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松旺 许 海 沈克锋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1]。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虽好,但存在创伤大、患者恢复慢、并发症多等不足[2]。近年来,关节镜微创治疗因创伤小同时复位固定满意、并发症少、疗效好逐渐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3],但其对关节面以下的骨折复位情况无法进行观察[4]。资料[5]显示,关节镜联合C型臂X线机已逐渐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其既能促进骨折高质量愈合,又能改善关节功能。为探讨关节镜借助C形臂X线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本文对予以关节镜联合 C 形臂 X 线机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联合 C 形臂 X 线机微创内固定治疗)26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关节镜联合C形臂X线机微创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患者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上止血带。采用前内侧入路将关节镜插入关节腔,保持生理盐水通畅持续进行关节腔冲洗,检查关节腔及骨折情况,注意有无半月板、韧带等损伤(图1)。将关节腔内积血、增生及损伤滑膜、碎骨等予以清理,积极将损伤的半月板及交叉韧带予以妥善处理。插入探针将半月板抬起并充分暴露骨折端,探查胫骨平台软骨面错位情况,在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对于SchatzkerⅠ型骨折,在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端予以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未能成功者,可于胫骨平台前外侧取一小切口,在骨折间隙插入骨膜剥离器,通过撬拨操作将骨块朝外上方向移动,再予以配合内向施压将内外软骨面贴近,顺势将剥离器抽离,再通过外在压力将其保持平整,在关节镜直视下确保骨折处软骨面平整,再予以2枚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最后在胫骨平台软骨面下以2~3枚空心钉经皮固定。对于SchatzkerⅡ-Ⅳ型骨折,可在前叉定位器辅助下经皮置入定位克氏针(图2),在钉尾处做小切口,骨皮质开窗,再用顶棒沿克氏针方向达压缩处,撬拨而取得满意的复位。在骨缺损处植骨充填,经C型臂X线机检查,确定骨折端已良好复位后,在关节镜直视下确保骨折处软骨面平整(图3),再予以2枚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最后做小切口植入钢板固定(图4)。
图1 关节镜下塌陷的外侧平台
图2 前叉定位器辅助下经皮置入定位克氏针
图3 关节镜下复位后的外侧平台
图4 术后复查右膝关节正位片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患者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上止血带。采取膝关节外或内侧切口,将关节囊予以切开后适当提起外侧半月板用以充分暴露关节面,将骨折块及塌陷关节面予以妥善复位,利用克氏针予以临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复位满意后,再予以钢板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预约门诊随访通过Lysholm评分[6](包括跛行、疼痛、支撑、交锁、肿胀、爬楼梯、不稳定、下蹲,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膝功能越佳)以及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7](优>85分,良70~85分,中60~69分,差≤59分)、术后6个月预约门诊随访Rasmussen优良率[8](包括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稳定性等内容)(优≥27分,良20~26分,中10~19分,差6~9分)对疗效进行评价。通过自制满意度量表,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项,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Lysholm、HS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Lysholm、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Lysholm、H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及Rasmussen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Rasmussen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Lysholm、HSS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及Rasmussen优良率比较[例(%)]
注:*为校正χ2检验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实现膝关节的稳定、对线和运动良好以及无痛[9],而治疗关键在于尽可能的将关节面的平整予以恢复[10]。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作为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损伤较大,且术后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1]。关节镜联合 C 形臂 X 线机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相较于传统术式[8],其不仅切口小,而且无需将关节囊予以切开,有效减少了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本文回顾分析关节镜联合 C 形臂 X 线机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此手术提供循证依据。
借助于关节镜联合 C 形臂 X 线机,术中可对关节腔进行彻底冲洗,及时清理关节腔内积血、碎骨块等残留物,能很好将骨块予以复位及固定[12],镜下操作创伤小、止血确切,因此本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说明关节镜微创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并有助于术后的恢复。使用关节镜其能有效探查半月板及韧带损伤情况并予以妥善处理,亦可直观判断螺钉是否固定入关节腔内,从而有效减少术中患者所受X线曝光次数,且患者受损韧带及半月板等均得到了较好的修复。但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略多于对照组,与徐超平等[12]研究结果一致,其有增加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可能,考虑为对手术开展的熟练程度欠缺,相信在今后的操作中提升熟练程度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减,并能减少患者的创伤而有益于患者的恢复。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轻则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导致手术治疗失败。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切口感染、膝关节僵直及平台塌陷合并力线不良,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微创内固定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这与江摩等[4]研究结果一致。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及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个月Lysholm、H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而术后6个月观察组Rasmussen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13]一致。说明关节镜联合 C 形臂 X 线机微创内固定术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既体现了微创治疗理念,又充分展示了该术式复位效果。患者所受手术创伤更小,而且手术时间更短,同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确切,均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的认可度提升,满意度亦随之上升。
但关节镜手术治疗亦存在不足之处,如术中为保证关节镜视野清晰而需持续进行生理盐水灌注及冲洗,以此来维持关节腔的充盈,但其易顺破裂的关节囊或骨折端而进入小腿筋膜室,从而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此需术者术中密切留意局部软组织张力,并保证关节腔内水压不宜过大。故而,不建议将该术式用于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14]。
综上所述,在严格把握治疗指征基础上,关节镜联合C 形臂 X 线机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