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过多年发展,我党在建设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守正创新奠定了基础。然而,网络时代下,各类不良信息的轰炸与多元思想的影响,人们的思想统一性难以保障,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新时期下,依照习近平所提的“八个统一”,系统回答“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为思政理论课的守正创新提供遵循方向,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八个统一
思政理论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重要渠道,想要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创新思政理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思政课程改革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根本,以守正为基础,以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如此,方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思政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并强调了教师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效用发挥的关键,并将“八个统一”作为思政理论课的创新途径。文章以“八个统一”探析思政理论课的守正创新。
一、坚持建设性、批判性的统一,以真理打败谬误
在思政理论课的守正创新中,应以八个统一为根本遵循。首先,应就坚持建设性、批判性之间的统一,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步伐,促进思政理论教学的创新。首先,教师应敢于批判错误观念、不良思潮。实际上,敢于批判批判错误观念和不良思潮并非是为批判而批判,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引导学生统一思想,提高学生凝聚力、引领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次,教师应善于批判错误观念和不良思潮。网络时代下,各类错误观点和思潮被包裹在各色外衣下,教师在批判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其中陷阱,挖掘其根源,抓住主要问题作為切入点,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正当的批评指正。最后,教师应坚持课堂正能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以习近平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精神育人,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二、坚持政治性、学理性的统一,以学术讲授政治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对思政理论课提出了八个统一,其中,政治性、学理性间的统一,主要是利用对学理的透彻分析去回应学生,以思想理论彻底说服学生,以真理引导学生。为实现两者的统一,首先,应全面把握政治性导向。在思政理论课上, 教师应始终坚持我国政治立场、方向、原则与道路,授课教师应该具备政治信仰、定力与担当。其次,应全面了解什么是学理性,以学术讲政治。思政理论课堂上,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重视理论的透彻分析,以此回应学生的疑惑,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作用。最后,强化政治性、学理性之间的统一。须知,政治性、学理性之间相辅相成,若将两者割裂,不仅很难保障思政理论课堂的教学质量,甚至无法有效说服学生、统一学生思想而导致课堂教学形式趋于形式化。对此,坚持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以学术观点分析政治理论,以政治理论支撑学术观点,提高学生政治立场的坚定性。
三、坚持价值性、知识性的统一,以价值引领知识
坚持价值性、知识性之间的统一,主要通过将价值观念引导至知识传授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首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导的并重。在所开设的思政理论课程中,教师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析作为重难点,因为,该理论的价值性、知识性本身就是统一体,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追求真理、把握规律。同时,不仅要讲解该理论的知识体系,还要将价值体系融入其中,以此引导学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应增强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价值引导能力。教师作为传播思想、真理和知识的传承者,应该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提高理论知识素养与教学素养,为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传播奠定基础。
四、坚持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推动三因理念的落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是统一性、多样性统一的过程,为此,应始终坚持政治原则,讲清政治理论,由学校与学生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展开思政教育。在因地制宜教育中,教学内容应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多元地区文化有机结合,挖掘学生所在地、学校所在地的文化资源,让思政理论课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提高思政理论课堂的成效。同时,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应因时制宜,坚持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由现实向网络延伸,为思政教育提供更丰富知识与便利,增强课程时代感。另外,思政教育方式应因材施教,推动全体和分类教学的结合,在课程改进中提高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因人而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五、坚持理论性、实践性的统一,实现知行合一
在思政理论课的守正创新中,应始终以理论性、实践性的统一作为基本原则。首先,以科学理论培养学生,实现以知促行。教师应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深入讲解,提高学生对其的逻辑性、科学性的掌握,增强思政理论课程的感染力、说服力,以此转变学生思想与言行。其次,直面问题,贴近实际,以行求知。马克思曾指出,哲学家文仅仅以不同方式去解释世界,而实际问题却是改变世界。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性作为与其他理论不同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 本质特性。对此,在思政理论课上,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重视实践性的融入,将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着力点,以实践使学生掌握不足,推动学生求知。最后,坚持理实结合,思想志行合力。教师应重视思政理论课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结合,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推动学生长远发展。
六、坚持显性、隐性教育的统一,提高思政教育渗透力
思政理论课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为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应坚持显性、隐性教育的统一。为此,在显性与隐性教育中,应与生活相结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生活化教学语言,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同时,教师应以学生作为教育中心,通过多样化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的设计,计划性展开思政理论课教育,以环境渲染、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营造全方位的育人范围。
七、坚持主导性、主体性的统一,增强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传统思政理论课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此,守正创新成为发展根本。在思政理论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作为两个基本要素,应坚持主导性、主体性的统一,提高教师主导能力,培养政治能力强、思维新颖、自律性强、视野开阔、人格政治的思政理论教师,以现代教育手段,激励教师课堂主动性与创造力。同时,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了解学生需求,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由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同时,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实现主导性、主体性的统一,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八、坚持灌输性、启发性的统一,提高课堂吸引力
传统的思政教育以灌输教育为主,忽视了启发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教學效率低下,学生创新能力难以保障,影响了思政理论课的质量。推动两者的统一,对课堂守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思政理论课堂上,应增强灌输和启发主体的素质,遵循育人规律,增强教师专业素质、道德观念、知识水平,提高教学实效性。其次,培养课堂灌输、启发的客体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灌输,提高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同时,依照学生年级与个体特点,开展启发教育,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思政理论理论。最后,把握灌输、启发的主要内容,保障内容的理论创新、前沿,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九、结语
总而言之,为推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思政理论课教育中,应落实八个统一,坚持守正不渝,创新不止的原则,紧跟时代发展,促进思政教育的守正创新。如此,增强思政理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思政理念,统一思想,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干渠道、重要阵地、核心课程等作用,让思政教育融入人心,提高国民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马昌豹.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强起来[J].中国记者,2019(07):6-9.
[2] 吴家华.“八个统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J].红旗文稿,2019,391(07):12-14.
[3] 沈壮海,董祥宾.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9,482(05):10-15.
[4] 肖贵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9,297(03):82-86.
作者简介:高倩(1987.05-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成都铁路卫生学校,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