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 佟小亚
填充墙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的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填充墙出现的裂缝防治和维修方面的技术要求以及对现在的填充墙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方面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为填充墙如果出现开裂的情况,会大大降低人们购买房子的期望,墙体的裂缝也会影响墙面在装饰过程中的美观性,同时也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如果在墙体出现裂缝以后再去对墙体进行防治和维修,这样会增加企业的施工成本,所以我们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先去注重填充墙的质量。
1、填充墙裂缝形式
1、水平裂缝:主要出现在框架梁和砌体交接处,屋面东西山墙更为普遍。
2、竖向裂缝:主要出现在砌体与框架柱或剪力墙交接处。窗台下部砌体也可能出现竖向裂缝。
3、斜裂缝:一般出现在梁柱交接处、主次梁交接处和门窗洞口处。其裂缝宽度和长度都较大,基本上贯穿墙体,通常情况下是沿灰缝开裂或砌体开裂。
4、粉刷层空鼓裂缝:裂缝方向无规则,通常呈网状龟裂,裂缝位置粉刷层空鼓,凿开粉刷层可发现,砌体本身并没有开裂。
5、墙体裂缝顶层和次顶层相对较多,端开间尤其严重。
6、布设管线较多的墙体在墙面上开槽后,使其成为薄弱处,裂缝首先沿线管出现。
7、外墙面有时出现不规则的龟细裂缝。
2、填充墙开裂的原因分析
2.1温度应力产生的填充墻裂缝
温度沿建筑物高度分布,顶层的保温层、楼板、梁以及梁附近的墙体部分,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变化非常明显。温度对框架结构填充墙的裂缝影响,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顶层。这主要是由于填充墙和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一样,使得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的收缩也不一样,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构件与砌体的变形不同步,此时屋面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和限制,致使墙体处于受剪、受拉状态,当墙体内拉应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过墙体自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墙体就会在最薄弱处产生裂缝。
2.2设计构造问题
设计人员对墙体构造交待不清,专业之间衔接不够,设计方面的不尽合理之处,影响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的整体质量。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应把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效应也考虑进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因房屋空间布置需要,加大柱间距离,出现填充墙体在框架梁下转角,填充墙转角处常常因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变形,施加在墙角处的压力增大,导致转角处墙体两侧产生垂直向下的裂缝,若地基再产生不均匀沉降,这种类型的裂缝会不断扩展,最终使得墙体整体破坏。门窗洞及预留洞边等部位是应力集中区,未采取有效的拉结加强措施时,容易因撞击振动开裂。墙面开洞安装管线或吊挂重物均能引起墙体变形开裂。
2.3施工因素的影响
砌块砌筑时浇水湿润的程度不易掌握,砌块上墙时含水率过大或雨期施工淋湿砌块,墙体亦会因收缩开裂。在实际的施工中,浇水多时,混凝土砌块吸水膨胀,抹灰后自然干燥使体积收缩,引起抹灰层开裂;浇水少时,混凝土砌块吸收抹灰砂浆中的水分,致使抹灰层早期失水,产生干缩裂缝。
2.4砌体材料方面的影响
竖向和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达标不能满足砌筑的要求,从而让墙体抗剪力、抗拉力和抗变形能力下降从而使墙体开裂。砌块与砌块之间黏结不结实导致墙体抗拉抗剪抗压强度变低,从而直接影响了面层与结构层的结合还有基层质量不合格,导致了工程的质量。用传统的砌筑砂浆代替专用砌筑砂浆。这样会造成面层、基层膨胀、表皮离析、地面开裂。
3、填充墙裂缝的预防措施
预防和减少裂缝的措施:由于影响房屋伸缩而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且很复杂,并受种种因素的限制,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措施来完全杜绝温度裂缝的发生,但控制和减少裂缝的产生是可能的,除按规范要求合理设置伸缩缝外,一般应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采取措施。3.1技术预防措施
1、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
2、抹灰的基层要处理,方法得当。对于砖砌体来讲,一定要提前1-2天用清水浇透,至表面出现水光,然后阴干,手摸时有潮湿感时再进行抹灰。
3、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4、抹灰的施工环境对于裂缝的出现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环境干燥而且通风良好且又疏于养护时则最易出现龟裂,因此抹灰应该营造一个比较潮湿的环境。
5、应该按照合理的工期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施工,大幅度的缩短工期是不宜提倡的。
6、控制填充墙体的砌筑质量:首先须确保砌筑原材料,一定要使用品质良好、材质均匀,各项复验指标都达到要求的砌块。其次,砌筑砂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配比配制,并充分搅拌均匀。
3.2施工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针对不同的墙体材料,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选用合格的,出厂后停放期不小于28天的制品。
2、严格封砌施工洞口,不留隐患。各层的施工洞口及脚手架钢管洞口等,都是易开裂和渗漏的薄弱位置,应重点加强施工措施。
3、要消除砌块体积收缩产生的裂缝,主要应降低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施工时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要控制在15%以下,严禁提前大量浇水湿润。
3.3材料选购方面
1、应优先选用与混凝土结构线膨胀系数相一致,吸水率较小,材料强度较高的砌块作填充墙的砌体材料。
2、严格控制砌块材料,进场时对其质量证明材料、尺寸偏差、外观质量等进行检查,砌块存放场地要平整、干燥、避免浸水,按不同批次、规格、等级分垛堆放整齐,严禁暴晒、雨淋及冻胀,以防破损。
3、严格控制砌筑砂浆配合比,控制好搅拌和使用时间,选用合格的水泥和砂。
3.4设计方面
1、合理留置构造柱。设置构造柱能增强填充墙的整体性和延性。在纵横墙的交叉处、墙体转交处、框架平面外的填充墙与柱的连接部位,门洞口及自由墙体的端部要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
2、设置水平加强带。每道填充墙至少设置1道c15混凝土加强带(钢筋两端与框架柱预埋铁件焊接);墙高超过4m时宜设置2道。无门窗洞口时,可设置在1/2墙部位,层高3m左右时,宜设在窗台部位。
3、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为减少建筑顶层墙体开裂,设计中应提高屋面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性能,以降低屋面板与墙体之间的温差。
4、填充墙裂缝的维修措施
当填充墙体出现裂缝后,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作分析判断,必要时需对裂缝的发展情况作持续的观察。当认为不影响继续安全使用时,应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及时进行修复。
常见方法有:嵌缝填补法,抹灰补强法和拆除重砌法。
1、嵌缝填补法。当仅有少许裂缝时,可将裂缝两侧抹灰凿掉,并清理干净,采用M10聚合水泥砂浆(掺入适量建筑胶水),裂缝较宽时可填入细石骨料,填补密实即可。
2、抹灰补强法。
3、拆除重砌法。当某片填充墙裂缝密集,破损严重,已无修缮的价值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墙体拆除后,用同质墙材和专用砂浆满浆封砌。
5、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就是质量问题,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个建筑工程没有质量作保证,那么这个建筑工程就没有质量生命。建筑填充墙裂缝问题非常普遍,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填充墙裂缝问题的防治,尤其在建筑设计、施工阶段应采取对填充墙裂缝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填充墙裂缝问题,提高建筑质量水平,给居住者创造更和谐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明雯,等.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填充墙裂缝控制施工工法
[2] 王伟超,肖祯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19,33(7).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