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智仓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建筑业施工企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认证和其他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施工产品和服务质量。既要满足新体系的要素符合性要求,还要在管理有效性和绩效上下功夫,通过第三方升级认证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引导企业持续追求卓越,探索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认证对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其增速也在明显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最大的弊端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其实质就是发展质量不高。要解决当前的这个矛盾,建筑施工企业须重视建筑产品质量以及项目管理绩效,以此来推动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2018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把“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到了2020 年,建筑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使得工程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智能化建筑、消费友好型中高端产品供给大幅增加,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供给比重进一步提升,中国建造的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018 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通过3~5 年的努力,我国认证制度趋于完备。不但要发挥强制性管理体系认证的“保底线”作用,还要着力发挥自愿性质量体系升级认证“拉高线”作用,更要大力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加强认证活动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国家认监委又发布了“关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的实施意见”,鼓励认证机构针对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量化评价,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这样一来,开展整合型管理体系升级认证就成了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施工企业必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之一,对国民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度总体稳定在8%左右,因地区的不同或有差异。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也密不可分,对国家的就业形势也影响巨大。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宏观布局,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发展质量的提升和经营管理的转型升级均提出了新的需求,也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升级维度有了更高、更新的期望。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升级认证将是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全面提升建设项目管理能力和整体绩效,进而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促进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图1 实施“建筑业企业卓越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优势
建筑施工企业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全面融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实现了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近期以来,顶住了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形势变化,始终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好势头,并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赢得了较好的声誉,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宏观经济形势看,建筑业既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又面临着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严峻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保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必然选择。按照建筑市场与宏观经济逆向运行的规律,建筑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长发展周期。
思想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思想意识到位,工作就会到位。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各级领导者不但要树立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的意识,还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质量,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与行为。施工企业存在着管理线条长、管理要素多、管理要求复杂、管理形式多元、管理手段多样等现象。如何使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先解决思想认识不清、意识模糊的问题,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党的一项发展方针、使命去认识,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光荣而坚决的政治任务去对待。
近期以来,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主的市场管理部门在各领域加大了改革力度,建筑施工人员的实名制问题、资质新规问题、母子公司承发包问题、“营改增”问题、环境影响问题等等,都对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要想顺利闯关,须先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秩序,树立依法合规意识。不但要经得起市场管理主体的管理,还要经得起市场监管部门、国家审计部门的监督与审计,更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图2 建筑业企业卓越质量管理体系核心特点
“订单”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命脉,要努力在提高订单质量、数量上放“活水”、下“活棋”、做“活局”。目前建筑市场总体僧多粥少,部分企业广种薄收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企业为了拿到订单,不计成本,低价中标,项目亏损严重,给企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从源头上把好关,把投标项目与投资项目同等对待,对项目的资金来源、规模、成本、利润水平等方面划定“红线”,“红线”外的坚决控制并制定惩戒措施。要以经营质量改善带动企业资产质量改善。
彻底解决企业内部发展与管理不平衡、不协调、没有侧重点的问题,彻底消灭项目亏损或潜亏问题,对项目及企业的瑕疵资产、闲置资产、维修养护成本高的资产、应收帐款、存货进行认真盘查,把企业的家底、经营状况摸透、摸实,做到心中有数、搞清成因,逐项落实目标、责任和措施,正确处理好债权、债务、现金的辩证关系,做实、做好经营成色。
目前,施工企业对项目缺乏有效管控,要么管不住,要么管死。因此,须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厘清前、后台责任和权限与利益的分配,变单一的前台管理或后台管理为授权前台管理与后台监视管理相结合的全寿命周期、全过程监视、评价的管控模式。
各施工企业发展历程、组织结构、管理及运营模式、拥有的资源状况、市场情况、业绩、资质等方面均有不同,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企业定位,或走专业化发展,或走施工总承包,或逐步走向工程总承包道路。不论走哪条道路,均要努力整合内部资源,解决企业 “大而散或小而散”的问题。要调整产品结构,集中优势资源,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定位优势,拓展目标市场,扩大经营份额,加快研发步伐,做好转型升级,提升创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从源头上克服企业内部“无法可依或无良法可依”的问题;从思想深处解决“有法不依或违法不纠”的问题;用监视手段解决效率不高、效益不保的问题;用信息化解决管理不顺畅、手段落后、触角不深的问题。做好系统整顿,把质量体系的测量、监视、考核、评审、评价、改进的系统思想用到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益。
总之,要把新发展理念与质量管理体系的“风险思维、PDCA 循环、过程管理、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持续改进”的严谨要求充分融合于业务活动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着力解决企业内部因不同业务或活动而建立的多元、独立、分散、个性、碎片化的管理体系间相互冲突、衔接不畅、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问题,继续励精图治、不懈奋斗,抓住有利时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