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指导下科技口译的技巧探究

2020-04-30 17:11干思诗
文存阅刊 2020年1期

干思诗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贸易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而中国的航空技术也迅速发展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在这样全球化的发展下,口译人员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各国交流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本文以作者在航空技术出口服务领域的口译实践为分析材料,结合科技口译的特点,探讨了在释意理论指导下口译技巧的运用。为译员在科技口译领域中理论指导下口译技巧的选择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释意理论;科技口译;航空口译;口译技巧

科技领域的成就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国家地区之间日益增长的科技贸易交流使对口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科技口译领域专业术语繁多,词汇复杂,专业面较广,准确性要求高,对口译人员来说是较大的挑战。口译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口译理论的发展大部分源于实践,但口译实践同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两者相辅相成。航空领域的口译具有科技口译的特点,可以说是科技口译的代表领域。本文以作者在巴基斯坦航空联合体枭龙双座机型的组装交付现场口译实践为分析材料,以释意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口译过程中对于口译技巧的运用。

一、释意理论的发展及概述

(一)释意理论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法国巴黎释意学派的代表理论,该理论起源于巴黎高等口笔译学院(ESIT)。释意理论代表人物是该学院的两位校长:首任校长达妮卡·塞莱丝柯维奇(Danica Seleskovitch)及现任校长玛丽亚娜·勒代雷(Marianne Lederer)。释意理论是第一个相对系统的口译理论,它是基于塞莱丝柯维奇的大量翻译实践总结出来的。自该理论提出后,口译学者们基于自身的翻译实践经验,对该理论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使该理论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1984年塞莱丝科维奇和勒代雷合著的口译教程《释意翻译》(Interpréter pour traduire)一书标志着释意理论的成熟。

释意理论着重于意义的表达,认为“口译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字词和语言结构的对译”。释意理论认为,译者在听到源语的时候,不是直接记住源语表层意思与结构,而是将源语表层结构下所要表达的非语言信息理解出来,并结合自己的相关知识进行解读,将解读之后新的意义存储在记忆中,最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重组表达出来。

(二)释意理论的模式称为三角形口译模式,其认为口译过程分为三步:理解(comprehension),脱离语言外壳(deverbalization),重新表达(reformulation)。而这三步当中,第二步脱离语言外壳是该理论与其他理论区别最大之处,也是该理论的核心所在。

第一步:理解(comprehension)。理解作为整个口译过程当中的第一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将第一步做好,才能为之后的“脱离语言外壳”打好基础。当译者接收到源语信息时,就应该去理解源语的意义,抓住源语想要传达给听者的信息。而在这一步当中,要想准确的理解源语意义,仅仅是靠译者的语言能力是不够的。释意理论认为,译者在理解源语时,需要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认知知识,世界知识等,也就是需要运用百科知识。“百科知识或基础知识,它包括储存于每个人大脑中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随时应内部或外部需要重新启动”。因此认知补充在这一步当中尤为重要。

第二步:脱离语言外壳(deverbalization)。口译过程往往时效性很强,源语被讲者说出以后,声音停止,语言信息很快消失,译者记住的不是整个源语的用词及结构,而是经过自己理解后源语的意义。在这一步中,译者需要迅速打破源语的词句结构,将经过自己理解后的非语言信息存储在记忆中,供自己重新表达所使用。

第三步:重新表达(reformulation)。经过前两步,译者深入理解源语想要传达的信息之后,需要自己将这些信息重新整合,并结合目标语的背景习惯表达出来。在此步中,重新表达不是说完全忽视源语,译者首先要忠实于源语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听者的接受程度和语言环境,要用听者能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释意理论在科技口译中的技巧探究实例

根据释意理论的指导,作者将自己在巴基斯坦航空联合体试飞站的航空口译实践作为材料,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及选取的解决技巧。

(一)补充

例1:检查三清质量。

译文:Check the quality of “three clears”. (clear of tools, clear of site, clear of FODs)

例2:堵这些孔我们需要气球布和胶.

译文:To block these holes, we need badges and glue. The badges are same as those we used in nose wheel well on aircraft B.

例3:I think there is some curing time for this after we apply this sealant.

译文:我认为我们用了这个胶之后,它需要一些固化时间,就是涂上膠水以后,需要等一段时间它才会干透。

释意理论三角形口译模式当中第三步认为译者在译出目标语时,应当充分考虑听者的背景与习惯。例2当中,由于气球布在各车间所用词汇可能有差别,译者在译完原文后,根据自己的相关认知,将听者与源语内容联系起来,补充说明“此气球布就是之前讲者与听者在B机前轮舱里所用过的一模一样的气球布。”,听者很快接收到源语信息。在例1中,译者结合自己经验与认知能力,理解到“三清”是指“清点工具,清理场地,清除多余物”,并在译文中将此体现出来,使听者更易于理解。同样,在例3中,译者结合航空领域专业知识,将“固化时间”的意义也补充出来。

(二)释义

例4:Avionics light on with PFL: RDR instruction failure, on ground, reset successful.

译文:航电灯告警,飞行员故障清单报故:雷达指示故障。地面重置成功。

科技口译的特点之一就是专业性强,很多词汇及表达都不是平时的常用意思,而是专业背景下特定的意思。而释意理论中理解这一步就要求译员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对源语进行充分地理解,并且打破源语的结构。例4 中,“Avionics light on with PFL”如果不深入理解,直接翻译成“航电灯亮,伴随飞行员故障清单”,就只是翻译了字面意思。根据译者航空专业知识的积累,“航电灯亮起”就是告警信号,所以译者译成“航电灯告警”,而PFL是飞机发生故障时,座舱显示器上显示的故障清单,表示报告故障,所以译成“飞行员故障清单报故”,这样的译文更符合航空领域用语习惯,做到了与目标语的一致性。

(三)重组

例5:It is important to mention that the canopy is unlocked before it got stuck with canopy and airtight light coming.

译文1:值得注意的是:在舱盖卡住并且舱盖灯和气密灯亮起之前,舱盖已经解锁。

译文2:值得注意的是:在舱盖卡住之前,舱盖灯和气密灯亮起,舱盖已解锁。

在口译过程中,由于讲者的用语习惯和环境因素,源语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译者应当结合但是得语言环境,自己的认知知识,将源语想要传达的信息准确的传达出去。例5中,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知识,通常会译成译文1,但译文1有一个专业逻辑问题:舱盖灯和气密灯亮起是舱盖解锁的信号,这两个灯亮起才表示舱盖已解锁,也就是说,灯没亮的话无法判断舱盖已解锁。所以译文1 说灯亮起之前,舱盖已经解锁,在实际情况中是存在逻辑错误的。因此,译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补充,脱离语言外壳,给出了更合理的译文2。

三、结语

包含航空口译在内的科技口译,对于广大译员来说,一直都是挑战性较大的领域,因此对于此领域口译技巧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以作者在航空领域的口译实践为材料,通过实例分析,探究了释意理论指导下译者选取的口译技巧,阐述了释意理论在口译实践中的重要性,鼓励译者在口译实践中不断积累领域专业背景知识,擅于打破源语的框架结构,准确传达源语意义,不仅为广大译者在科技口译中提供参考,也对作者未来的口译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

參考文献:

[1] 王斌华. 口译即释意?——关于释意理论及有关争议的反思[J]. 外语研究,2008 (5): 72-76.

[2] 郭亮. 释意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以温家宝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为例[D].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