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艳
在湖南红色档案馆里,珍藏着两份苏区银行工作报告的藏品。这两份藏品仅仅只是两张发黄、稀薄得仿佛被风一吹就会破碎的纸张,两张纸上都不足300个字,分别记载了湘鄂赣省浏阳县工农兵银行和万载县工农兵银行于1931—1932年间在各自辖区内发行货币、进行存贷款等金融活动的情况汇报,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搞活经济,建立新的金融秩序的历史佐证,更是战争岁月里的红色金融前辈们开创红色金融事业的伟大尝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信念、革命的执着和艰辛的创业。
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银行并不陌生。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为了调剂金融,方便信贷,活跃市场,发展经济,各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在摧毁旧的金融机构和废除高利贷剥削制度的同时,着手发展建立为工农谋利益的地方银行。1928年5月,毛泽东带领红军就在井冈山开办造币厂,铸造了“工”字银圆;1930年7月,彭德怀率领红军攻打长沙,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8月,彭德怀带领红军在平江芦头建立造币厂,铸造、发行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银币,“非常受群众欢迎乐用,红军士兵都争换苏维埃的银圆做纪念,以致流通到了白区”。可见,当时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发行的银币重量足、成色高、信誉好。
与此同时,浏阳苏区正经受着国民党对苏区严密的经济封锁,内部流通的是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五花八门的省钞、县钞和商票、市票,破坏了苏区的金融秩序,扰乱了货币流通。为搞活苏区经济,浏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报请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批准,于1930年11月在东乡凤溪建立了浏阳县工农兵银行,发行壹角、贰角、叁角银洋票,收储工农群众和商号手中余留金钱,低息借贷,扶助区内合作社和群众发展生产。至次年3月,浏阳苏区银行共发行纸币10万元。由于严格控制了发行量,因此,银行的信用度很高,所发票币通行无阻。1931年1月,万载县苏维埃政府也建立了万载县工农兵银行,开始发行壹角、贰角和壹元三种票券。银行在苏维埃地方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土地革命战争深入发展,红色银行陆续在更多的苏维埃根据地建立起来,改变了旧政权留下的货币金融混乱局面,缓解了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给革命军队造成的供给困难,保证了革命政权的巩固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省金融的流通,适应和白区的经济贸易往来,1931年10月,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组建“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本根据地统一货币,各地区的工农银行都改为省工农银行分行,浏阳县工农兵银行和万载县工农兵银行改为该行分行,使用由省工农银行统一印刷和发行的新纸币,省造币厂负责统一铸造和发行银币。根据地的金融秩序变得井井有条。
集中统一的货币发行、流通、管理和调控方式的实行,强化了苏区工农群众的主人意识,保证了现金的集中和纸币的充分兑换,使得苏区纸币的公信力增加,纸币信誉得到维护。
认识到了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全国苏维埃政权决定建立自己的国家银行。1931年11月,在瑞金叶坪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案》,决定“为着实行统一币制,并帮助劳苦群众起见,苏维埃应开办工农银行,并在苏维埃区域内设立分行,这个银行有发行货币之特权”,同时还宣布了有关银行、信贷、货币和金融管理方面的政策。
随即,临时中央政府任命毛泽民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负责国家银行的筹建。1932年3月,经过积极筹备,苏维埃国家银行在“湘鄂赣省工农银行”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开始承担起了建立苏区财政金融制度、支援革命战争、巩固红色政权的重任。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国家银行被编入军委直属纵队参加长征,被称为“马背银行”,开始了新的使命、新的征程。
在红色政权的土地上,苏区红色银行就如同一座座高大的城墙,用坚实的臂膀守护着红色的政权在战火硝烟的岁月里一路走过。这两份苏区银行报告虽然没有如今工作报告规范详细,也没有体现工作的光辉业绩,却真实地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对于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和中国金融史具有重要意义,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湘鄂赣省浏阳县工农兵银行年末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