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望舒 妮扎姆季诺娃·阿尔济古丽·卡梅尔济诺夫娜
摘 要: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石油、矿产等原材料出口,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对哈萨克斯坦市场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建立贸易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深化中哈两国农业贸易合作。同时建立贸易风险预警机制,为相关企业及时提供信息,规避风险。通过研究经济转型过程中哈萨克斯坦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我国同哈萨克斯坦在政策对接、经济合作等方面向更深层次迈进。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市场经济;经济绩效;“一带一路”
1.哈萨克斯坦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1)所有制制度。所有制改革是哈萨克斯坦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哈萨克斯坦的加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都依赖进口。哈萨克斯坦是资源禀赋型国家,主要依靠出口石油、煤炭以及矿产资源来拉动经济增长。在独立之前,哈萨克斯坦在资源配置和生产消费方面受制于苏联的总体布局,是主要原料供应地,经济上完全依附苏联。这直接导致了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基础的落后以及产业结构的畸形。独立后,尽管哈萨克斯坦分阶段实施了所有制改革,逐步推行了市场经济。但是,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仍然在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运行中起着微妙的作用,同时决定了该国的政治生活。在独立初期,哈萨克斯坦出现了许多政党组织,但有影响力的政党不多,大多数政党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经济基础。而与哈萨克斯坦的资源产业相结合的“祖国之光”抓住了哈萨克斯坦经济腾飞的关键,利用国内独特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经济,成为该国最大的政党。
(2)分配制度。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逐渐形成了有产者阶层,尤其是把中产阶级作为扩大社会阶级结构的主要目标。哈萨克斯坦在农村地区首先进行农业改革,将国家所有的土地使用权、财产、股份等分配给个人,其次实行合作化,最后逐步形成股份制农场。但国际金融危机使哈萨克斯坦国家财政收支出现困难,尤其是所有制改革给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带来了巨大挑战。此外,失业、两极分化严重也是哈薩克斯坦进行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3)宏观调控体系。目前,哈萨克斯坦所有财政单位只有一个账户,都是通过这个账户与中央银行进行往来,因此,通过对业务往来进行会计核算,中央银行可以提供政府财政管理信息,便于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可预测的政策风险的降低也使得哈萨克斯坦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幅提高。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中央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不断增强调控经济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能力。由于哈萨克斯坦采掘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外资,哈萨克斯坦面临着外资减少或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下跌的风险,财政收入得不到保障。
(4)政府与市场关系。哈萨克斯坦在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哈萨克斯坦大力引进其他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哈萨克斯坦推行对外开放和对内市场化改革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助推经济发展。但是,哈萨克斯坦对外商投资设置了诸多限制,主要集中在农业、采矿业和服务业。外企必须满足哈萨克斯坦在产品、工人和管理人员所占比例的要求,即所谓的“哈萨克斯坦含量”。例如,在银行业,哈萨克斯坦规定外资参股银行的资本份额最高为国内所有银行总资本的1/4,而且70%以上的工作人员必须为哈萨克斯坦公民;在矿产业,企业股权转让以及“哈萨克斯坦含量”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石油、天然气等企业资产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而注册地却不在哈萨克斯坦,需要通过政府审批,同时政府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些要求极大地限制了外企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力度。
2.哈萨克斯坦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的经济绩效
(1)GDP增长。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初期的发展目标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私人经济,以此提升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水平。从1997年开始,哈萨克斯坦经济连续6年经济增速超过9%。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哈萨克斯坦经济受到重创,GDP增速缓慢,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1.2%左右。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逐渐恢复,全球市场需求增加,国际能源价格波动较小,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迅速增长,并带动了经济的持续中高速发展。2013年,哈萨克斯坦经济总量达到历史峰值2366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57美元,但近年来,该国经济形势又有所下滑。
(2)通货膨胀。独立后,哈萨克斯坦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价格体制改革。改革之初,人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以及能源价格仍由国家主导,其他大部分商品则由市场进行调节。在1991年至1996年间,哈萨克斯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达3000%。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哈萨克斯坦实行了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解决恶性通货膨胀的效果比较显著,1999年通货膨胀率降到2%,之后反弹接近20%的水平,除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6年的世界经济萧条的两个阶段,哈萨克斯坦的通货膨胀率始终在7%上下波动,基本实现了维持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尽管哈萨克斯坦通货膨胀率得到有效控制,但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看,物价仍然在上涨。
(3)对外贸易结构。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对外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变化趋势一致,始终保持着对外贸易顺差。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上升趋势变缓,但自2017年起对外贸易再次进入增长阶段。哈萨克斯坦出口主要是能源及矿产品,尤其是石油,哈萨克斯坦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化工产品以及日常消费品。此外,哈萨克斯坦的五大出口目的国分别是意大利、中国、荷兰、俄罗斯以及瑞士,五大进口来源国分别为俄罗斯、中国、德国、美国和意大利。
(4)外汇储备水平。自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外汇储备快速上升。2012年,哈萨克斯坦外汇储备超过350亿美元,之后外汇储备稳定保持在300亿美元。较高的外汇储备不利于哈萨克斯坦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市场汇率波动十分剧烈,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外汇储备结构仍以美元为主,汇率风险较大。从2012年起,哈萨克斯坦黄金储备迅速增加,从100吨上升至345.4吨,在央行资产的占比从2006年的7.2%上升至2019年的42.3%。从外债来看,偿债率60.8%,负债率114.3%,债务率318.7%。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贸易环境条件恶劣,哈萨克斯坦短时间内不能解决债务问题。
3.对于深化中哈两国经济合作的启示
中哈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深度合作的新阶段。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市场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哈两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都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经过了40年的改革开放,加工制造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哈萨克斯坦依靠石油出口获取巨额收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同样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在产能、投资、经贸、能源、金融等领域与中国的合作,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加工业、农业和交通物流等。
哈萨克斯坦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但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了中哈贸易合作往来。因此,我国可以发挥铁路、高速公路、水电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并鼓励我国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积极参与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建设,在哈萨克斯坦建设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哈萨克斯坦的地缘优势,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进程。
参考文献:
[1]何玮琳;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年16期
[2]梁士辉;哈萨克斯坦外贸管制法律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吾兰·木哈买提别克;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边境贸易现状及经济效应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