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权 习诗龙
摘 要:我国官方对航标管理的最早记录为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其后明、清两代均对航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但官管、民管和官民共管等形式并存,管理混乱且无专业化维护人员。建国后,航标管理部门多次发生变化,直至2000年,沿海航标划归中国海事局统一管理,航标管理机构以“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为目标加速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基层航标站管理经验,从航标管辖变迁、基层航标站管理几种不同的方式和存在的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航标一线单位的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航标站;管理;浅析
在现行航标管理体制下,航标管理实行航海保障中心-航标处-航标管理站的层级管理模式,航标管理站处在实际执行一线的位置,是航标管理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攻坚克难的“前沿阵地”。大量的新进人员也都是从航标管理站开始自己的工作旅程,航标管理站在整个航海保障体系中对航标管理的水平影响很大。目前,很多基层航标管理站发展水平与海事“三化”建设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内部管理格局粗放型、管理模式经验型特征仍然较为明显,航标服务保障能力、队伍素质和内部管理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航标管辖变迁
解放初期,新中国从外国殖民主义势力手中将航标管理全面接收,但其后30年多间反复在海军管理和交通部门管辖间变换,管理存在一定混乱。直至1980年4月交通部与海军司令部联合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提交请示,对海上公用干线航标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后,至1982年底,海军完成公用干线航标向交通部的移交工作。交通部于1982年8月发布《关于海区航标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形成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区的管理划分格局,确定了航道局、航标区、航标站的三层垂直管理模式,我国航标现代化管理方式初步确定并沿用至今。1998年水监体制改革后,航标管理部门成建制的划入中国海事局管理。2001年至2002年间,在接收地方沿海航标管理部门后,中国海事局完成对全国沿海航标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全国沿海航标管理真正实现了“一盘棋”,管理范围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善,全国沿海航标在海事局的领导下逐年稳步发展。2012年起,中国海事局整合航标、测绘、通信等部门,成立北海、东海、南海等三个航海保障中心,形成了航海保障中心、航标处、航标站的三级航标管理模式,为航标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航标站管理方式与优缺点分析
(一)人员管理方式
1. 传统管理模式
泛指航标站根据人员编制,单纯管理站内人员的方式,不涉及船舶等管理,此模式应用较广,使用时间较长,为传统意义上的航标站管理方式,受到大部分航标站的认可和接受。
2. 站船合一模式
该模式采取航标站管理船舶的形式,由每个航标站分管一条船舶,将航标站与巡检船舶有机结合。除船长、轮机长等船舶主要管理者外,其他船员既要完成船舶工作,又要完成航标工的工作,人员接受航标站的管理和调配。
3. 优缺点分析
传统管理模式下,对航标站负责人要求略低,人员管理相对简单,航标站内部出现人员问题少,但是在缺少船舶及时支持下,对航标失常等应急反应工作处理存在一定不足,不利于第一时间处理海上突发情况。同时,该模式下,航标站负责人更为偏重于对航标技术层面的管理,更侧重于航标使用,器材维修和现场作业,对管理者的技术层面具有一定要求。
站船合一模式下,便于日常航标巡检和航标维护工作的进行,可通过及时调配船舶以提高航标应急反应的效率,但是对各航标站的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人员管理要求,航标站负责人需要更好的平衡站与船的关系、解决专职航标工作人员与船员兼航标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更加合理的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并要具备一定的船舶知识以更好的管理船舶。在该模式下,航标站负责人偏重于航标综合管理,管理者管理的不仅是与航标业务相关的事项,还要对综合事项进行管理,对其知识和文化结构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方式
1. 物资申报模式
该模式下,航标站所有的物资、办公耗材、绿化等支出均由上级部门负责统一采购,航标站只需定期报送物资申请,航标站工作得以简化,其本身不设计财务工作。
2. 报账模式
该模式下,航标站所有易耗物品和航标巡检维护工具均由各站自行采购,办公、绿化、办公用房维修、水电支出与维修、网络及通信支出与维修等各站能自行解决的事物均由各航标站自行负责,不定期以报账形式向上级部门进行报销各项费用。
3. 优缺点分析
物资申报模式能够简化基层航标站的工作量,尤其是在人员配备存在欠缺的情况下缓解工作压力。同时,该模式通过上级部门集中批量统一采购,利于压缩采购成本,可降低腐败发生的概率,也便于上级领导对辖区各单位和部门的消耗有统一了解。但是,该模式对继续处理的事项解决较慢,应对突发情況存在不足。
报账模式能够对急需的工具和材料及时补充,对亟待处理的事项能够尽快解决,基本上极少对整体工作进程产生影响。但是,该模式仅为科级编制的航标站部门,其内部无专业财务编制,这对航标站的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财务能力要求,并对其自身廉洁情况也存在着考验。
(三)航标巡检维护方式
1. 传统管理方式
泛指定期(基本为每月)进行一次航标现场巡检维护,对航标情况进行记录。
2. 遥测遥控方式
指通过GPS或北斗等定位方式,对航标进行位置监控,随时掌握航标的位移情况。
3. 无人机巡航方式
指采用无人机巡航,定期对辖区内航标进行巡检,通过实时画面掌握航标当前的具体情况和位置。
4. 优缺点分析
传统方式能够更好的对航标进行现场清理和维护,但是定期出海巡检成本较高,在航标不存在问题时,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情况。
遥测遥控方式能够掌握航标的实时动态,但是由于无法得到现场图像的问题,导致不能掌握除航标移位问题外的准确信息,具体问题需要航标站工作人员进行判断(可能发生误判情况)。
无人机巡航方式可掌握航标的位移、现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但由于定期巡航的问题,无法掌握航标的实时动态,对应急反应指导意义不强。
(四)进一步加强设施装备建设
(1)科学合理配置航标站设施设备。规范航标站点设施设备配备标准。重视财力支持,建立健全航标站预算管理制度。加大对航标站的基础设施、履职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应用力度,满足履行职责需要。
(2)进一步完善设施装备管理制度。规范各类设施装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管理制度流程管理,规范和落实船艇、趸船、车辆等设施装备的“管、用、养、修”有关要求。
(3)建立健全航标器材、燃料油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航标器材、燃料油日常管理。强化落实设施装备使用管理责任制。管好用好设施装备。
(4)规范社会化租赁船舶招投标和日常管理制度体系。
(5)统一视觉标志标识。落实部海事局有关视觉形象建设标准要求,统一规范建筑物、办公场所、仓库堆场、航标及附属设施、船艇车辆等标志标识。
三、思考与建议
1.对于人员和船舶不足,职工知识结构不均衡的航标站,可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对人员和船舶充足,航标站管理者能力较高的航标站,上级可考虑采用站船合一的管理方式。
2.在新时代下,传统航标巡检模式应逐步淘汰,可通过遥测遥控与无人机巡检相结合的方式,掌握航标的实施动态和现场情况,以科技推动航标站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林嘉畲.中国航标史[M].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00.
[2]基层航标站财务管理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