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技术

2020-05-07 07:59卢秉恒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增材生物材料

从总体研究和产业发展来看,与大多数“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相比,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我国在基础理论、关键工艺技术以及高端装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高端增材制造装备商业化销售市场,美国和德国还占据着绝对优势;我国高端增材制造装备的核心元器件和商用软件还依赖进口;系统级创新设计引领的规模化工业应用还主要在美欧国家。

问题与挑战

我国增材制造研究及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始创新和变革性技术不足:近些年增材制造具有变革性的技术均来源于国外,一些显著影响增材制造全局的重大技术进步都来自于美欧国家,如德国的电子束高效增材制造装备、MIT和惠普的金属粉末床黏结剂喷射打印技术、空客公司的增材制造专用铝合金Scalmalloy等。国内相关技术仍然处于跟跑位置,原始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和引导。

自主创新和标准的体系尚待完善:从技术创新层面看,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一直是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主要战场。目前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的专业技术壁垒对我国企业在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领域的布局和研究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冲击。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和封锁,拥有一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我国发展增材制造产业的重中之重。从标准层面来看,技术标准研究往往引领产业发展,如何推行完善的行业准则,使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的产品符合商业化的应用是我国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标准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完善的专用材料、工艺和设备,以及产品的检测和评价规范与标准也是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增材制造形性主动控制难度大:控形与控性是增材制造工艺的两个重要考察指标。但是,增材制造过程中材料往往存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复杂的物理冶金过程,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形变过程,以上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涉及材料、结构设计、工艺过程、后处理等诸多因素,这也使得增材制造过程的材料—工艺—组织—性能关系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形性的主动、有效调控较难实现。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形性可控的智能化增材制造技术和装备、构建完备的工艺质量体系是未来增材制造面临的挑战之一。

生物增材制造器官功能化困难:生物制造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现有生物墨水体系仿生度低、可打印性差、种类少,打印工艺稳定性及效率低、与生物墨水匹配性差,打印组织结构存在营养物质输送局限,因而无法实现真正功能化。未来需要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微观仿生设计及单细胞微纳跨尺度建模与组装;多尺度、多组织的生物3D打印高效调控技术;血管自组装与网络建立;保证打印大体积组织的维持、存活的生物反应器的制造。随着生物医用材料从“非活体”修复到“活体”修复的趋势转变,生物制造面临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包括:如何实现生物医用材料的活性化、功能化构建,甚至构建功能性组织器官,满足组织器官短缺、个性化新药研发等重大需求。

方向与发展

过去五年,增材制造实现了爆发式发展,从一个个的研究点发展为一个热点的科学技术领域。目前增材制造研究覆盖了增材制造新原理、新方法、控形控性原理与方法、材料设计、结构优化设计、装备质量与效能提升、质量检测与标准、复合增材制造等全系统,成为较为完整的学科方向。我国增材制造的发展要基于科学基础的研究,面向国家战略性产品和战略性领域的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抓住我国历史性发展机遇,从而为我国2035年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提供支撑。为此,要以增材制造的多学科融合为核心,通过多制造技术融合、多制造功能融合,向制造的智能化、极端化和高性能化发展,必须通过自主创新重点掌握如下制造技术与装备。

由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较短,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机理研究理论无法应用于增材制造的物理环境和成形机制。从基础科学入手加强增材制造新问题的研究是首先需要面对的科研方向。在近期内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有:

(1)金属成形中的强非平衡态凝固学。由于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材料与能量源交互作用时间极短,瞬间实现熔化—凝固的循环过程,尤其是对于金属材料来说,这样的强非平衡态凝固学机理是传统平衡凝固学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的,因此建立强非平衡态下的金属凝固学理论是增材制造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2)极端条件下增材制造新机理。随着人类越来越迫切的探索外太空的需求,增材制造技术被更多地应用于太空探索领域,人们甚至希望直接在外太空实现原位增材制造,这种情况及类似极端条件下的增材制造机理以及增材制造制件在这种服役环境下的寿命和失效机理的研究将是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

(3)梯度材料、结构的增材制造机理。增材制造是结构功能一体化实现的制造技术,甚至可以实现在同一构件中材料组成梯度连续变化、多种结构有机结合,实现这样的设计对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提出了挑战。

(4)组织器官个性化制造及功能再生原理。具有生命活力的活体及器官个性化打印是增材制造在生物医疗领域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但无论是制造过程的生命体活力的保持,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器官功能再创机理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多个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

解决形性可控的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增材制造过程是涉及材料、结构、多种物理场和化学场的多因素、多层次和跨尺度耦合的极端复杂系统,在此条件下,“完全按照设计要求实现一致的、可重复的产品精度和性能”以及“使以往不能制造的全新结构和功能器件变为可能”是增材制造发展的核心目标。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研究这一极端复杂系统,在增材制造的多功能集成优化设计原理和方法上实现突破,发展形性主动可控的智能化增材制造技术,将为增材制造技术的材料、工艺、结构设计、产品质量和服役效能的跨越式提升奠定充分的科学和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自采集、自建模、自诊断、自学习、自决策的智能化增材制造装备也是未来增材制造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基础。同时,重视与材料、软件、人工智能、生命与医学的学科交叉研究,开展重大技术原始创新研究,注重在航空航天航海、核电等新能源、医疗、建筑、文化创意等领域拓展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可望引领世界的关键之所在。

突破制造过程跨尺度建模仿真及材料物性变化的时空调控技术:增材制造过程中材料的物性变化、形态演化以及组织转化极大地影响了成形的质量和性能,是增材制造实现从“结构”可控成形到“功能”可控形成的基础和关键核心。开展增材制造熔池强非平衡态凝固动力学理论研究、“制造过程的纳观-微观-宏觀跨尺度建模仿真”技术研究,以及“微米-微秒介观时空尺度上材料物性变化的时空调控”研究,是提高我国增材制造领域竞争力、突破技术瓶颈的重要基础。

注重发展未来颠覆性技术:太空打印、生物打印(生物增材制造)是增材制造两个具有颠覆性引领性质的重大研究方向,它们既关系到我们的航天科技及生命科学前沿,又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防安全及健康生活。

(本文根据卢秉恒院士的公开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猜你喜欢
增材生物材料
生物多样性
石材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第12话 完美生物
激光增材制造仿真过程分析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