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对我国港航业发展影响的调查和应对措施

2020-05-08 09:22郑艳苹孙晓冰
关键词:港口影响疫情

郑艳苹, 孙晓冰

(广州航运交易所, 广州 511457)

0 引 言

2020年1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2月15日,全国确诊感染人数达66 580人,疑似感染8 969人,全国有31个省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涵盖人口超过13亿人。2020年2月初,世界银行行长在华盛顿出席活动时表示,世界银行会调低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主要原因是中国的COVID-19疫情很可能会影响到往返中国的货运,进而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港航业是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受复工延迟和外部贸易环境的影响,该疫情对港航业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此背景下,为通过民众对该疫情的态度反映出港口和航运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广州航运交易所于2020年2月9日开展的“航运信心调查”,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和行业专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进行分析。

1 问卷汇总和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405份,其中:个人问卷291份,分为5个维度收集;企业问卷114份,分为11个维度收集。

1.1 个人问卷汇总和调查结果分析

1.1.1 个人问卷汇总

此次个人问卷调查分别从行业分布、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程度、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因素、行业恢复时间预期和行业发展信心等5个维度开展。

1) 在行业分布方面,主要对港口业(A1)、航运业(A2)、港口辅助业(A3)、航运服务业(A4)和港航领域以外的行业(A5)的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各行业受访人员占比见图1。

2) 在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程度方面,主要将影响程度分为一般(B1)、严重(B2)和很严重(B3)等3个等级,具体统计得到的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程度占比见图2。

图2 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程度占比

3) 在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将影响因素分为5类,分别为:成本压力大,主要体现在人工和租凭费用上(C1);业务量减少,收入难以支持企业正常运营(C2);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企业难以及时偿还贷款(C3);员工队伍不稳定,疫情对企业和员工的心理层面的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C4);行业会加速转型,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导致企业投资定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C5)。具有统计得到的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因素占比见图3。

图3 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因素占比

4) 在行业恢复时间预期方面,主要将时间预期分为2个月(D1)、3个月(D2)、4个月(D3)和5个月及5个月以上(D4)等4档,具体统计得到的行业恢复时间预期占比见图4。

图4 行业恢复时间预期占比

5) 在行业发展信心方面,主要将信心度分为不看好(E1)、一般(E2)、有信心(E3)和很有信心(E4)等4档,具体统计得到的行业发展信心度占比见图5。

图5 行业发展信心度占比

1.1.2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接受调查的人员主要来自于港口和航运业,其他辅助行业的人员占比不到30%,能有效反映华南地区港口和航运业从业人员的主流观点。受访人员普遍认为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 企业成本压力大,主要体现在人工和租赁费用方面;

2) 业务量减少,收入难以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3) 资金链存在断裂的风险,企业难以及时偿还贷款。

结合这3个方面,有约80%的人员认为该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级别在严重以上。虽然影响严重,但70%的人员选择了“对行业恢复时间的预期集中在2~3个月”这个选项。总体来看,港口和航运业的从业人员对行业发展前景看好的人数略微占优,但持中立态度的人数占42%,这是需予以关注的。

1.2 企业问卷汇总和调查结果分析

1.2.1 企业问卷汇总

此次企业问卷调查分别从行业分布、企业性质、员工人数、现金流可维持时间、对营业收入的影响、企业支出面临的主要压力、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疫情期间主要的工作亮点、企业对恢复正常生产的时间预期、企业采取的自救措施和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等11个维度开展。

1) 在行业分布方面,主要将行业分为港口业(F1)、航运业(F2)、港口辅助业(F3)和其他行业(F4)等4类,具体统计得到的行业分布占比见图6。

图6 行业分布占比

2) 在企业性质方面,主要将调查的企业分为国有企业(G1)、民营企业(G2)和其他企业(G3)等3类,具体统计得到的企业类别占比见图7。

图7 企业类别占比

3) 在员工人数方面,主要将调查企业的员工人数分为50人及50人以下(H1)、51~100人(H2)、101~500人(H3)和500人以上(H4)等4类,具体统计得到的员工人数占比见图8。

图8 员工人数占比

4) 在现金流可维持时间方面,主要将企业现金流的可维持时间分为1个月内(I1)、2~3个月(I2)、4~5个月(I3)和5个月以上(I4)等5档,具体统计得到的企业现金流可维持的时间占比见图9。

图9 企业现金流可维持的时间占比

5) 在对营业收入的影响方面,主要将收入影响分为同比下降10%以内或无影响(J1)、同比下降10%~30%(J2)、同比下降31%~50%(J3)和同比下降50以上(J4)等4类,具体统计得到的疫情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占比见图10。

图10 疫情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占比

6) 在企业支出面临的主要压力方面,主要将压力分为人工成本(K1)、租凭费用(K2)、贷款(K3)和其他(K4)等4类,具体得到的统计企业支出的主要压力占比见图11。

图11 企业支出的主要压力占比

7) 在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方面,主要将困难分为防护用品短缺(L1)、人员远程办公效率低(L2)和企业经营资金压力大(L3)等3类,具体统计得到的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占比见图12。

图12 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占比

8) 在疫情期间主要的工作亮点方面,主要将工作亮点分为4类,分别为:减少风险,采取远程办公方式(M1);减少部分收费,体现风险共担(M2);稳定员工方面,承诺不栽员等(M3);其他(M4)。具体统计得到的疫情期间主要的工作亮点占比见图13。

图13 疫情期间主要的工作亮点占比

9) 在企业对恢复正常生产的时间预期方面,主要将预期分为2个月(N1)、3个月(N2)、4个月(N3)和5个月(N4)等4档,具体统计得到的企业对恢复正常生产的时间预期占比见图14。

图14 企业对恢复正常生产的时间预期占比

10) 在企业采取的自救措施方面,主要将措施分为借贷(O1)、减少应刷账款(O2)、开源节流(O3)、栽员(O4)和缩减运营规模(O5)等5种,具体统计得到的企业采取的自救措施占比见图15。

图15 企业采取的自救措施占比

11) 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方面,主要将企业最希望的支持分为7类,分别为:降低税费(P1);降低利率或减免利息(P2);成本补贴(租金、五险一金等)(P3);提供流动性支持(P4);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必要的防疫用品(P5);行业相关的协同支持,如港口、船公司减费等(P6);相关的法律、金融、科技支持等(P7)。具体统计得到的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占比见图16。

图16 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占比

1.2.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企业的类型方面:航运企业的占比最大,占61%;港口企业和航运服务业的占比次之,占35%。在调查企业的属性方面:国有企业占22%;民营企业占73%,其中人数50人以下的占70%,基本上符合华南地区港航企业的分布现状。在此次疫情中,55%的受访企业反映现金流只可维持2~3个月,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50%,占受访企业的61%。受访企业表示,支出方面的压力最大来自于人工成本(占52%),贷款压力次之(占比28%)。目前,受访企业的抗疫难点在于防护用品短缺(占51%),超过经营资金压力(占10%),这一点值得行业主管部门关注。在此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企业表现的亮点较为突出,69%的受访企业选择远程办公,66%的受访企业承诺不裁员。受访企业对行业恢复运行时间的预期比较乐观,76%的受访企业认为行业可在2~3个月内恢复运行。在自救措施方面:75%的受访企业表示主要通过开源节流来应对风险;32%的受访企业选择通过减少应收账款等较为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风险;25%~30%的受访企业选择通过借款和缩减运营规模这类较为激进的策略来应对风险。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方面:55%的受访企业选择了防护用品;近50%的受访企业选择了成本补贴和降低税费;20%~30%的受访企业选择了降低利率和流动性;不足10%的受访企业选择了法律等其他支持。总体来看,受访企业在自救和应对措施选择方面的表现较为稳健,同时对行业的预期较为乐观,但反映出目前企业亟需得到政府的支持。

2 已有研究汇总分析

交通部水运科学院[1]从货运需求、港口吞吐量、运输市场、运输合同、资本市场和出入境监管方面深入分析了此次疫情对港航业的影响。

1) 在货运需求影响方面,干散货、集装箱和石油的运输需求会下降,汽车滚装运输的区域性影响凸显,旅客运输受限,特别是邮船航线会撤消,港口挂靠的船舶会减少。

2) 在港口吞吐量方面,初步预计全国港口吞吐量的增速在2020年第一季度会出现小幅负增长,全年增速将降至2.5%。

3) 在运输市场运价方面,运价暴跌且波动增大,尤其是在2020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会更加明显,加剧市场波动。

4) 在运输合同方面,履约风险增大。随着疫情的发展,要关注是否因构成不可抗力事件而导致租约不能履行的问题。

5) 在资本市场方面,市场在不断调低预期。港航业因疫情影响而受到的冲击已在资本市场得到印证。预计恢复交易之后,交通运输板块将出现两位数的补跌。

6) 在出入境措施方面,目前短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内需求端停滞,但中长期影响来自于外部环境的限制和收紧。

文献[2]认为该疫情将对我国的海运贸易产生中短期影响,对我国的港口运输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疫情较为严重的长江沿线各港口,以及浙江、广东和上海等沿海港口,海运贸易的增速或将下降,个别港口甚至面临负增长的困境。在航线方面:美国、欧洲等远洋航线相对较好,影响较小;中东、日韩和东南亚等近洋航线所受影响较大,会导致船公司不愿提供运输服务。

文献[3]认为该疫情会导致国内贸易供需短期内双双下滑,下游生产型企业对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需求大幅缩减,沿海运输市场船多货少的不利局面难以得到改善。目前该疫情带来的沿海运输需求大幅下滑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船舶周转率下降带来的运力供给减少的正面影响,贸易停滞和公路运输通道暂时关闭将直接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内贸水运市场的运价水平。同时,长江内河运输的格局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

文献[4]认为该疫情对航运市场的不利影响集中体现在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待疫情过后,挤压的订单将重新投入生产,预计出口将快速恢复,2020年下半年有密集出货和加快进口的可能,航运市场有望整体呈前低后高的走势。

3 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对从专家、企业和从业人员等3个维度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预判,综合分析如下:

1) 根据以往的经验,该疫情主要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发展,且没有中断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根据问卷反馈的结果,42%的受访企业预计2个月内能恢复生产,34%的受访企业预计3个月内能恢复生产。因此,虽然该疫情的传播时间较长,传播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严重,但整体预计对港口和航运业2020年全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下半年的经济增速相比上半年会有所提升,但全年的增速相比2019年会有所放缓,经济整体向上、向好发展的趋势不变。

2) 此次疫情受所采取的防疫措施的影响不容忽视。受防疫措施的影响,疫情严重的地区在船舶靠离泊、港口装卸效率、港口集疏运和货物进出口等方面都将受到更大的制约。因此,湖北、广东和浙江等疫情严重的地区受影响的程度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港口份额和运输格局发生改变,这里更要关注的是国际竞争。

3) 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又有合资企业;既有港口企业和航运企业,又有其他相关企业。61%的受访企业认为此次疫情会使其减少10%~50%的营业收入;52%的受访企业认为其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在人工成本方面。此外,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涵盖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因此对港航业的影响是全货类、全航线、全类别的,值得行业内每家企业和每个从业人员高度重视。

4) 此次疫情对企业的考验巨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文献[5]指出,3个月为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生死线。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只有27%的受访企业认为支出压力主要在贷款方面。由于企业的整体规模普遍偏小,50人规模以下的企业占受访企业的70%,因此如何保生存是当前港口和航运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不仅要在前期有序地做好复工复产工作,更应关注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特别是要关注人员问题。港航业虽然属于重资产行业,但也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同时航运服务业更是以人为核心资产的行业,因此如何留住人、管好人,是企业需审慎思考的问题。

5) 根据问卷反馈情况,受访人员对港航业的发展较为乐观,但持中立观望态度的占40%。因此,要充分考虑疫情致使生产恢复时间超过行业预期的问题。单纯靠行业内人士自我鼓劲的方式应对的作用不大,需从多方面考虑,提出可行的提振信心的方案和疫情应急预案。

4 应对措施

结合上述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已有研究,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该疫情,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我国港航业发展的影响。

4.1 政府主导,宏观统筹

此次疫情影响面较广,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或某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生态,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当前,为使企业、行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亟需政府从宏观层面调配资源,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政府应加快动员金融机构、媒体机构、企业和员工等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应对该疫情。据统计,现已有6部委和31个省出台应对疫情的相关政策,部分省市还专门出台了扶持中小型企业的政策。后续更值得关注和加强的是实时跟踪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

1) 关注执行是否到位。不到位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并及时作出调整。

2) 关注执行是否有效。有用、有效的政策要大力推广,无用甚至有反作用的政策要及时终止。

4.2 关注转型,把握机遇

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互联网公司找到了盈利模式,不仅推动了新浪、搜狐和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的崛起,而且孵化了淘宝,培养出了网民的新消费习惯。此次疫情促使在线教育、企业服务和远程办公的“互联网+”的垂直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此,面对全球多个国家针对疫情防控所采取的入境管制措施,数以千计的船员(不仅仅是中国船员)正面临着不能按期回家的状况,可考虑开发针对船员的远程医疗和资讯服务(如连线亲人、最新通知等)。同时,港口可相应地提供无线服务和用来进行物资采购的网上平台,为船舶和船员提供无接触的集成采购服务。更需关注的是处在服务链条中间环节的各类代理商、货主和船公司是否会从节省成本的角度考虑,全面挤压中间利润,是否有类似淘宝的电子商务平台在此次疫情中崛起等。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个人问卷中认为企业应加速转型的人员只占总受访人员的9%。由于港口和航运业发展较早,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也许可从此次疫情中找到转型发展的机会。

4.3 协同互助,营造生态

在此次企业问卷中的“最希望得到的支持”问题中,有42%的受访企业选择希望得到“行业相关的协同支持(如港口、船公司减费)”。该选择很明显地体现出企业已普遍认识到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不是某家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能消除的,需要企业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消除。

1) 在港口方面:2020年1月31日,广州港率先推出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货物进出口免堆期的措施。随后国内大部分港口都针对该疫情发布了费用减免的通知,加入到抗击疫情的统一战线中。

2) 在航运方面:中远海运集运和马士基相继推出特殊的免滞期费措施。中远海运集团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将联盟与优化策略作为重要措施。企业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逐步增强,但行业中介机构的力量还比较薄弱,特别是行业协会,目前只能起到简单的信息收集和传播作用,离发挥企业与政府“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还有较大的差距。一个好的行业生态环境,需政府、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齐心协力来营造。

4.4 正向引导,提振信心

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庇古早在1929年就曾提出“几乎一半的工业产量变动可以用心理因素解释”。虽然该言论提出时间较早,但其市场信心影响宏观经济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研究和论证。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76%的受访企业认为疫情能在3个月内得到控制,港口和航运业对行业发展看好的人数占比较大,但持中立态度的也占到42%。”从抗击“非典”疫情的经验来看,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集中在交通、旅游、娱乐、文教和零售等第三产业上。港口和航运业属于第三产业,若疫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行业预期,则悲观情绪会蔓延,对行业恢复运行极为不利。因此,首要工作是避免非理性情绪对市场形成不利影响。要积极引导从业人员,使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态势。在举措方面:

1) 政府要加强监测,从降成本、增流动和扩融资渠道等方面,推动各相关机构出台提升市场信心的政策;

2) 企业要客观、冷静地看待市场,不仅要在物质方面准备充分,更要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

5 结 语

此次COVID-19疫情给我国港航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为最大程度地缓解此次疫情的影响,本文结合广东航运交易所2020年2月开展的问卷调查,对该疫情对我国港航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从政府层面宏观调控;从企业方面抓住转型机遇;从行业协同方面相互协作、提振信心等。本文的分析可为港航企业应对该疫情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港口影响疫情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战疫情
《威海港口》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港口上的笑脸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