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廷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和马云针对人工智能、宇宙、教育、人类命运等话题上演了一场精彩对话。
其中“未来三十年应该培养怎样的孩子”,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马云觉得在未来不会有人工智能的专业人士。
“人们经常担心工作,我担心的是教育。所有的教育体系给孩子教的东西,教的方式主要是為工业时代所设计的,我相信机器会更加聪明,会比人在未来聪明很多。人怎么能够做得更好,怎么变得更智慧更聪明呢?我们应该改变教育方式,改变教的内容。”
马斯克则认为,“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我们要评估一下自己在学的东西,是不是能够让自己预测未来,让自己减少错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思考教育。”
虽然双方意见有一定的分歧,但彼此都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未来,更需要培养孩子的个人软实力。
何谓个人软实力?打个比方,类似于学历、技能证书的东西可以称之为“硬实力”,是可以证明的实力;而像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可以被称之为“软实力”,是暂时难以估量的能力。
无法被机器取代的教学内容,是那些看似与上学无关的“课外活动”,每个孩子不仅仅要学知识,更要学习为人处事;不要只研究科学,更应该追求艺术。
人类和机器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体验的竞争。人类是有智慧有情感的,就像马云所说,人类创造了汽车,但如果和汽车比奔跑速度,那就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1.有“特点”的孩子。
有人说,当所有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上同一个年级时,就像一条流水线。但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们都考上北大清华,而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想干什么,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
有的孩子喜欢语文,有的擅长数学,还有些人偏爱体育。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帮助孩子找到这些天赋,家长加以引导和培养,就能让“特点”转变成“优点”。
不同的能力,让教育能做到去配合一个人的天赋,这才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不变法则。
作为父母,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态,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再去引导、培养、挖掘,让孩子成为有特点的人。除此之外,还有的孩子身上会有一些看似不好的“毛病”,总惹得家长为此头疼,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的孩子话特别多,甚至会影响老师上课,其实这类孩子的语言能力往往较强,能保持较高的说话兴致,且思维敏捷。
有的孩子看似有“多动症”,特别顽皮,其实就是“运动细胞”发达。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孩子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如果我们加以培养,让这个突出点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它就能成为孩子的特长,使其发光发热。未来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养高分的孩子,也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为学习的机器,更不是在流水线上培养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2.爱“艺术”的孩子。
未来什么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独艺术和娱乐不可能被替代。艺术又可称为“美学教育”,爱艺术的孩子,他们的感情是丰富的,内心是丰盈的。它既是一种表达能力,又是一种感受能力,这是孩子成长中的智慧基石。
审美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欣赏美的能力,我们的生活里就只剩下最粗糙、最无趣的一面。常听到一些人认为,让孩子学习美术、舞蹈、音乐这些艺术门类没用。可事实证明,这些是大有用处的,“艺术之美”可以帮助孩子拓宽所认识的世界,帮助他更好地看见和理解生活。即便科学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如果孩子缺乏了最基本的美学修养,就很可能会输在生活中的细节上。
3.有“想象力”的孩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说起汽车,马上就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善于创造,能促进创造力,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想象,一切发明创造就成了“无水之源”。
世界上所有的改变和创新,都是源自一个个跳出框框、与众不同的想象。每个孩子都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孩子幼年的想象力,关系到他长大以后的创造力。只有当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才会飞得更高、更远。未来的教育,孩子需要有做人道理的教诲、有探寻快乐的启发,更要有犯错误的勇气和机会。
在未来的三十年,我们需要用更包容的目光去看待教育,不仅需要教,更需要育,如何让孩子不输给科技发展的速度,是家长要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摘自“参考网”,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