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霞
摘要: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的特征,反映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初中英语读写课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可以抓住五个环节:关注语境导入,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用心解读范文,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学会赏析范文,发展学生评价思维;结合写作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及时赏析习作,发展学生比较思维。在读写课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还要注重课堂问题设计的聚焦性以及教学活动的连贯性、递进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读写教学;思维品质;初中英语教学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培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1]。在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一起被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这就意味着思维品质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不再是对基础教育阶段优秀学生的高标准要求,而是对所有学生的普适性要求。
既然优质思维不再是优等生的专属,每个人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都要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与特点,那么,关注课堂、关注全体,关注思维的培养,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首要的任务。教师是拥有高阶思维能力的领跑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挖掘文本内在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与学生一起感知、预测、比较、分析、质疑、推理、联想、创新,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平等互动的方式,开展文化理解活动,释放内心自我感情及情绪,构建结构化知识,发展思维品质。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Task板块是开展写作教学的重要课型,一般由单元主题语境下的A、B、C三个部分构成,A部分通常是写作的素材和提纲等,B部分呈现了写作范文,C部分要求学生参照教材范文,完成相似主题的写作任务。高质量的写作生成需要足够的信息输入,英语读写课不仅要侧重培养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更要教授写作策略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然而,不少教师在日常的范文教学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偏移,比如:过度讲解语言点,缺少对文本框架的分析和文本内涵的挖掘;在写作教学中“蜻蜓点水”,缺乏对写作技能的指导,导致学生写作结构缺乏逻辑性、语言形式缺少多样化、文章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这样的教学必然与新课标提倡的“适合学生个性需求、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理念相去甚远。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从有效的语言输入到有效的语言输出,是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的关键。因此,优化设计和实施初中读写课的创新教学活动,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读促写,以写促思。
二、英语读写课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
在初中英语读写课中,可采用“语境导入—解读范文—赏析范文—写作活动—赏析习作”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读写课堂,探究在读写课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下面以译林版初中英语7A Unit 8 Task教学为例加以阐述。
1.关注语境导入,发展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的思维,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利用图示的方法将零散的碎片连成一个整体进行认知,将错综复杂的内容通过内在的关联进行分类。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
活动1:教师借助图片,进行本单元主题词汇复习梳理,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以旧知识自然而然引出新内容。如:What color is/are... ? What is/are... made of? What is/are... like?If you make a fashion design, what will you think about? 在师生互相交流中,学生结合已有认知和经验,联系现实生活,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如下结论(见图1和图2),勾连、组合、强化了相关知识点,同时,适时掀起头脑风暴,在看似不经意间,缓解学生的习作焦虑感,起到鼓励学生思考、学会自我表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而达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该活动中,思维导图直观呈现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由于新的语言输出平台的介入,师“变”带来了生“变”,学生需要调整旧有思维,重新整合输出方式,结合原有个人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动脑、动口、动手,梳理出有关服装、颜色、面料以及功能的词汇,促使课堂迸发思维的火花。本活动的思维培养着力点是发散和联想,多元开放的发散性思维赋予了学生联想的空间。课堂中,师生都能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后续的写作提供充足的词汇输入。
2.用心解读范文,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赵大中先生认为:逻辑思维的重要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1]。弄清范文的来龙去脉,是确保教材中的范文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得以有效应用的重要前提。范文作为语篇,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承载的也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多的是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等。尽量准确而有创造性地解读范文,有助于学生把握对文章整体结构的认知,概括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显性或者隐形关系,激活其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活动2:学生阅读范文,教师通过问题“How many parts can this article be divided into?”“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文本框架以及段落内容。通过阅读,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总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典型段落,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发现:每种服饰都是从colour、material和feature三方面描述的。老师适时追问学生:If you are a fashion designer, what else may you pay attention to ? 學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过程中,语篇知识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根据交流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保持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在这一环节中,问题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事实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学生阅读文章并结合自身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分析、归纳、概括、推理等思维求取答案,这样的活动直接指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熟悉文本段落结构和框架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脉络,为后续的谋篇布局做好铺垫。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解读文本的重要能力,在阅读中,教师要把文本文脉分析和逻辑思维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3.学会赏析范文,发展学生评价思维
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评价基于解读、分析和推理,对文中事实信息的可信性、观点论证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和评价[2]。准确理解阅读材料有助于感知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恰当运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从语篇的角度去感知、分析、评价、赏析范文,不仅获得了写作思路,而且揣摩了写作的技巧。
活动3: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范文,找出好词佳句,赏析修辞手法,感受文字之美,进行句型练习,示范同一句式的多种表达,比如:Here is my design for a shirt, a jacket, jeans and a pair of trainers. 学生各抒己见,如: My design includes a shirt, a jacket, jeans and a pair of trainers.或者 I want to design a shirt, a jacket, jeans and a pair of trainers.等等,为接下来的写作句式的多样性做好铺垫和储备。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语言、内容和思维三者的统一。本活动培养思维的着力点是分析与评价。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独具匠心的词句语言。学生只有通过精准到位地解读范文,把握文本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才能在此基础上有逻辑地、合理地进行仿写,在特定的语境中思考并感悟短语、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句式,进而存储、整合,储蓄语言知识,提升表达能力。
4.结合写作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陈旧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运用跨领域的或可行的思维方式对对象进行新的思考,并得出富有创造性的、指导性的意见或具体实施方案[3]。教师要注重通过范文的解读与赏析进行词块和语言的充分输入,但同时也要提醒學生:范文只是一个例子,不应过度模仿。同一篇范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写作参考价值,写作应源于范文又高于范文。
活动4:教师创设了三个语境: 1. If you go to a party tomorrow, what will you wear? 2. If you have a picnic, what will you wear? 3. If you play football with your friends, what will you wear? 教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服装,依据前面的文本结构的搭建和词块植入的铺垫, 进行写作。根据具体的语境,学生不仅从颜色、材质、特征甚至更多的方面考虑,而且考虑各种场合的着装文化和个人的喜好;学生不仅要模仿运用所学语言,而且创造生成新的语言表达。为帮助学生高效写作,在写作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学生写作时,教师在班内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进行适时指导。
以读促写,相得益彰。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技能的再现与运用。读的过程是积极的思维智力活动过程,写的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写能够有效输出在读的过程中获得的支架性知识和技能[4]。仿写在技能上实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在思维上实现了从借鉴到创新的迁移。有效阅读已经为写作搭建了写作支架,同时写作又是阅读的延伸,词汇语言和文本结构的梳理与整合,模仿并能超越,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其写作热情。
5.及时赏析习作,发展学生比较思维
比较思维是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或高下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了解事物的异同点,从而了解事物本质;通过比较,透彻地解读评价标准,从而领悟写作技巧;通过比较,直观地反思彼此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通过比较,明白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修改的方向。
活动5: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依据评价标准进行学生自查、同伴互评、小组推荐、教师点评进行评价。通过自查使学生明晰评价标准,加强自身的修正能力;通过同伴互评可以借鉴同伴资源,打开思路,实现共同提升;小组推荐可以更全面地发现问题,获得更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点评可以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厚度,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通过与评价标准、同伴作品和教师点评进行比较,学生会从文本结构、文本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更加全面地、更充分地反思自己的作品,从而主动进行改进。
该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评价表在学生互评作文的过程中起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多渠道的反馈能发展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多样的评价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写作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在比较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他人的长处,积极反思自身的不足,最终收获合作的喜悦和成就感。
三、在初中英语读写课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1.注重课堂问题设计的聚焦性
很多时候,教师提问的琐碎直接导致了课堂的节奏变慢,教师言语的啰唆则导致了课堂的结构松散。学生长时间地处于这样的训练和听讲中,很容易走神。教师应少设置事实性问题,多设置能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问题或能引领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进行追问,增强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归纳以及推理等能力。
2.注重活动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活动的连贯性和递进性是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应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认知规律。本堂课从语境导入、解读范文、赏析范文都为最后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上一个活动服务于下一个活动,下一个活动是上一个活动的提升,各环节紧紧相扣,融为一体,最后水到渠成。活动的连贯性和递进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因地制宜,灵活调整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动态发展的过程。灵活而富有挑战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千篇一律的读写课教学模式无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式化、程序化的读写课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尊重教材的整体编排,本着“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为出发点,适时增减或调整教学环节,修改或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仅享受阅读和写作的乐趣,而且储备语言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英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在读写教学中,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拓展,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巧妙地融入思维品质的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大中.在文本细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6(4):38.
[2]董焱.基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8(3):20.
[3]王玉琳.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7(6):11.
[4]毕胜,韩炳华.聚焦深度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7(6):33.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