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亚琴
名著信息库
春风吹拂,万物萌动,小伙伴们应该发现了许多蠢蠢欲动的小虫子。也许,还会有几只悄悄地从窗缝爬进屋里,欢快地飞舞。我们往往既捉不着也赶不走它们,于是,便想到了杀虫剂……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杀虫剂正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蕾切尔·卡森从小就对大自然和野生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树林和小溪边度过的——观赏飞鸟、昆虫和花朵。1958 年1 月,卡森接到一位朋友的信。朋友告诉卡森,州政府租用了一架飞机喷洒DDT 灭蚊,飞过了她家的两英亩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第二天,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她希望卡森能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帮她呼吁,不要再发生类似的喷洒事件了。于是,卡森开始走访调查、搜集资料、阅读文章,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终于在1962年完成了《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
《寂静的春天》阐述了DDT、艾氏剂、狄氏剂和七氯等杀虫剂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空间的影响。作品出版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化学品污染,导致联邦政府减少乃至取消了DDT的施用。同时,其他杀虫剂的施用也得到了限制。《寂静的春天》改变了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对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科普作品,书中鲜见生动的故事情节,小伙伴们阅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初初请高涵同学为大家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通过这幅图,小伙伴们就可以轻松地理清作品的脉络了哦!
阅读指南针
《寂静的春天》前期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发表。人们阅读后,先是感到震惊,继而感到深深的恐慌。化学工业界愤怒号叫,对卡森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某些科学家、农场主,以及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森的观点也进行了强烈的反对。那么,《寂静的春天》在美国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巨大的震荡呢?下面,就请大家跟着初初一起走进作品,寻找答案。
人类自以为凌驾于一切生物之上,意欲控制自然。然而,在与昆虫作斗争的同时,人们也在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曾经美丽的村庄发生改变,春天变得寂静无声。那么,《寂静的春天》是怎么讲述这个过程的呢?为了帮助大家循序渐进地阅读,更好地了解这部分内容,初初制作了一张阅读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时间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阅读进度《死神的灵药》《地表水和地下海》《土壤王国》《地球的绿色斗篷》《无妄之灾》《再无鸟儿的歌声》《死亡之河》《祸从天降》《超乎博尔吉亚家族的想象》《人类的代价》《透过小窗》《自然的反击》《雪崩轰隆的声音》阅读方法①摘抄并赏析精妙词语、优美语句、精彩段落②概括每篇内容③随时记录疑问④师生之间讨论交流,消除疑惑
既然“控制自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么,人类是不是应该另辟蹊径呢?大家注意精读本书的最后章节,看看人类可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新路。在阅读中,大家同样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另辟蹊径的具体方法寻求有效的生物控制方法利用昆虫本身的生活特征来制造消灭昆虫的武器利用微生物控制昆虫的数量,利用病毒消灭昆虫引入昆虫的天敌来控制昆虫的数量阅读方法①归纳可行的生物防治途径②分析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③反思阅读收获
读罢《寂静的春天》,我们会发现,杀虫剂的污染途径和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学们可以动笔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呼吁人们关注杀虫剂的危害,倡导生态和谐与环境保护。
经典赏析苑
批注是最常用的读书方法之一,适用于阅读任何书籍。下面,初初就以第三章的经典段落为例,给大家提供一个批注的参考。
①艾氏剂是蒙着一层面纱的物质,略显神秘。因为它虽然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但其变化又与狄氏剂紧密相连。(旁批:既解说了艾氏剂具有神秘特征的原因,又交代了艾氏剂与狄氏剂的密切关系,并引出了后文艾氏剂转变为狄氏剂的例子。)如果一片萝卜地使用了艾氏剂,这里的萝卜会有狄氏剂残留。这种变化能在机体组织里发生。因为化学家要检测的目标是艾氏剂,所以会认为残留已经消失了。实际上,残留物已经变成了狄氏剂,因而需要其他的检测方法。
②跟狄氏剂一样,艾氏剂也有剧毒,会引起肾脏和肝脏的退化病变。一片阿司匹林大小的剂量,足以杀死400 多只鹌鹑。(旁批:两个数字的对比,把艾氏剂的毒性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出来。)很多人类中毒的案例已经出现,其中大多数与工业接触有关。
③与很多同类杀虫剂一样,艾氏剂给未来投下了一层可怕的阴影——不孕症!野鸡吃下很小剂量的艾氏剂不会死去,产蛋量却大大减少,而且孵出的小鸡不久便会死去。这种影响不局限于禽类。接触艾氏剂的母鼠,怀孕次数也会减少,而且幼鼠多病短命。经过艾氏剂治疗的母狗,产下的小狗三天就死了。这些动物的后代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受难,原因就是父母体内的毒素。没人知道,同样的悲剧是否会发生在人类身上。但是,这种化学药物已经通过飞机撒向了郊区和农田_。(尾批:结尾发人深省。艾氏剂给未来投下的可怕阴影——不孕症,在动物中已受到了证实。卡森写作时,人类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还没有被证实。然而,在时隔五六十年后的今天,人类越来越多的不孕病症被证实与环境有关。人类生存环境所遭受的破坏与毁灭,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可怕。作者通过动物的悲惨遭遇,类推人类可能遭受的命运,表达了深沉的忧虑。)
拓展资源包
《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呼唤,它用真切的感受、系统的研究和坚定的观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拖延到很久之后才开始,甚至根本还没有开始。
——阿尔·戈尔(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
在出版25年后,《寂静的春天》依然不只具有历史意义。这样的书,在所谓的两种文化的鸿沟上架起了桥梁。蕾切尔·卡森是一位现实的、受到过良好训练的科学家,并且具有诗人的洞察力和敏感。
——保罗·布鲁克斯(美国著名评论家)
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被认为是20 世纪100 篇最佳新闻作品之一,在20 世纪60 年代,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我国停用DDT,也可以说源头来自这儿。
人类在征服自然,用杀虫剂与昆虫进行较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毁坏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与其他一切生物和谐相处,维护共同生存的地球,人类其实可以做到。愿春天不再寂静!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八(6)班 高 涵
人类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白色污染,乱砍滥伐,滥补滥杀,过度使用化学药剂……人类在控制、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毁灭着自己。只有敬畏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人类生存的春天才能越来越美丽。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八(2)班 陈逸凡
庆幸的是,人类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春天不再寂静——看,百花绽放,青草碧翠;听,鸟鸣啁啾,虫声呢喃。卡森的书提醒我们: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人类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八(2)班 王 琦
读完这本意义深刻的科普著作,小伙伴们是不是很想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呢?那就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绘制思维导图,用最易懂、最直观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这部影响了人类社会的佳作。
提示:对于科普读物而言,思维导图可以是对作品整体的梳理,也可以是对某一章节的疏通;可以是对整部作品重要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某部分内容的具体分析……
小伙伴们,你们掌握批注阅读法了吗?下面,请大家试着运用“经典赏析苑”中的批注方法,给下段文字进行批注吧!曾经有一个位于美国中部的小城镇,那里所生长的一切生物都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环绕着这个小城镇的是星罗棋布、生机盎然的农场,那里满是庄稼繁茂的田地,小山坡上遍布果园。春天的时候,仿若朵朵白云的繁花散落在绿野之上。秋天到来的时候,橡树、枫树以及白桦树穿过由松鼠围成的屏风,摇曳着身姿,闪烁着如火焰般的光彩。在山丘之上,有狐狸在其间叫着。小鹿静悄悄地从原野上掠过,身影在秋日晨间的雾气中隐现。
明天的寓言(节选)
在小路边生长着月桂树、荚蒾、桤木,以及巨型蕨类和野花,它们在一年中的多数时间里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悦目之感。即便是在冬日,小路两旁的景色也是无比美丽的。不可胜数的鸟儿赶到这里来,前来啄食浆果和探出雪层的干草穗头。实际上,这片郊野正是因为数量繁多、种类丰富的鸟儿而声名在外。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到来之时,迁徙的候鸟便蜂拥而至。此时,人们会经历长途跋涉,赶着去观赏鸟儿。清凉澄澈的小溪自山涧流泻而出,汇聚成了有绿树掩映、鳟鱼四处游动的池塘,人们可以在这里垂钓。因而许多年前,有了第一批居民前来此处定居,他们都在这里建筑房屋,挖掘水井,修筑粮仓。
【仿写范本】
我很清楚地知道有一段路,那里的自然景观中有大量的赤杨、荚蒾、香蕨和刺柏,随着季节的变换,娇艳的花朵散发出不一样的芳香;秋日来临的时候,一串串的果实仿佛宝石一般挂在枝头。这条路,没有什么交通压力,几乎没有灌木丛会在急转弯和交叉口阻碍司机的视线。但是在喷药人员接管这条路之后,这里几英里的景色不再为人们所留恋了。人们总是快速通过这里,对这种情景默默忍受,在内心无限悔恨:正是我们让技术人员造成了这样贫瘠而丑陋的景象。很多地方政府疏于监管,在严密的系统防治下还遗留了片片绿洲。而正是和这些遗留下来的绿洲相比,道路两旁被损毁的景象越发令人难以接受。在这里,看到随风飘动的白色三叶草,或者成片的紫色野豌豆花,还有随处可见的如火焰杯一般的百合花,都会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
【范本分析】
在范本文字中,作者对政府管理部门眼中所谓的“杂草”进行了饱含深情的描绘。作者通过视觉、嗅觉感受,去摹写赤杨、荚蒾、香蕨和刺柏的花朵和果实,同时还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极力摹写各种植物的颜色,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对这些植物的浓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仿写要求】
1.仿照范本,写一段话;
2.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相结合,以及生动的修辞手法来展示景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