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2019 年全国Ⅰ卷政治40 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2020-05-08 12:41黎美华
考试与招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村落试题考查

>>>黎美华

2019年高考结束之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聚焦育人目标,优化考查内容,着力增强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评析》一文,其中谈到:“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六个下功夫’,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增强对基础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观2019年高考政治试题,正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考评价体系的真实写照。本文以全国Ⅰ卷40题为例,从高考试题解析、考生问题剖析和备考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2020年的备考有一定的启示。

一、仰望星空,悟高考之道

1.真题再现

囿于篇幅,此处只呈现设问: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3)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6分)

2.试题分析

本题符合“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要求,突出了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1)从必备知识的考查上看,突出主干知识。第(1)问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2)问主要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都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基础性较强。

(2)从关键能力的考查上看,提升思维品质。第(1)问要求综合调动所学知识去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引导考生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原理”去分析问题;第(2)问要求用特定的哲学原理去说明观点,引导考生有逻辑、有层次地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去分析说明问题。这样的考查都强调了思维的品质和过程,而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罗列。

(3)从学科素养的考查上看,强调公共参与。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聚焦问题的解决,让考生“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旨在考查考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自觉承担起文化发展的责任。

(4)从核心价值的考查上看,增强文化自信。本题围绕“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及保护和利用”这一话题,引导考生直面传统村落的发展困境,充分认识传统村落的重要性,并引导考生牢固树立文化自觉,自觉保护传统村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试题解答

本题的材料比较综合,并没有明确指定哪一段材料回答哪一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回答问题增加了难度,所以,把握材料的主旨和厘清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梳理,材料主要围绕“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这一话题展开,第一段阐明了传统村落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段分析了当前传统村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第三段明确了对待传统村落应有的态度,最后的小注再次强调了传统村落的重要性。把握各段落的核心意思,对于信息的提炼和转化意义重大。以下表格对各小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题号 题型限定 知识链接 信息提炼与转化(1) 观点评析类试题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2)分析说明类试题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缺少产业支撑、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艺失传、旅游开发不当材料列举了当前传统村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要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价值,自觉加以保护,同时改正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3)措施建议类试题开放性试题(可从多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最后,将知识原理与材料关键信息对接,梳理作答即可。(答案略)

二、精研细思,析失分之因

要想答好主观题,必须不断锤炼自己的解题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这四项基本能力必须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每个考生的失分原因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还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提取不全,偏离试题主旨

本题第(1)问探讨传统村落的未来发展问题,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的考生断章取义偏离主题,如图1中所答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都是无关内容。

2. 调动知识不准,理论基础薄弱

图1虽然谈到了传统文化,但是并没有从传统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去分析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前景,而是从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去分析,明显是基础知识不牢、调动知识不准确的表现。

3. 描述事物不清,材料结合不够

能够准确完整地写出知识并不意味着会得到满分,高考重点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有理有据,把事情交代清楚。图2只是简单罗列了几条哲学原理,完全没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无法清楚阐述问题。

4. 论证问题不明,逻辑层次混乱

第(2)问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这是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之一。图2考生在第二条中回答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但在第三条中又重复论述,还扯到了“尊重客观规律”上去,在第四条、第五条中又回到了“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两个特点上去,显然在理论表述方面层次不清、逻辑混乱,对基本哲学原理的掌握还很欠缺。

图1

图2

三、脚踏实地,研备考之法

时至今日,高考命题已经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特别是“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和实施,使高考的评价方式已经越来越成熟完善,不仅为课程改革和命题改革指明了道路,也为我们的备考指明了方向。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核心素养的本意所在。因此,我们可以在备考中做好以下几点。

1.以教材为本,夯实必备知识

每位考生都应该建立必备的“知识库”—立足学科知识,增长社会见识,积累生活常识。教材理论是答题的重要支撑,学科知识是我们知识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全国Ⅰ卷40题结构相对稳定,都是“文化+哲学+开放”的组合,其中文化试题和哲学试题的理论部分主要来自教材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中要按教材逻辑梳理基本知识,能够准确说出教材的主要内容并建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开放性试题的解答中,往往会综合运用社会见识和生活常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且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去迁移作答。

2.善于思考,提升关键能力

(1)首先,要提升审读设问的能力。要细致地将设问中的要素逐步分解,明确答题的知识限定、内容限定、主体限定、材料限定、题型限定、分值限定等多项要求,从而精准地调动和运用知识,找到材料的有效信息,使用恰当的解答方法,精细规划分值的分配。

(2)其次,要提升解读材料的能力。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主旨;进而对材料合理分层,厘清材料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明确每一层材料到底在说什么(可参考前文对40题材料的结构分析);接下来就要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能是主题句、核心句,也可能是关键字、关键词。高考命题专家往往会把考生答不出来的词语、词组隐藏在材料之中,那看起来有点“高大上”的短语和词组,可能就是给我们答题的“小暗示”。我们要认真阅读、仔细筛选、大胆利用,不要辜负命题人的一片苦心。

(3)最后,要提升规范作答的能力。规范作答包括很多方面:一是卷面的书写要规范,要做到卷面清爽,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序号清楚,突出重点,避免漏判失分。二是术语的使用要规范,尊重教材的原有表述,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不瞎编不自创,不偷换概念,不“移花接木”,使用学科语言答题,不胡乱堆砌大白话。三是论证的层次要规范,在正式作答之前要整合设问指向、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列出答题纲要,确定答题层次,分点分段,逐层展开,不可一条多意或多条一意,切忌“大杂烩”“一段论”。

3.价值引领,内化学科素养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彰显高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作用。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弘扬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同时要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相关时政语言,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培养时政的敏感度,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时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增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让核心素养不再漂浮在空中,而是实实在在落实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总之,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体悟高考之道,又要脚踏实地、钻研备考之法,坚持价值引领,夯实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内化学科素养,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备考的实效。

猜你喜欢
村落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油画《村落》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