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峰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演变成百年罕见的公共卫生危机。已走出至暗时刻的中国向近百个国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非但未能尽获应有的礼遇与敬意,反而横生不少猜忌与指责,又一次凸显中国国际话语权所处的艰难困境,更加清晰折射出西方“话语霸权”垄断之下的中国形象。其中,既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也有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理念性冲突和结构性矛盾,背后更有诸多“为利所驱”的利益集团。
意识形态下被抹黑的中国。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中国长期被西方一些政客、媒体和学者塑造成“威胁、邪恶”的形象,近年来他们还想方设法给中国扣“新殖民主义”“债权帝国主义”“扩张主义”等帽子,严重搅乱国际社会的视听。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对中国不乏冷嘲热讽之辞,当中国有效遏制疫情而西方却深陷其中之后,一些西方人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及不适应症,更加将中国视为对西方民主和价值体系的威胁,认为有必要通过持续抹黑中国,通过所谓的“援助赎罪论”“馈赠控制论”使中国继续成为“另类”,以维护自身的正统性。有人对此曾形象描述,西方现在打的是两场战,即抗疫战争和意识形态保卫战。日前,美国白宫公开炮轰“反共先锋”美国之音“正面宣传”中国抗疫,无疑是一个最清晰有力的注脚。
傲慢偏见下被遮蔽的中国。早在1978年,知名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主义》中曾一针见血批评世界文化传播中的“西方中心主义”。这种文化上的傲慢和心理上的狭隘迄今还广泛存在,即便中国从昔日积贫积弱一步步成为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主义”及背后的“西方中心主义”仍像是符咒一样,左右着很多人的认知与判断。在这种傲慢与偏见思维的主导下,加上国际信息传播逆差和人为的操纵,让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真实形象不同程度受到选择性遮蔽。《纽约时报》此前在评述中意两国“封城抗疫”时给了截然相反的解读,无情榨出了“西方中心主义”皮袍下的小心思,即“中国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
利益驱动下被歪曲的中国。西方社会对中国负面认知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也远非几家媒体、几个政客能够塑造和左右的,背后还有攀附在这条“反华价值链”上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要想彻底改变很难一蹴而就。在歪曲中国问题上,西方主流媒体向来冲在台前,西方政客以软硬两手间接掌控,军工集团看重的是源源不断的军火销路,部分商业集团长期出于一己之私暗中发难,一些人权、环保组织依赖营造中国的负面形象而生存,“藏独”“疆独”“台独”“港独”等力量则利用媒体、影视、图书来实现既有的反华诉求,公关公司和智库受“金主”所托,与媒体形成利益捆绑,以专业手法扩大传播效果,影响普通民众认知。
此次疫情给我们提了个醒,无论这些年对外传播和国际形象塑造做了多少努力,但在“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下,中国走出话语权困境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时间,反转任务长期而艰巨。现阶段,中国做任何事都有可能被推上风口浪尖,被误解、被质疑、被抹黑是一种常态,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必须经历的路程,必须承受的代价,最终还是要靠努力发展好自己,才能赢得与中国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作者是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