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 马 楠:智能时代驱动教育变革

2020-05-07 07:34:58李德毅,马楠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交叉人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李德毅和副院长马楠在《智能植根于教育》中指出,人类智能与其它高等生物智能的最大区别在于发明了教育,并与时俱进地改革教育,使教育带有强制性和引导性。现摘编文章的部分章节。

我们正处在从信息时代走向智能时代的交叠期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给人类带来深远的影响和美好前景,我们正处在从信息时代走向智能时代的交叠期,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信息化时代智能科学与技术有赋能的作用,与电子、微电子与光电子工程的交叉形成“智能芯片”,与通信工程的交叉形成“智能网联”,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交叉形成“智能计算”,与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形成“智能控制”。智能科学与技术跟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成为推动未来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人类可用的资源有物质、能量和智能。已有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几乎就是人类认识物质和能量的拓展史,是人类劳动工具的发展史。从过去未去的信息时代,到未来已来的智能时代,人类已把更多兴趣转向人类自身智能,发明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手机、云计算等,以拓展人类智力的工具为主,利用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将是人类智力工具的发展史。

智能时代驱动教育变革

智能时代,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源。教育的本源是要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持续地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面向特定问题的决策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鉴赏力、判断力和有思想的与时代同行的弄潮儿。

与智能同行——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教学活动通常包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测试进行的评价。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机器做得比人好,各科高考机器人迟早胜过考生,教育遭遇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极大挑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知识的获取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终身的。决策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集中表现在鉴赏力、判断力、思想力。当然,决定未来的并不仅是能力,更重要的还有选择和思想,因此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孕育人类创新的内生动力。

在智能时代,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四方面:创新需要有认知的基础,使已有知识的积累与理解深入到潜意识之中;创新常常源于交叉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和突破;创新未必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常常是直觉;形成创新需要特定场景的触发,甚至需要情感的伴随。

传承学习、自主学习相辅相成 学习包括传承学习和自主学习。传承学习是培养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显知识,适应生态文明,由上而下,带有强制性和引导性,教育中的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商学、医学、数学、军事、物理、化学、农学、宗教等更强调传承学习。人的教育经历均以传承学习为主,并奠定了终身的能力。自主学习是通过自己实践生成经验、技巧和知识的能力,运用隐知识,反复实践,成为本能,由下而上,具主体性,如文学、表演、语言、体操、书法、手术、营销、美术、舞蹈、社交等更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使反复实践成为本能,由下而上,靠经验、体会;靠技巧、技能;靠灵性、悟性。传承学习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是积累能力的过程,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面,相互激励(图1)。

图1 传承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智能时代弱化了学校的“时空围墙”学校是青年人群传承学习的理想场所,学校学习将为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但是,学校教育对于绝大对数人而言是在25 岁前的年龄段,即使在这个年龄段,他们教育中的很大部分也会发生在校外,故智能时代弱化了学校的“时空围墙”。

(全文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6 期)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交叉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中华家教(2018年8期)2018-09-25 03:22:42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商周刊(2018年14期)2018-07-14 02:41:08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41
信息时代
领导文萃(2017年20期)2017-11-03 14:15:40
连一连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奥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