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聪影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建和气候变化影响,城市洪涝灾害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带来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本文对城市洪灾及城市防洪规划进行分析,就城市洪灾形成原因、防洪特征以及加强防洪规划的相关措施进行论证。
关键词:城市防洪;洪灾原因;防洪规划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洪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必须对城市洪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当前城市化发展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从防洪特征上出发加强城市防洪规划,目的是为了减少城市洪灾发生使得城市化建设获得更好发展。
2 城市洪灾形成影响因素
(1)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城市很多处于江河中下游两岸,地形为平原的更加具有地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洪水来袭时一旦蓄洪能力达不到城市抗洪需求就容易导致洪灾发生。
(2)气候的因素容易对城市洪灾产生影响,例如台风、大潮等气候现象带来的洪灾,每年的次数有增加的趋势,而且台风的强度、大小带来的损害也是不同的。
(3)社会因素影响,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引发城市洪灾发生,水泥沥青马路在城市较为普遍,这一类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较弱。在城市化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进行城市建设,由于质量的问题,带来水土交换工作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有些城市在雨水污水排水管网设施建设方面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雨水侵入时城市排水系统出现问题。
3 城市防洪特征
(1)城市洪灾往往发生得较为突然,造成的灾害损失较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城市的暴雨发生率逐步增大,暴雨往往具有强度大、时间短的情况。一旦发生暴雨,城市建设中地面植被减少的情况,导致了城市排水能力降低。由于基础设施高度集中化,使得城市显露出易损性的特征,洪灾发生连锁反应,如水电中断、交通瘫痪等又发生了次生灾害。
(2)城市防洪工程体系中,社会管理相对薄弱,排水能力低下的城市不占少数。我国城市排洪抗涝的标准较为低下,工程体系不完善,一些城市的排水能力非常薄弱,严重的表现为城市不具备完善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预案编制落后城市防洪规划,确实难以形成独立排洪机制。还有一些城市没有完整的城市防洪应急预案,设施过于陈旧,又没有及时更新,可操作性较差,城市管理能力薄弱,导致了人水争地的现象严重。一些河道有随意丢弃的工业和生活垃圾。许多城市对防灾抗洪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群众避险自救的意识薄弱,对洪灾的警惕性缺乏,低洼地带和凹式立交桥内没有相关的警示标识,一旦发生暴雨灾害,就容易导致人员伤亡[1]。
4 城市防洪体系规划
(1)根据当地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在合理范围内制定城市防洪排水规范,全体城市防洪排水规范,致力于推进城市堤防和管道体系和泵站建设,提高排水工程能力。区域防洪和流域全体规划的结合前提下,上游水库、分洪河道等应科学拟定。
(2)对于山体滑坡、风暴潮等突发性灾祸应有预计。应急预案依照城市开发总体规划合理规划、排水管道体系建设包括疏通泵站、城市排水管网等存储体系,建立构建城市防洪排涝非工程体系如建立预警预报、应急信息体系。
(3)城市水系的规划是保证城市防洪和排水安全的关键保障,在规划土地运用时,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要向路途的网络构造进行规划,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城市的构造与水体规划,能够显现出很好的城市土地建设效益,使土地城市规划有合理性,充分显示城市的精神面貌,满足城市防洪需求,保证城市防洪和排水能力提升、城市雨水管道体系和城市水体系紧密衔接作为关键途径,要做好外围水的衔接规划。一方面能够将雨水排水体系的关键部分设置在拦截污水排水通道建设上,一方面也要保障城市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充足[2]。
5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案例分析
某市进行防洪排涝规划为例,该城市在进行规划中考虑到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主要分布有农田、厂区、河流等,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初期阶段,根据市政基础设施控制规划,将外围为水域形成的生态圈、滨水地带的中圈层和造船基地、物流园区、绿化景区等内圈层予以考虑。首先分析了排涝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原有的水利工程服务于水产养殖业,与港区规划不协调。二是现有的水闸主要作用于水产养殖排水,大部分没有设置水闸,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就容易导致外围堤坝崩溃。三是由于基础为淤泥质软土层进行地基处理,投入不足,堤身单薄、标准堤抗洪能力不足。
在上述问题总结的前提下,规划区域进行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主题的生态、水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改善。一是与市政规划相结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和安全可靠的排涝工程体系。二是河岸形势与所在区域环境等相适应,做好就地加固改造,符合当地的规划指导性要求,满足河道疏通要求,进行河床稳定、流态改善施工。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洼地,实现蓄泄结合,对洼地进行清淤扩挖,满足港区厂区排涝要求的功能。四是结合厂区用地规划,建立构建生态城市、海绵城市,把雨水的渗透、净化、循环利用和排水紧密结合,进行下凹式广场、下凹式绿地建设,提高城区排涝标准。五是建立水利现代化管理机制。使用水利信息管理系統进行信息的采集、传送、处理和数据库等建立,为防汛调度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预警预报系统。
6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面对着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要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求就要做好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海绵新型城市理念为指导,转变城镇防洪排涝观念,完善管理机制,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利用多种方法做好生态保护,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倡导自然与城市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王俊.城市洪灾及城市防洪规划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3):3225+3258.
[2] 步茵,胡皓.城市洪灾及城市防洪规划分析[J].中华民居,2014(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