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迪 龙恩琪 林丽敏
摘 要:当今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人口老龄化也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在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下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同时孝文化的变迁、人均寿命、人口流动以及当代青年赡养压力也要求我们在养老方式以及资源配置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为此文章也提出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完善养老金政策和养老法律法规、培育专业人才、发展互联网+养老、实施激励政策以及促进政企联合的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资源配置;养老问题;养老方式
一、提出背景
国家的兴盛繁荣,社会的平稳安定,科技的发展创新使得中国人民免受战争的纷扰,食不果腹的忧愁,求医无门的痛苦,据国家局统计,在建国之初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而至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7岁。人民寿命得到提升固然是好事,但寿命的提升以及低出生率的问题也使得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如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以及如何平衡人口老龄化下养老的社会资源分配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探索新型养老方式迫在眉睫
(一)古今“孝文化”的差异
“孝文化”也指 “孝道”,是被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所推崇的传统美德,尽管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孝文化产生新的理解,但其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实质没有发生变化,孝文化已经深深在炎黄子孙心中扎根,烙上深刻的印记。
封建统治年代时期人们在统治体制以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古时候父母长辈在家中影响力大,具有较高的权威。古代孝文化也出现了很多偏激的行孝方式,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们思想的解放,如今的长幼关系也逐渐平等,很多古时的愚孝行为也不再被人们所推崇。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的不断健全,老人在物质层面的欲望逐渐下降,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如今的孝文化也更加要求子女注重满足老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尽孝的方式也逐渐地多元化。在古时不孝代价高昂,子女不孝不但要受到街邻的唾骂职责还要受到当时法律的惩罚,轻则杖刑,重则死刑,如今社会对不孝的定义比较模糊,同时法律上对不孝行为的界定以及惩罚的尺度也没有很明确的标准。
(二)人均寿命提高
自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老年化的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的延长也给我国的年龄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图1所示,截至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2.02%,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6.86%,出现倒三角型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三)人口流动对养老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近20多年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增加了2.3 亿人,平均每年增加近1000万人。古时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和在交通工具的限制条件下,人口流动性较小,“父母在,不远行。”父母子女之间的近距离生活增强了亲情之间的维系。虽然是现在通讯技术发达,父母子女之间可以随时通话但这也无法弥补距离感导致的亲情感淡化。因为种种原因与子女分居异地的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值得我们去不断探寻更为合理科学的养老方法。
(四)当代青年赡养压力大
计划生育在保证优生优育,提高国民素质以及减少环境的承载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自1971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起到2016年开始逐渐放开二胎,这46年间对我国的家庭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16岁到59岁劳动人口从2012年至2018年逐年持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独生子女多养老负担重,当今独生子女可能将面临赡养双方父母四个老人以及抚养一到两个子女的窘境。老龄化人口的抚养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加之现行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竞争压力倍增,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共同分担赡养义务难免会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时间精力以及金钱上都难以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更不用说那些常年在外拼搏与家中父母分居两地的年轻独生子女。
三、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发展新型养老方式
(一)不断完善发展“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基于我国特殊的社会文化影响下,大部分中国老人都不太愿意离开长期居住的家去入住敬老院或者养老院。“居家养老模式”可以通过社工等服务人员上门服务和通过以社区为主的老人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服务等方式让需要帮助的老人不用远离长期居住的环境就能解决日常生活的困难与不方便,同时也缓解了子女的赡养压力,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近年来广州市推出“养老大配餐服务”,主要是针对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虽然服务对象有限,但也是“居家养老”模式下的一项重要举措,老人们可以享受政府给予的就餐福利补贴在长者饭堂就食。借鉴各地方“居家养老”的成功案例并结合自身地域情况不断完善和发展独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使得养老福利能够覆盖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让老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获得感。
(二)完善养老金政策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强制征集社会保费形成的养老基金,为解决达到退休年龄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我国根据国情,采用的是“社會统筹+个人账户”的统账结合制。目前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障的负担过重、养老保险收入额小于支出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压力大、各省之间收入额差别大等问题。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途径:
(1)严格执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提高养老基金的增值
在投资保值的过程中风险和报酬同向变动,若为追求养老基金投资的高收益势必会带来投资的高风险,这不符合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初衷,但一味的强调资产的高安全性,必然会使得收益偏低。若收益跟不上通货膨胀的增长可能连基本的保值都成为困难,所以在进行投资保值时,可以转变投资观念,平衡投资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对收益率和安全性综合考虑,进行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
(2)制定养老保险法
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养老保险法,有时出现“无法可依”或者“违法不能究”的窘况。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例如出台有关社会养老保险法,用法制手段规范管理和保障老人们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养老法律法规
我国老龄化的程度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严重,在面对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中,子女的赡养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完善养老法律法规对子女赡养行为进行鼓励和约束,在完善法律条款的过程中注入更多的孝文化元素,强化“孝”的文化思想,让人们觉得赡养老人不是一种负担。在对不孝的定义以及惩罚的界定上给予更为明确的标准,跟踪诉讼结果的履行,对老人家庭提供必要的感情调解。同时适当增加起到预防性的“鼓励性”条款内容,例如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中可以给出更多的优惠减免,政府给予荣誉物质上的奖励,作为公务员竞选升职的评判标准等。
(四)培育养老护理专业人才
目前大部分护理员并未受到专业的培训,仅能应对一般的日常护理和生活照料,而且护理员的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普遍较低,在大部分人印象中,护理的工作和脏苦累的工作是划上等号的,缺乏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管理也导致人员的流动性强,频繁地更替护理员会增加老人与护工之间的磨合期、距离感以及不适应性,形成一套对护理员的技术以及人品道德的審核标准避免老人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也尤为重要。而本身护理员供不应求,护理员人数跟不上养老服务的需要,一个护理员要同时照顾多个老人,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因此培育一支专业化的养老人才队伍刻不容缓,近来国家也开始着力在未来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培养200万民养老护理员,民政部也积极响应开展工作,但要让政策落地还需要各方的配合,以及从提高护工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积极宣传改变人们对护工的固有印象,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养老护理员的队伍中来等方面入手,解决导致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大的困难。
(五)发展“互联网+”养老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养老模式结合,实现现代科学的智能化养老新模式。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完善“互联网+”养老制度以规范“互联网+”养老模式的运行。鼓励大众创新刺激更多有关养老服务的信息科技产品的诞生。为了避免脱离原先设想的初衷,有效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线上积极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加强线下的宣传与普及,老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做好线下的宣传与普及使“互联网+”养老模式能够真正的落地,让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目前我国“互联网+”养老模式也有一定的进展,在东莞市麻涌镇已实现了居家养老“平安铃”的全覆盖,利用现代通信科技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老人们提供24小时的紧急呼叫,及时发现老人的异常情况并提供帮助。
(六)解决留守老人的养老激励政策
目前,生源地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可能会选择在其他城市发展,而生源地政府为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返生源地就业,且解决留守老人的养老困难情况,实行了一系列激励政策,生源地政府可以先对大学生就业需求与生源地需要的人才标准进行匹配,匹配后对需要的人才进行招揽,鼓励更多大学生能返生源地就业。比如:可以按本人是否在生源地有无房产来给予回生源地就业的人才一定的住房补助金,还需要为返回生源地就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就业的途径和渠道,开展就业服务咨询平台,还可以通过返生源地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的贡献程度给予奖励。人才返生源地就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生源地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情况,让更多的老年人能感受到家人陪伴的温暖。
(七)政企联合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可以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合,利用政府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可以提供更加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就推广“居家养老模式”和老人餐为例,在居家养老模式下生活用品服务企业和保健品药业企业可以提供老人需要的生活用品和健康保健品,餐饮企业可以提供新鲜的食物以及链条式地开设老人餐店铺,对老人餐可以合理定价。而政府可以给予提供养老服务的产品供应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的优惠,对于资金困难,信用良好的养老服务型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金融政策信贷扶持,适当的降低贷款利息。政府与企业联合并驱可以在各取所需的同时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
四、结语
文章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对此提出相关的建议。我们实地走访麻涌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交谈,通过对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和广州“老人餐”的探索等也感受到了新养老模式带给中国养老事业的红利,深感发展创新养老方式多元化的重要性。本次调研我们主要目的是为养老模式的创新和推广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这些浅薄的建议能够发挥些许作用,让更多老人能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下有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最后由于学术知识、调研方式及环境等限制文章不是尽善尽美,我们团队愿意接受批评指导,这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林.社区居家型家庭养老的困境和出路[J].广西社会科学,2015(06):150-155.
[2] 王笑啸.中国孝文化视域下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 青连斌.养老金值得我们担心吗?[J].领导科学论坛,2019(16):28-45.
[4] 桑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9):246-247.
[5] 肖鸿飞.“延迟退休年龄”的思考[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256.
[6] 王舟.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原因及存在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208.
[7] 桑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9):246-247.
作者简介:付迪(1992.05- ),女,汉族,湖北潜江人,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龙恩琪(1998.08- ),女,汉族,广东汕头人,本科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研究方向:老年养老模式;林丽敏(1995.10- ),女,汉族,广东陆丰人,本科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研究方向:优化养老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