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媛
摘 要: 朱孝臧选编的《宋词三百首》是目前流行的宋词选本,选词标准颇受清朝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影响,“疏密兼收,情辞并重”。其中,选取的宋代苏南地区有四位词人:范仲淹、范成大、叶梦得及蒋捷,他们的词作在独特的江南风土人情熏陶下,显现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总体来说分为三个方面:悲悯时代的家国情怀、扣人心弦的人伦情感和典雅脱俗的生活情致。
关键词: 《宋词三百首》 苏南 词人 词作 人文情怀
朱孝臧选编的《宋词三百首》一直以来都是受人喜爱的宋词选本,选取的苏南词人大约有四位:范仲淹、叶梦得、范成大、蒋捷,选取他们的词作大约十一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贺新郎》(睡起流莺语)、《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秦楼月》(楼阴缺)、《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霜天晓角》(晚晴风歇)、《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瑞鹤仙》(乡城见月)和《虞美人》(听雨)。根据这十一首词作中的思想内容,体味作为苏南词人的他们有着怎样细腻的人文情感?情感寄托于何处?甚至,他们之间不同的人生经历带给其影响的不同又体现在何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做出以下分析。
一、悲悯时代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最触动中国人内心的人文情怀,国与家休戚相关,而思乡是历代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家国情怀对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都有重要的影响,这种情感已经融入我们的骨髓血液。若无家国情怀,我们的历史何以持续发展?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何以传承延续?
(一)国破之悲凉
纵观隋代以后的文人,他们通读“四书五经”,只为能在科举考试中获胜,进入上层,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比起做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他们更想让自己治国安邦的思想体现在仕途经历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1](4)。这段论述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联在了一起,可见家国情怀已经根植在每一位士人的心中。
从小生长在苏州水乡的范仲淹,曾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他在《渔家傲》中写道: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4)
全词表达了一名普通边关将领既同情士兵艰苦的生活又悲伤怀念家乡的无奈。其中,“浊酒一杯家万里”中的“浊酒”是思乡的酒,香甜却带有难言的涩意;“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颇尽悲壮苍凉之致。他的词作仅存世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阙,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3](354),因而欧阳修称范仲淹为“穷塞主”,当时的北宋积弱积贫之势益加明显,危机四伏,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都已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庆历新政”和古文运动先后发生在这一时期应并非偶然,是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客观要求。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守边了四年。长期生活在“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边关,千万名士兵和一个鬓发斑白的将军身在边关,内心的悲凉可想而知。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范仲淹还牵挂着征夫们。这正是这首词作的出众之处:即使国家面临西夏劲敌的威胁,即使自己远离了家乡,但是词人想到的不只是个人之痛苦,还有众多将士。这是宋代士人的风骨,是宋词中的人文情怀。
这让我们想到了马致远的那首小令《天净沙·秋思》,同是天涯沦落人,远在边关的范仲淹也思念着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落魄离乡的马致远却透过江南的风景深谙自己的羁旅之苦。同是羁旅漂泊,却有不同的情境,有为国与为己之别。
可是,至少范仲淹还能够为北宋朝廷效力,自小就锦衣玉食的蒋捷却不能。他少年时期是在歌楼酒馆中度过的,所谓“红烛昏罗帐”,何来忧苦?只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终究还是要经历这亡国苦痛。他在《贺新郎》中描绘了南宋灭亡之后的黍离之悲,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及亡国之痛。词作这样写道: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2](307)
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于:“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心中之恨又怎会轻易平复呢?有目共睹,有识之士怎会亲见国家像风中的柳絮一样漂泊不定,任人欺侮而无动于衷呢?蒋捷生活在宋末元初,亲眼见证了南宋的覆灭,深怀亡国之痛。辛弃疾生于“金国”,回归南宋,备受国土沦丧之痛,蒋生活在宋末,心灵震撼尤甚。辛蒋两人境遇与性情均相似,显然,其词是继承了稼轩词作。“蒋捷在意气风发的年龄失去国家,如同孩提失去双亲,一旦经历了,便会成为他最深刻的记忆,无时或忘”[4](67)。于是只剩下回忆昔日王朝繁荣之后盛世幻灭、空留记忆的绝望。即使这样,我们读他的词,透过字里行间还是能感受到万丈豪情。
由此可见,从先秦时期的《论语》《孟子》见解中,我们了解到,悲悯时代的家国情怀一直延续着,未曾停息。作为当代大学生,今天读之仍会为之动容。
(二)思乡之苦
幼时读唐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颇感悲凉,一群孩童围着一个满口乡音的老翁问他来自何处,这或许是无心之举,可是內心细腻的诗人仍是感到心酸。若在故乡成为“客”,那么何处才为真正的故乡呢?
人长大了每每离乡,或为了名利,或为了生存,或自愿离开,或被迫流浪。苏轼的《水调歌头》虽豪迈清雄,但也诉说了思乡之苦。词人吴潜在《满江红》(芳景无多)中叹“只恐思乡情味恶”,无奈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在《苏幕遮》中写道: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5)
词作开篇描绘了一幅辽阔宏大的秋景图,美景奇崛,也是故乡之景。江南水乡的美向来在词人词作中常见,杭州的西湖、南京的玄武湖、常熟的昆承湖……江南多水,亦有太多的湖泊,一年四季,都处于水汽缥缈迷蒙中,就连这儿的人说话语调中都夹杂着那丝丝蒙蒙的水丝儿似的。词人在下阕中直抒对故乡的思念:“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思乡永远是游子的共同情感,同在异乡,惺惺相惜,乡愁是什么?乡愁是那家乡田野里的青苗,是屋顶随风而去的袅袅炊烟,也是夜深人静时照在你枕边的那一缕月光。宋词中的思乡词,并无唐诗那样情意深沉,却总是美的,是愁绪的美,是思念的美,是柔韧的美。
这让我们想起了余光中,或许是他的《乡愁》家喻户晓。后来,读了他的《春天,遂想起》,猛然间悟到《乡愁》似近直白,像把利剑直刺心灵,清清楚楚告诉你什么是乡愁。但是,《春天,遂想起》就像是一口温水,浸润着你的血液。宋词中的思乡,就像是余光中先生的文笔,温润柔韧,你不会因为它柔软而轻慢了它,相反,它像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只是你恰巧用最好的方式将它唤醒罢了。
从北宋都城汴京到江南水乡苏州,从黄州、惠州等地到四川眉山,每一位宋朝士人都有追溯家乡的路线。宋朝格外重视读书人,士人犯错不诛,而是贬谪。辗转各处,离乡遥远,思乡之苦,对于浪漫的宋人来说,贬谪是一种折磨。即便如此,不忘乡愁,不忘溯源,使得这一人文情怀根植在他们的作品中,令今天的读者感同身受。读至此处,我们的乡情也油然而生。
二、扣人心弦的人伦情感
人伦情感是一个人拥有的基本的情感本能,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像是一条条经脉联系起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使我们的人生充满难忘的回忆。
(一)语出肺腑的思念亲友
中国传统社会受儒家文化触动很大,各种伦常关系自古已被定义,孟子就提出过著名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5](114)就是这套标准影响了众多的中国人。古代交通与通讯均有不便,一旦离家就很难相聚。杜甫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都是思念亲友的佳作。
宋词中也能见到这类表达人伦情感的作品,范成大的《忆秦娥》就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中写道: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2](217)
此词描写闺中少妇春夜怀人的情景,上片描绘园林景色,下片刻画人物心情。词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精雕细琢从中可见一斑,词意婉转曲折。苏南地区的词人性情大都感性,所作词作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此表达江南才子内心的细腻,使文字精美细致,音节谐婉动人。
此词读来远没有辛弃疾的送别词悲壮豪迈,辛在《鹧鸪天·送人》中写道:“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开头即述离情,其间饱含惜别之情。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人生在世如此艰难,更要珍惜身边人。与悲悯时代的家国情怀相比,发自肺腑的思念亲友显得格外亲切,更易打动人心。比起家国情怀,平凡人更加关注的是人伦情感,其在我们心中崇高的地位是可以预估的。这一切使这类人文情怀的呈现更加真切自然。
(二)缠绵悱恻的爱情表达
宋词曲调的婉转注定了它在描绘爱情时会有非同一般的效果。爱情是人文情感中不可避免会涉及的话题。谈及爱情,联系上文所讲的离别,都会想到柳永的《雨霖铃》,相信许多人都会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幕所感动。这是温柔的苏南人的爱情,旁人怕都会为之落泪。
无独有偶,虽无柳词这么名声浩大,但亦颇动人心弦的是范成大的《鹊桥仙》: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2](219)
通过写牛郎织女爱情的可贵,反衬下阕爱情悲剧。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有人间生活依据的,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他们的爱情,纵无朝暮之高致,经历了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也绝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更广大。同样的词牌,秦观写来就是另一种感觉。他的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是“两情若是长久时”,其字里行间传达出的体贴安慰,与范成大所述夫妇别离的痛苦是迥然有别的。
宋词的魔力,就在于它是词,却也像是曲,音律婉转,若再配上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那定是天作之合。这是诗歌难以达到的。古人常言:“诗以言志,词以言情。”词十分适宜描写个人生活,这样读来会使人倍感亲切。同时,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画使得读者对词作的了解更加立体深刻。通过上述词作分析,我们了解到人文情怀的另一种体现即是表达宋人珍惜爱情的深情用心。
三、典雅脱俗的生活情致
因为宋朝经济繁荣,人们又有足够的审美意趣及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所以人们闲暇之余既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又可以去勾栏瓦肆这类地方进行娱乐消遣。
(一)对田园生活的自然书写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陶渊明的“田园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是多么的闲适自在。繁忙了一天后,我们总想着能和陶渊明一样,回到田园里,诗情画意,听着蝉鸣,晃着蒲扇。范成大的這类田园诗自有情趣。《蝶恋花》是他当时退居石湖期间所作,写的就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词中写道: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2](218)
词的上片写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沿途风光无限美好。下片写农事,写水乡的麦子、蚕桑,表现词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和满足感。这首词属于南宋少有的田园词,其间表达出的对农家恬美生活气息的追寻,显然也是热爱田园生活所致。
(二)友朋相聚的喜悦之情
宋代士人向来重气节、重感情,友情在其私人感情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路的贬谪,使得其与好友间相见很不容易。
叶梦得的《虞美人》是《石林词》中的佳作。他写道: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唯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怀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2](175)
此詞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写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以落花为主语,说它在风前飞舞,把“黄昏雨”送走了,“创意甚新,格调亦雅”。下阕写词人雨后同两位友人花下饮酒,写友朋情深。最后二句明人沈际飞评曰:“下场头话,偏自生情生姿,颠播妙耳。”写出人散惜别时的宽慰,表达自己狂放洒脱的生活态度。寥寥数语,将与友人把酒言欢、畅谈欢乐的场景描绘出来,令人轻松欢畅。与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相比,与朋友之间的欢愉时刻显得更加地热闹、有人情味。这种人文情怀更是清晰地体现了宋人的真性情。
四、结语
《宋词三百首》中编选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词作,本文仅选取了苏南地区四位词人的些许词作进行分析,从作品分析中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将这这些词人的人文情怀分为三类:悲悯时代的家国情怀、扣人心弦的人伦情感与典雅脱俗的生活情致。当今社会风气日益浮躁,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人文情怀缺失。所以,相信《宋词三百首》中还存有许多值得我们发掘的人文情怀去体会、去思考。研究此项课题,有利于启示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吸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情怀,学习并将其贯彻实施到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6.
[2]朱孝臧,选编.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4]凌天松.蒋捷词对稼轩词爱国志意的承传[J].重庆社会科学,2007(10).
[5]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指导教师:李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