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库娜娜,李 茜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护理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关系着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护士的交接班既是对前一班患者情况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及评价,同时为下一步临床护理提供依据[1]。SBAR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交流模式,包括状态(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 和建议(Recommendation),目的在于为医护人员提供即时、正确的信息,使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系统传递,减少不必要的混乱[2]。护理交接班中使接班者在最短时间内高度掌握患者信息至关重要,本科室应用SBAR交班模式,不仅精简了原有交接班内容,更增加了护士对患者病情及潜在护理问题的整体评估,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对有效信息的接收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院眼科有护理人员18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9名,护士8名;本科学历14名,大专学历4名;年资5年及以上13名,年资5年以下5名。2016年3月至10月,共对130例患者应用SBAR交班模式,其中,手术患者79例,未手术患者51例。
制订眼科SBAR护理交班记录模板,进行多次修改、试用、评价,最终获得定稿,内容包括:(1)状态(S):包括患者床号、姓名、年龄、诊断;(2)背景(B):包括患者的简要病情、既往史、手术史、用药史、阳性检查结果、饮食、目前的治疗;(3)评估(A):包括患者视力、现存护理问题、心理状态;(4)建议(R):对需关注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和下一班需关注的重点,见图1。
统计采用SBAR交班模式前后护理人员交班报告效果。调查交班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具体实施为:每天床旁交班时选取一名患者的病情作为调查内容,让交班护理人员分别对该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断、简要病情、异常化验结果、目前的护理问题及措施等信息进行汇报。另外,调查SBAR交班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3]。
图1 眼科SBAR护理交班记录模板
1.4.1 SBAR交班模式实践运用能力 检查护士对SBAR交班模式的掌握和落实情况,护士根据自己分管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写出对应SBAR交班内容。
1.4.2 交班报告效果 评价护士对130例患者在SBAR交班模式实施前后的交班报告效果,标准为:(1)是否系统全面;(2)是否能够及时发现患者阳性体征,并报告医生;(3)病情报告条理清晰,语言组织有序;(4)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是否对应。
1.4.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查护理人员对130例患者的床旁交班情况,其中S的有效率为100%,B的有效率为91%,A的有效率为83%,R的有效率为72%。
经过近一年的应用实践,SBAR交班模式在眼科护士交班中起到良好的效果。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交班报告全面的人数显著多于SBAR交班模式实施前(P<0.05),见表 1。
表1 SBAR交班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交班报告效果比较(人)
建立有效交接班模式,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水平。在传统交接班中,低年资护士由于受到临床经验和工作年限的限制,存在沟通不到位、交接班重要内容遗漏的问题,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影响护理服务质量[4]。SBAR交班模式帮助护士确定患者的主要问题,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然后快速完整地传递给医生,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完整的信息,及时处置,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医疗服务。同时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对病情的评估分析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并做出快速反应和分析[5]。
传统交接班经常出现交接不到位、交班内容繁杂而又缺乏全面性和形式主义的不足及缺点,同时严重降低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深入了解[6]。采用SBAR交班模式使交接班更加标准化,增强了交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缩短了交班时间,提升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度。
SBAR交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临床思维及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护士四大核心能力之一[7]。SBAR交班模式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SBAR交班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培训科室护理人员,让护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采用SBAR交班模式的重要性。SBAR交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专科素养,促进医护团队和谐,凸显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还能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及促进患者安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