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珍
开学第一天,學霸堂里格外热闹。为了让学生们快速收心,数学老师在学霸堂各处设置了难题关卡,还在大门口贴出了“闯关指南”。
闯关指南
注意:解题时,要结合不同的题目画不同的图。平面图、立体图、分析图、线段图、表格图和思路图是最常用的“画图法”。
关键:解题时,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图,把题目里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在图上标明,以便正确审题,理解题意。
对于数学老师的突然发难,学生们不仅丝毫不惧,竟然还跃跃欲试。看来他们对“画图法”深有研究。
推开学霸堂的大门,左右两条分岔路映入眼帘,更显眼的是路口上的指示牌。
有两个自然数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变,积就增加72;如果A不变,B增加12,积就增加12O,求原来两数的积。
看清指示牌上的内容后,清华李上前一步,说道:“对于题目中条件比较抽象、不易直接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答案的问题,可以画‘平面图。根据题目的条件比较抽象的特点,可以借用长方形图,把条件转化为因数与积的关系。”说着,清华李看了一眼题,拿起笔,边画边说道:“先画一个长方形,长表示A,宽表示B,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两数的积。【图(1)】”
画完图(1),清华李接着说道:“根据条件把A增加12,则长延长12,B不变即宽不变,如图(2);同样A不变即长不变,B增加12,则宽延长12,如图(3)。”
原长方形的长(A)是120÷12=10
原长方形的宽(B)是72÷12=6
则两数的积为10×6=60
唰唰唰写下最后的结果,清华李自信道:“看,借助长方形图,很容易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看到左边岔路的题目已经没机会后,学生们纷纷转向右边,没想到的是,右边的指示牌前已经站了一个人,正在“奋笔疾书”。
根据题意画平面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这4厘米对应的正好是1.5-1=0.5倍。所以上底是4÷(1.5-1)=8(厘米),下底是8×1.5=12(厘米),高是60÷12=5(厘米),则原梯形的面积是(8+12)×5÷2=50(平方厘米)。
写完答案的工大冯回头咧嘴一笑,放下笔,前往下一关……后赶来的学生们也赶紧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继续闯关。
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8平方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走出左边岔路口后,豁然开朗。空旷的场地中央一座亭子独自伫立,指示牌赫然就在亭子里。魏复旦一马当先,跑进亭子。
魏复旦读过题目后,两掌一拍,激动地道:“这是求积题,如果只凭想象,做起来比较困难,但可以画‘立体图!”
图一画出,魏复旦接着说道:“从图中不难看出,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米,实际上是增加 2个正方形的面,每个面的面积是8÷2=4(平方米)。原正方体是6个面,即表面积为4×6=24(平方米)。”
答案一出,亭子的另一侧出现一条小路,延伸向远方。眼看其他同学都已完成题目,冯疯子着急了,看到小路出现,撒腿就跑,终于在尽头看到指示牌:
用3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看完后,冯疯子马上写道:按题意画立体图来表示,三个长方体拼成的大长方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拼成长方体的长是2×3=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为(6×3+6×1+3×1)×2=54(平方厘米)。
②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3=9(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为(9×2+9×1+2×1)×2=58(平方厘米)。
③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3=3(厘米)。表面积为(3×2+3×3+2×3)×2=42(平方厘米)。
“嘿嘿,画出‘立体图能帮我审题和理解题意,有了三种答案,这关过了。”
再看走出右岔路的学生们,遇到的是九曲回肠小路,小路两侧林荫茂密,通道极多,学生们纷纷选择自己的方向前进。
短跑周速度快,左冲右突,终于偶遇一个指示牌:
新华中学买来8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共花了 817.6元。每张桌子价 78.5元,比每把椅子贵 62.7元,买来椅子多少把?
思量许久,短跑周说道:“为了能正确审题和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问题的相互关系用‘分析图表示出来。”
(1)买椅子共花多少钱?
817.6-78.5×8=189.6(元)。
(2)每把椅子多少钱?
78.5-62.7=15.8(元)。
(3)买来椅子多少把?
189.6÷15.8=12(把)。
综合算式为:
(817.6-78.5×8)÷(78.5-62.7)
=189.6÷15.8
=12(把)
答:买来椅子12把
“这么做就没问题了,简单明了。”短跑周也轻松过关。
南京任自从走入九曲回肠小路,弯弯绕绕的小路,让他甚是烦躁。正在他慢腾腾地向前挪时,一个指示牌出现了。
光明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比全校总人数的
还多3O人。新学期一年级新生入学36O人,这样现在比原全校总人数增加了 。求原来全校学生有多少人。
南京任摩拳擦掌,心想终于轮到我大显身手了。看题目良久,他思考:这道题,看似给出的条件很多,但条件之间关系复杂,一时难以解答。这类题目……应该画……“线段图”。说干就干,南京任仔细读了几遍题,然后唰唰唰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360-30)人与全校人数的( + )相对应,求全校人数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哈哈,线段图法果然是解决此类复杂问题的绝招啊!
与南京任和短跑周一样陷在九曲回肠小路上的学生们还有很多,可遗憾的是“僧多粥少”,大多数学生迷失在小路上,食神张很幸运,他是一路吃过去的……看到花儿揪个花瓣,看到果树吃个果子……就连路边的小草也没放过。就这样一路吃到一个指示牌: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8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后在距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乙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食神张嚼着嘴里的小草,漫不经心地读着题,然后拿起笔,慢腾腾地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甲、乙8小时各行的距离,甲行全程的一半又多出 4千米,乙行全程的一半少 4千米,这样就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了。
甲的速度:(88÷2+4)÷8=6(千米)。
乙的速度:(88÷2-4)÷8=5(千米)。
食神张放下笔,眼前出现一条直路通向前方……与此同时,南京任和短跑周的前方也出现了这样的路。
沿着各自小路走向尽头的时候,三人聚首,且看到了清华李、工大冯、魏复旦和冯疯子。显然,七人很幸运地遇到指示牌,且答对了题目,接下来,还剩最后一个指示牌,谁最先答出,谁获胜。
有一个伍分币、4个贰分币、8个壹分币,要拿出8分钱,一共有多少种拿法?
看到最后一题,七人心里的考量大体相同:这道题从表面看一点也不难,但是要不重复、不遗漏地把全部拿法一一说起来也不容易。
清华李和工大冯拿起笔,想画“平面图”解出难题……魏复旦和冯疯子则在思考怎么能画出“立体图”,同样的短跑周在尝试“分析图”,南京任在比画“线段图”,只有食神张在裤兜里掏啊掏,一会儿掏出一枚花瓣,一会儿又掏出一个果子……最后才慢腾腾地拿起笔,画了起来:
画完表格后,食神张又慢腾腾嚼起草来,这时,数学老师不知从哪里飘然走出,宣布食神张获胜。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