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 河北环境审计工作创新研究

2020-05-06 09:06翟翠娟黄东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河北省京津冀

翟翠娟 黄东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区域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的河北省,面对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如何在环境审计方面找到破解方法、根治环境污染的切入点是一个严峻、迫切而现实的课题。文章通过解读河北省环境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河北环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立法顶层設计,构建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实施的全方位、全覆盖环境审计工作体系,完善符合河北省环境容量的环境质量量化考核制度,实现专业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培训常态化、职业化,成立联合区域环境审计联合机构,提升公众环境审计的意识和监督能力等六个方面开展河北省环境审计工作,构建新时代适合河北省省情的环境审计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环境审计;创新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和雄安新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不断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到了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作为环绕京津的河北省肩负着创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要使命。虽然河北省出重拳全力改善区域环境问题,但京津冀区域的资源环境问题依然是困扰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过程中,企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从微观方面看,企业自身环境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对内影响了职工的健康和劳动情绪,理应支付保健费用作为补偿,提高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对外影响了周边环境,甚至涉及法律诉讼,增加了企业生存风险。从宏观方面看,整个地区环境质量的降低离不开企业的污染,城市环境日趋下降离不开工业企业的排污和噪声。政府不仅有必要从区域范围角度做好环境规划和监管,而且在区域经济政策、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对环境事项进行审计监督,使得审计对区域环境保护、改善和治理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成为必要。针对河北省实际,研究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审计工作模式,建立科学可行的环境审计工作体系,将污染源头控制在萌芽状态,改善京津冀区域环境是一个严峻而迫切的社会课题。

一、环境审计工作现状

环境审计工作对我国而言尚处在理论探讨阶段。1999年环境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重点。国内学者研究多集中于环境审计预算的基本理论与综合探讨,侧重于政府环境审计研究,涉及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和独立环境审计的很少。河北省自1983年成立审计机关以来,经历了起步、发展、规范、提高的漫长过程。2000年,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审计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河北省审计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是省政府的审计机关,具有审计监督社会保障资金和环境保护资金的职能;内设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负责审计由省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受省政府委托由社会团体管理的农林水利、资源环保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指导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业务。全省开展的主要是合规性环境审计, 即主要监督企业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而对省内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及政府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政府颁布的环境政策等进行的审计监督工作, 有待进一步完善。201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通过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对自然资源,以及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的审计力度。

在京津冀生态环境问题上,两大直辖市具有独特行政资源,兼得国家政策扶持优势,河北省作为承载区近年制定了关于开展效益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开展对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环境审计,结合行政区划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开展了环境效益审计、专项环境审计调查。目前,由于河北省仍存在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较大、部分排污企业游离于环境保护部门有效监管之外等问题,环境治理收效不明显。具有独立优势的环境审计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在政策制度系统性方面明显不足。总体来说, 河北省的环境审计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环境审计对象单一,设备及其他相关设施配备相对不足,偏重从财务账目审计出发评价生态环境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判断的专业性。环境审计对环境管理应有的制约和促进作用还不明显。

二、河北省环境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性环境审计准则缺乏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京津冀尚无区域性环境审计准则,更没有制定共同遵守的区域环境公约。区域环境问题还需区域内政府共同研究制定环境法规来具体明确审计机构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中指导贯彻实施这些法律法规。

(二)环境审计技术薄弱

“互联网+环境审计”,不仅是互联网在技术与模式上带来的增益,更是新时代的环境审计工作者思维与理念上的突破。在现有环境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需要考虑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检查全部的总分类账和数据库。互联网思维要求分析海量数据,挖掘数据价值,揭示潜在风险,具有前瞻性。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审计证据来源,同时带来了较高的审计风险。目前,河北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风险防范等计算机在环境审计中的运用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进展,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三)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短缺

环境审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环境审计人员是复合型人才,既要通晓会计知识,还要懂得环保、工程、计算机、法学、数学、管理、经济、统计、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机关审计人员绝大多数在基层审计机关工作,而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存在流动慢、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现有河北省环境审计人力数量少、年轻人员比例偏低、高学历人员明显不足,专业胜任能力亟待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河北省环境审计工作的模式创新

(一)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立法顶层设计

河北省应协调京津,依托区域优势,建立跨行政区环境治理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立法顶层设计,分别建立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及其防治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确定环境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确定采取何种审计类型、选用什么样的取证程序和方法、审计结果怎样评价等准则。明确各級审计机构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职责范围和审计方法。环境审计离不开环境会计,河北应利用区域优势,推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建立起京津冀区域内环境污染的会计记录、数量、价格、成本费用、报告等一系列要素的统一环境会计制度,增加报告环境责任的内容。

(二)构建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实施的全方位、全覆盖环境审计工作体系

政府审计加强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合作,做好指导与协调的工作,构建由政府环境审计、环境审计社会组织和内部环境审计共同实施的环境审计工作体系,强化环境绩效审计,建立企业内部环节审计细则和跟踪审计制度。环境审计突破偏重财务账目审计现状,附加于常规审计项目,与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领导干部经济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等各类型审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对政府和企业开展合规性和绩效性审计,对企业内部开展内部环境审计,使企业充分了解内部环境审计带来的利益,使企业认识到在付出内部环境审计成本的同时也扩大了企业收益。

(三)完善符合河北省环境容量的环境质量量化考核制度

联合京津评估河北环境容量,完善环境质量量化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以京津冀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各主要城市污染源解析为依据,确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削减完成情况纳入环境审计,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环境保护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规范企业准入,建立环境量化考核制度,明确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责任,加大对资源环境保护责任的追究力度,将生态考核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考核指标。完善落实领导离任“生态审计”,实行领导干部环境责任终身制,将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列为各级政府党政“一把手”的离任审计内容。

(四)实现专业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培训常态化、职业化

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探索实施环境审计干部到财政、金融、环保、水土等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交流任职制度,促进环境审计人员丰富现有的知识结构,更好地服务于环境治理。协调相关部门,利用区域教育资源优势,联合京津冀高等院校开设环境审计专业,建立环境审计学科,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成立环境审计专门人才培养机构,建立长效机制,真正使环境审计成为一门技术,形成一种职业。以此为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培养业务素质过硬的后备力量,促进环境审计职业化、常态化。

(五)成立联合区域环境审计联合机构

针对河北省环境审计人才现状,联合京津设置资源环境审计机构,创建京津冀环境联网审计数据库,成立联合区域环境审计机关,共同组织、共同实施,共同管理,创新环境审计工作机制、程序和技术方法,开展审计跟踪,及时反馈生态环境动态信息,形成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健全整改责任制、加强整改督促检查及严肃整改问责。

(六)提升公众环境审计的意识和监督能力

加强环境审计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审计的认识, 必须依法及时通报或公布环境审计结果,真正赋予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良好社会氛围。针对河北省省情,政府应调动社会各界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培养企业和公民的环保理念,推动河北民众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自觉意识。披露省内环境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际案例,加强审民互动,增强环境审计的透明度和威信力。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政府倡导、公众参与和社会压力的氛围中,注重环境保护,建立良好的环境审计管理体制、自觉开展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达到环境审计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推进环境审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河北一定要提高认识,充分理解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注意把资源环境审计穿插运用到其他审计项目当中去,借“一带一路”契机,疏解过剩产能,扶持清洁能源产业,新增产业项目,切实缓解发展压力和就业压力,使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获得长期稳定的政策、资金、民众资源支持。通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审计之路。

参考文献:

[1]佚名.河北审计20年辉煌成就[J].河北审计,2003(07).

[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审计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EB/OL].http://www.110.com/fagui/law_211812.html. 2000-07-14.

[3]孙拥军,董丽英.制约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01).

[4]汪海峰,丁丁.大数据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8).

[5]周博文,张再生,丁亦岑.国家审计促进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04).

[6]吴宏新.浅论县级审计机关深化资源环境审计的途径[J].现代商业,2013(09).

*基金项目:2019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Z19087)。

(作者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河北省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