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琦,曾 慧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装饰性和功能性是服装的两个基本要素,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不再只追求服装的功能性,装饰性逐渐受到重视。中国传统服装的形制和结构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本文以宽袖深衣、马蹄袖为例,对古代袖型结构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衣袖按结构可主要分为装袖、插肩袖和连身袖三类。连身袖就是袖身与衣片在裁剪时一同剪裁,使袖片与衣片连成一体,不需要额外缝制。中国古代服装结构一直以平面裁剪为主,所以连身袖又称中式袖。连身袖结构袖身与衣身连为一体,限制了手臂的活动空间,因此连身袖将衣身与衣袖部分在腋下剪开,以便设计合理的放松量,使人们穿着更为舒适。为了遮挡剪开的部分,则产生了一个结构,即袖裆(如图1所示),袖裆在结构上满足人体手臂上举时所需要的放松量,而且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在人体静态时不影响美观,是一个较好的袖型结构,这与现代服装设计不谋而合。
深衣作为我国古代较早形成的一种服装形制,可追溯至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穿着范围广,对我国后世服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小菱纹绛地锦绵衣形制为宽袖深衣[1],其腋下的特殊结构(如图2所示)即为袖裆[2]。
图1 连身袖结构袖裆设计
图2 绵衣腋下嵌小腰展开图[3]
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因为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的限制,其服装袖身多使用箭袖。箭袖是“胡袍”中常用的袖型,“胡袍”多为小袖袍,这与汉族的宽衣博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造型上,箭袖从袖根到袖口处逐渐收窄,其造型与装袖十分相似,胡服形制中的箭袖通常会有一个十分宽的袖缘,这与汉服中的箭袖有所不同。箭袖不仅在造型上简洁舒适,在形制上也十分便于劳动生产,而马蹄袖则是在其基础上出现的一种袖型。马蹄袖是满族服装中一个特有的袖身结构,清朝时期使用十分广泛,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满族先人长期生活在中国东北的严寒地区,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在原有的箭袖基础上,将其袖缘改为上长下短的结构,使其袖缘容易上翻,因其形状和马蹄十分相似,故称为马蹄袖。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马蹄袖使用方便且造型多变,受到很多设计师的喜爱,被广泛运用在服装设计中。马蹄袖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袖缘可以用来保护双手、抵御寒冷,并且还具有极强的装饰功能,如将我国古代镶滚工艺结合到现代马蹄袖的设计中,功能性和装饰性都会显著提升。
中国古代服装是平面结构,在装饰性和功能性方面与现代服装差别较大,但古代服装的精妙的造型和结构可被现代服装设计所借鉴。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服装特色,将其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对传承、发扬我国传统服装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