明天还是有的,只是需要在技术和管理运营上进行变革。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引入区块链技术,让网络信贷在加密空间和互信背景下运行。当前,网贷发展进一步受限,空间越来越小,只有规模大、资信优、品牌影响力大的平台才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宋向清如是说。
本刊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