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事件情境下电视节目价值构建

2020-05-06 17:41蔡春晓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

蔡春晓

摘要:“新媒介事件”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其本质是基于互联网的热点事件演绎。网络媒体因其具有成本低、互动强、传播快和平民化等特征,已迅速成为受众传播和接收信息的首选媒介,而“新媒介事件”的发生频率也随着受众对网络的普遍使用呈暴涨趋势。以具有新媒介事件特征的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为载体,从传播学和营销学的角度来探讨新媒介事件的价值建构。

关键词:新媒介事件;价值构建;电视节目

一、关注“草根”,塑“平民偶像”

《中国达人秀》引进于英国,达人秀的生根落地%面归功于模式,另一方面则是以西方主流价值观为导向。诸如“梦想”“奇迹”这样的词,有着浓厚的西方色彩,实现自我、获得承认、获得肯定的理念已经潜伏在每一个国人心中,“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成为《中国达人秀》的核心价值,“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草根文化”也能发扬光大,任何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

因此,通过节目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灌输,令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都有一显身手的冲动,这也是节目的成功之处。比如说被称为中国选秀史上“第一大妈”的草根菜花甜妈,在参加“达人秀”之前,只是一位天天活跃在菜市场的卖菜大妈,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只是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自学音乐,一步步在“达人秀”的舞台脱颖而出。这个舞台都是普通人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达人秀”传递出“平等、拼搏、向上”的价值观,给予了每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人以尊重鼓励梦想拥有者大胆追求。

二、《中国达人秀》极有“温度”

《中国达人秀》在适应于中国本土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虽然模仿了英国的节目模式,但在融合过程中,结合了中国的特色文化,缔造出《中国达人秀》的特色,节目的“温度”体现得恰如其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从古至今,都提倡“以人为本”,彰显出人文关怀,然而在西方社会,强调的则是“个人主义”,往往把焦点集中于个人。

所以,《中国达人秀》在引进西方模式的基础上,突出了东方式的情感因素与“温度”,尤其在第二季节目播出时,据统计,初赛出场每16位选手,就有6-7位选手因打感情牌,感动了评委,获得“YES”晋级,在2011年,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奶奶上台弹奏吉他,一首《因为爱情》送给天国的老伴儿,不仅赚得伊能静的泪眼婆娑,天后王菲都在博客感叹老人情感动人,更是获得台下观众、粉丝的火热关注,在微博、贴吧大量转载,并且撰写大篇幅留言。她还没唱几句,虽然歌声音准不够,琴艺也有所欠缺。达人秀的舞台上,还有草根鸭脖夫妇许娜和周彦峰,当老公周彦峰身着卡通服上台表演“杀猪”时,评委们一致按叉,但是周彦峰却向评委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并且提出了诉求:我是为我老婆而来,我希望她能够在这个舞台唱歌。随后,许娜的演唱和丈夫那颗真挚的心,感动了在场所有的观众,而评委们也纷纷为其按下“YES”,一致让他们“破例晋级”。

尤其在决赛阶段,现场大众评审团的投票更是对选手起着关键性作用。这种方式让观众的意识也参与其中,改变了以往电视媒介单向传播的方式,由点对点转化为点对面的传播,极大程度地拉近了與观众的距离,也进一步推动了收视率的提高。

三、借助“新媒体”,增强互动性

《中国达人秀》开播后,不仅在电视、杂志、报刊、政府网站加以推广,还在各大门户网站(搜狐、网易、新浪等)、视频网站、贴吧、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全媒体传播,尤其是在第二季,更开通了“中国达人秀APP”,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加大了宣传力度,在此过程中,APP可以说是为观众量身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节目,它集合了达人秀最新最全的视频,最及时地更新资讯,同时还可观看到独家幕后花絮,而且为了弥补以前点对面的单向传播,《中国达人秀》与观众互动性极强,观众媒介消费的角色由受众转变为用户,收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及时地同观众互动、评论、分享交流,了解观众对节目、对选手的想法,及时调整节目,更加迎合受众的喜好,使受众成为节目的重要宣传渠道。

除APP外,《中国达人秀》还与多个直播平台合作,实时与观众互动,增强了节目的体验感,有益于培养粉丝的“忠诚度”,这种方式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热情,在新媒体营销中,《中国达人秀》就是抓住了“小人物大梦想,平凡人创造奇迹”这个点。在新媒体营销中,进一步体现了《中国达人秀》抓住“小人物大梦想,平凡人创造奇迹”这个点,贴近观众生活,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周一广播电视报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