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孔,杨 眉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160)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专利申请的第一大国,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却远低于发达国家,如何提高专利运营效率成为重要问题[1-2]。专利实施许可是专利运营的重要组成形式,指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在特定区域内、某段期限内,以约定的实施方式,有偿化实施其专利的行为[3]。它是衡量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指标,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某项技术的市场活跃度,通过对相关许可数据的分析能对专利运营的研究和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样本来自IncoPat 数据库,检索许可备案发生在 1990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范围内、法律运营事件中存在实施许可记录的专利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检索的样本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我国许可备案的专利共计148 360 件,其中实用新型占比为52%,是许可量最大的专利类型;发明占比约为34%;外观设计最少。从国内专利实施许可趋势来看,在1997年之前没有专利实施许可记录,从1998 年开始有少量的专利实施许可发生,特别是在2007 年以后出现高速增长,并在2011 年出现许可量峰值,其许可量高达21 198 件。之后几年专利实施许可出现回落,尤其在2016 年出现大幅降低,2016—2019 年期间,年许可量保持在5 000 件以上,特别是2019 年许可量较2016—2018 年略有回升 (见图1)。导致2011 年之后许可量下降的因素有3 种:首先,与专利权属流动性增加有关。由于普通许可这种不唯一的权属关系必然存在不确定风险,因此企业会更多地通过专利受让的方式组建自己的专利池,专利转让会部分取代许可。其次,与政策导向有关。科技部于2016 年发布的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4],将 “通过独占许可获得的知识产权”的高新企业认定标准取消,使得企业许可备案的政策利好消失,这也促使2016—2017 年期间专利实施许可量的大幅下降。最后,由于我国不要求专利实施许可必须备案,这也使得备案的实施许可信息完整性存在瑕疵。
图1 国内专利实施许可及许可专利的转让趋势图
在我国实施许可的148 360 件专利中,许可类型分布特点为:独占许可份额最多,占比达到79.3%;普通许可占比为17.3%;排他许可占比仅为3.2%;仅有少量的分许可和交叉许可备案。独占许可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使得该许可方式使企业容易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由于科技部于2008 年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曾经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包括 “通过5 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因此这种认定条件所带来的政府奖励、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独占许可的大量实施,是我国在初期独占许可较为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普通许可由于在双方约定的地域内,可以允许多家实施该专利,这种 “薄利多销”的许可类型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专利实施许可双方的经营目的和专利价值,并给交易双方保留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普通许可模式更能被专利所有者和专利被许可方所接受,也更能适应专利的市场化行为。
专利实施许可次数能够反映出专利技术重要性和市场价值高低 (见图2)。在我国实施许可的专利所有人中,中国申请人为专利实施许可的主体,其许可量约占总许可量的95%。但专利实施许可次数中,94.2%的实施许可专利仅许可1 次,3.5%的实施许可专利许可过2 次,这说明在实施许可专利中真正高价值的专利占比相对较少。而许可次数超过50 次的69 件专利中,68 件为发明,仅1 件为实用新型;69 件中35 件为20 年专利权期满后的专利权终止,其余大部分为专利维持有效状态;其中仅1 件为中国申请人,其余68 件为国外申请人,分别为荷兰31 件 (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16 件和尤尼林管理私营公司15 件)、卢森堡28 件 (地板工业有限公司27 件和板材有限责任公司1 件)、爱尔兰5 件 (均为地板材料工业有限公司)、日本3 件 (松下电器2 件和索尼1 件)和美国1 件 (多尔拜实验室),它们基本属于基础专利或核心专利。
图2 国内专利实施许可次数分布图
专利实施许可的技术领域反映了专利技术热点和发展方向的转换。图3 为我国专利实施许可排名前20 位的技术领域分布图。其中,排名前9 位的许可热点领域分别为:A61K (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F21V (照明装置或其系统的功能特征或零部件)、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特定治疗活性)、B01D (分离)、H04L (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G01N (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C02F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这些专利实施许可热点领域与当前数字通信技术领域、污水处理环保技术领域以及医药技术领域等的技术标准化程度高、技术间相互依存度强等特点相关联。
国内实施许可专利来源省 (市、区)排名前10 位的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北京、黑龙江、上海、山东、福建、湖南、安徽。这些实施许可专利来源地多数分布于沿海地区,且总许可量约占全国的74%。其中,位列前三甲的是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广东、浙江和江苏三省,其许可量均在2 万以上,远远领先于其他省 (市、区),三省许可量总和占到了全国总许可量的46%。这些区域均具备以下共同特征:经济发展程度高,创新型企业多,高校资源丰富,专利技术产出能力强。这也说明专利实施许可活跃度与区域科技发展程度、技术输出能力、技术接收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活跃度等指标密切关联。
图3 国内实施许可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图(排名前20 位)
在许可量排名前20 位的区域间流向统计中,各省 (市、区)的专利实施许可大部分为区域内许可,流向外省 (市、区)的量占比较少,其中广东的区域间交流量 (向外输出量+接收外来量)最大,然后依次为江苏、浙江、北京等 (见图4)。
图4 国内实施许可专利的区域间流向分布图(前20 位之间)
根据我国专利实施许可的许可人排名 (见图5),位于前10 位的分别为南京林业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蓝光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邮电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在排名前20 位的许可人中有15 家来自中国,其余5 家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法国。在15 家中国许可人中有8 家为高校院所,其中,南京林业大学位居第1 位,专利许可量接近2 000 件,南京邮电大学和浙江大学也分别位居第5 位和第11 位,这表明高校院所仍是高价值专利的重要产出地,而许可也是高校技术走向产业化的重要方式。
图5 国内专利实施许可的许可人排名图
从我国专利实施许可的被许可人排名 (见图6)统计结果来看,企业则是实施许可专利技术的主要流入地。在被许可人排名中,位于前10 位的分别为深圳市麦思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TCL 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东莞市德吉特影音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番禺巨大汽车音响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苹果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在被许可人排名前20 位中,除苹果公司和路博润公司为美国企业外,其余均为中国企业;结合许可人排名情况可知,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路博润公司等企业既是重要的许可人又是排名靠前的被许可人,这与目前这类企业所涉及的领域技术依存度强、标准化程度高的特性有关,因此,这类企业为降低成本、避免侵权诉讼纠纷而会较为普遍地采用这种交叉许可模式。
图6 国内专利实施许可的被许可人排名图
专利实施许可作为专利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 年来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且在一些特定技术领域和区域中较为广泛地实施和运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近10 年来,国内专利实施许可大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国内专利实施许可大部分为独占许可和普通许可,并且大部分仅有1次许可记录。从专利实施许可涉及的技术领域来看,专利实施许可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数字通信技术领域、污水处理环保技术领域以及医药技术领域等;而从技术来源地和流向分析可知,实施许可专利的中国申请人占绝对优势,广东、浙江和江苏三省的许可量占比将近半数。此外,无论是专利实施许可人还是被许可人,企业均是这两种类型的主体,这也是专利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国专利实施许可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在一些技术领域和企业行为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仅是利用了相关政策的优惠条件,而并未真正实施和推广该项措施,因此,需要创建更多便捷、高效的形式和措施来完善和推动专利实施许可。
首先,完善创新技术开放性共享制度、专利当然许可制度,突破传统专利实施许可模式的限制[5]。通过网络平台公开专利技术、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及专利实施许可费用,利用 “互联网+专利许可”模式推进专利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为技术转移、实施提供便利。
其次,优化专利技术运营和交易平台。利用区域发展优势,将现有专利技术运营和交易平台功能集成化或定位特异化,组建全国性专利技术运营和交易平台,降低多平台同时交叉化运营的成本消耗,提高匹配效率。
再次,优化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将合作提前化、纵深化。倡导相关领域企业与高校创新团队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契合企业、产业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高校自身的专业及科研优势,提高高校高价值专利的产出率,进一步提高我国核心技术占有率并提升向国外输出及转化率。
最后,优化专利实施许可的整体结构布局。目前我国专利实施许可区域化分布极不均衡,且区域间转化占比小,这就需要国家从法律制度、政策引导、投资及创新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与完善,进一步挖掘薄弱地区的专利运营潜力,以专利运营作为生产力助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