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吸附治疗在肝衰竭伴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2020-05-02 04:39诸伟花孟宇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肝炎胆红素血症

诸伟花,孟宇

(1.河源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广东 河源 517000;2.暨南大学华侨医院肾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0)

肝衰竭较为常见,其救治工作的难度比较大,一直以来都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重症肝炎引发的肝衰竭,严重程度比较高,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理想时,病死率可能超过60%[1]。研究表明,重症肝炎肝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概率非常高,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加重病情的同时,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2]。血浆置换是重症肝炎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往往难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可引发较多的过敏反应。近年来,血浆吸附的应用,与常规性血浆置换的联合,极大地丰富了肝衰竭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其应用兼具置换和吸附的优点,弥补了血浆置换用量过度的不足[3]。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重症肝炎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血浆吸附的应用效果,将60例该疾病患者纳入样本中展开探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肝炎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0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0.32±1.78)岁。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0.45±1.69)岁。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符合重型肝炎肝衰竭诊断标准[4];(2)TBIL介于85.5~171.1 μmol/L之间;(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严重器官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者;(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4)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在行血浆置换和血浆吸附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内科综合基础治疗,如异甘草酸镁、多烯磷酸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治疗。治疗使用到的仪器设备:人工肝治疗仪;血浆分离器;胆红素吸附器。对照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治疗:采用PS-08血浆分离器,设置好血流量为110~150 mL/min,血浆分离速度为20~30 mL/h,治疗时间为1.5~25 h。实验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浆吸附治疗:血液流量为120~160 mL/min,血浆分离速度为30~48 mL/min,达到目标血浆灌流量(4.5~6.5 L)后撤掉胆红素吸附器,改为血浆置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各项肝功能指标。(1)疗效判定[5]:TBIL显著下降(≥50%)表示显效;TBIL有所下降(20%~49%)表示有效;TBIL几无下降(<20%)表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于治疗当天和治疗后第2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3 mL静脉血,抗凝行离心处理后送检,检测项目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酰转肽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在TBIL,DBIL,ALT,PTA等肝功能指标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TBIL,DBIL,ALT低于对照组,PT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肝脏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器官,参与了合成、解毒、代谢等过程,一旦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改变,胆红素代谢紊乱便是其中之一[6]。研究表明,肝脏功能障碍发生后,胆红素水平会不断升高,导致高胆红素血症,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致使病情发展为重型肝炎,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7]。对于重症肝炎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肝脏移植是最佳选择,但是该治疗方式受到技术、费用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其临床应用仍旧存在较大的难度。如何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了肝脏疾病治疗亟需突破的难题。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肝支持系统逐渐出现并应用在临床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性作用。血浆置换术是常见的人工肝支持技术,应用在重症肝炎肝衰竭并高到红素血症的治疗中,不仅可以降低胆红素的水平,还能够补充白蛋白及凝血因子等生理活性物质,促进肝功能的改善[8]。但是,血浆置换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约束。比如,国内大环境血源供应紧张、所需血浆量大、发生血源感染的可能性高等。血浆吸附术近年来在肝衰竭的治疗中逐渐应用,凭借树脂吸附剂的作用,可对各毒素物质进行吸附[9]。研究表明,有效的吸附柱可降低血浆总胆红素,其幅度甚至可超过30%[10]。同时,既往研究也表明,在安全性方面血浆吸附术引发的血浆过敏、血源感染等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1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血浆吸附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在TBIL,DBIL,ALT,PTA等肝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建立在常规血浆置换的基础上,行血浆吸附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这与临床相关文献报道相似。在李瑾瑜等[12]研究中,通过行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PTA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并且改善幅度和效果优于单纯性血浆置换术。

综上所述,血浆吸附术应用在重症肝炎肝衰竭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高胆红素血症问题,促进肝功能的健康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肝炎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