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疫”起行动,纷纷亮剑:无人机、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中央企业亮出的硬核黑科技,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少了几分危险,有了更多胜算。
“无人”巡防员
平时我们主要运用无人机的拍摄功能进行航拍,但其实它除了挂载摄像头之外,还能挂载其它功能,可为救灾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此前,微博热搜上村中在家隔离人员,不准出门,村民采用无人机非接触式给隔离人员发放物资;通过无人机喊话提醒市民戴口罩;通过无人机不接触测量居家隔离市民的体温等硬核无人机的使用方式,大大降低人员感染的风险。
在科技抗疫过程中,无人机的使用上中国无疑走在了世界前列。
2月10日,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联合发起设立的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干寻位置公司正式发起“飞翼行动”,搭建无人机战疫平台,招募广大无人机合作伙伴,驰援抗疫一线,并设立1200万元相关补贴,为“飞翼行动”提供无人机运力和进行实地作业抗疫。上线当天,平台高效协调无人机资源,对陕西省渭南市的2个村庄进行了消毒作业,消毒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无人机能够对需要的区域进行喷药消毒、巡检喊话等防疫作业,截至2月12日,“飞翼”平台已经招募到陕西、上海、浙江、江苏、河南、四川等地的30个无人机团队,同时也收集到陕西、上海、山东等地的35个无人机防疫需求,正在陆续进行作业任务匹配。
2月12日一早,在千寻位置“无人机战疫平台”的撮合下,一支无人机作业队来到上海市杨浦区的东森花园小区,启动3架无人机,每架无人机每次喷洒10-15升药液,1小时左右即完成整个小区约1万平方米的消毒工作。前一天下午,该小区刚刚被上海市通报,为新增确诊病例活动区域。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2月13日,千寻位置宣布“无人机战疫平台”向全国提供服务,希望帮助无人机防疫作业供需双方提高匹配效率,让无人机快速飞进大街小巷、交通要道,在有需要的地方进行消毒喷洒和防疫巡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比传统的人工消杀,无人机防疫减少了人力成本,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立体喷洒消毒药液,空间范围更大,防疫消杀效果更好。据悉,在“无人机战疫平台”上,需求方填写信息,准备防护用品、消毒液等,供给方填写服务信息、服务区域等,一旦平台匹配成功,双方确认作业时间与区域,符合作业标准后,即可开始作业。
此前,全国上万架无人机已经接入千寻位置提供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按照系统生成的航点以及飞行路径,能够执行厘米级精度的飞行,实现精准喷洒。
AI零接触
随着疫情的变化,基于人工智能的非接触智慧体温疫情监控测量预警系统将会应用到医院、火车站、机场、学校等各类人员密集场所。AI技术与红外技术结合的这一应用,既安全可靠,减少了监测人员的感染风险,又解决了传统体温检测人工成本大、测量效率低、预警响应慢、系统分析弱、全局掌控难等弊端。AI在红外技术的应用,既能够快速在环境当中识别出人类,也能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识别并测量出目标的体温,弥补了红外技术的短板。
2月10日,在丰台科技园中国通号产业园,源自铁路电力机器人、信号巡检机器人、红外探测等技术,由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自主研发的红外体温筛查系统筑起园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员工进门之后,站在测温区,亮出二维码的员工号,不到两秒钟就可完成一个人的疫情排查。
这套红外体温筛查系统由摄像头、刷卡器、电脑和电视屏组成,摄像头就是市面上常见的热成像摄像头和普通摄像头,人员往测温区一站就能实时显示出其额部和颈部的温度,如果温度高于37.3摄氏度,系统会自动报警。之所以增加了个刷卡器,是因为这套系统增加了签到和14天隔离检查模块,根据大数据,如果员工没有完成返京14天隔离,一刷卡也会报警。
该系统以红外热成像体温筛查仪和一体化客户端为基础,以红外热图及高清图像处理、精确测温等技术为核心,能够实现区域人员识别、精确人员温度检测及基于病理的人体温度监控。
除红外测温之外,无人配送机器人,首次在国内被应用于隔离病房。
1月30日,中国移动携手达闼科技将首批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5G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5G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和5G巡逻温测机器人紧急发往武汉协和医院和同济天佑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和同济天佑医院作为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病患的医疗机构,人流量巨大。机器人进入后,可以执行远程看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减轻医护人员人力紧张的状况,并极大节约了十分紧缺的防护服、口罩等物资。
5G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医护人员完成部分危险的任务。消毒机器人可以在疫区内进行医药配送,也可适配消毒药水并进行地面消毒清洁工作。专门装载了消毒水箱的5G云端智能机器人,可按规定路线完成消毒清洁任务,清洁过程无人化操作,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清洁效率,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人员长时间在病区工作而导致交叉感染的風险。
同时,通过5G智能机器人能检测到医院环境的实时数据,监控和追踪相关数据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应对突发状况,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打印”护目镜
在抗疫最前线,医用防护服、口罩、护目镜被称为“护医三宝”,但截至目前,这些物资供应依然处于紧平衡。特别是医用护目镜,产量小、扩产难,传统工厂生产周期长。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在疫情最危急的关头,云箭集团党委主动请战,利用自身成熟的3D打印技术和军工资源,紧急研制生产医用护目镜,支援抗击疫情前线。
为了快速做出一款让一线医护人员真正觉得好用的护目镜,研制出第一件样品后,云箭集团工作人员马上与一线使用护目镜的医护人员密切联系,了解他们在佩戴过程中的反馈,特别针对防起雾和密封这两个问题,不断改进。
在收集分析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后,技术攻关团队用研制军品的精益求精,修改设计方案一百多次,样品就做了三十多版,把3D打印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护目镜采用一种特殊的高清镜片,用了一层特殊的镀层技术,确保佩戴时既把整个区域密封起来,还可以保证不起雾。
目前,新购置的200台3D打印相关设备已投入生产。这意味着,3D打印护目镜的量产能更好实现,从每天生产600副提升到2000副。
在成品打包工作问,工作人员正在争分夺秒地完成护目镜最后的检查和消毒,经过紫外线消毒柜消毒之后的护目镜被分拣打包,一刻不停地运送出去。截至目前,通过捐赠、政府调拨等形式,前期生产的2125副3D打印护目镜已经被送到抗疫一线。云箭集团透露,企业将依托“互联网+3D打印”技术,组建面向增材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医用护目镜平台,全面连接新型基础设施,进行资源集聚共享,届时,可实现护目镜日产量10000副,后续可根据需要進一步扩大产能。
5G“云监工”
去年喊了一年的5G元年,更多落地在了运营商和终端上,对于5G带来的改变普通人还是不理解的,但一场突发疫情,让5G彻彻底底应用起来,其高速率、低延时的特性,也正是医疗领域所需求的。
从“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建设以来,三大运营商就第一批入场部署网络,为远程会诊、智慧医疗作出基础保障,同时火遍全网的“云监工”项目,也是基于5G网络,将视频信号传到了我们的手机当中。5G短时大量的数据收发能力,也能与强大的本地AI性能相匹配,可以说5G是本次抗疫战争的科技中坚力量。
1月29日,中国普天集团与合作伙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联合启动运营“5G动态体温监护系统”,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系统搭载的“普天5G传输+智慧医疗数据云平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上海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堪称上海版“小汤山医院”,是上海抵御疫情的最前沿阵地。目前,该中心隔离病区采取甲类传染病隔离区域运作。对病患来说,监测体温的变化至关重要,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频繁进出隔离病房进行体温测量工作,不仅体力消耗大,也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
自1月23日开展系统部署与调试工作至今,中国普天已协助完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余套体温监测设备的部署工作。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使用上“5G动态体温监护系统”后,医护人员就无须频繁出入病房,通过“普天智慧医疗数据云平台”就能及时监测每一位病患的体温变化情况;一旦病患的体温超过预设的警戒线,系统就会自动预警,提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对病患采取救治措施。
据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反馈,这套先进的体温监护系统首次应用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能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有效地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监测”大数据
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数据成为人们当下最关注的内容。离开武汉的500万人究竟去了哪里?病毒感染者接触了哪些人?各地如何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要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依靠数据,或者说大数据技术。
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疫情防控大数据支撑服务工作现场调度会上指出,运用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迫在眉睫。
“大数据+疫情防控”将各部门信息融合成一张“数据网”,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协助政府开展高危人群分析及疑似人群排查工作。
自1月21日开始,国投智能旗下美亚柏科大数据团队陆续接到指令,第一时间赶赴各地现场开展大数据分析工作。团队为北京、云南、广东、福建、沈阳等近10个省市的执法部门统计和掌握由疫情重灾区进入本地的人员和车辆的活动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执法部门统计疫情可能扩散的范围和趋势,落查确诊、疑似病例人员的相关信息,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目前,针对严峻的疫情,各省市已相继出台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措施,各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大数据在此次防疫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面对疫情的快速传播,美亚柏科核心研发团队综合各地客户需求,经过仔细梳理分析,组织力量迅速设计、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全国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监测”专项工作平台。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监测”专项工作平台的设计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平台除了具备展示全国疫情传播趋势,分析各省疫情态势,查询通行信息外,还具备确诊人员综合分析、紧密接触人员挖掘和一体化联动三大特点,将上文中提到的三点融合到一个平台上,为疫情防控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实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追溯、可预测、可视化和可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