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难阻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2020-04-30 06:49张辉
国企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

张辉

疫情孕育新优势

疫情在对经济短期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必然孕育着新的机会。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显然,如果疫情长期肆虐,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会遭受深刻影响。但如果疫情短期内得到有效遏制,那么中国经济会迅速摆脱疫情带来的短暂波动,进而萌发新的增长优势。

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比西方各国经济体系更为灵活的系统,可以有效调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在过去,我们平稳度过了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相比过去,如今中国已是GDP总量高达100万亿的超大型经济体,家底变厚的同时,应对社会经济冲击的相关机制也不断健全,抵抗风险能力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相信,只要这次疫情在第一季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完全有能力抵御这次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

雄厚工业基础保障平稳增长

防控疫情需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集聚,导致工人返城与复工延迟,工贸一体化企业的生产进度受阻,履约不确定性增大。然而,经过新中国70年的努力,我国早已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截至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达到28%以上,接近美、日、德三国的总和,数百种工业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2015-2018年,中国发电量超过6万亿千瓦小时,年均生铁产量达到7亿吨,年均原煤产量为35.91亿吨,人均水泥产量约为1.76吨,是同等人均GDP水平下美国、日本的十几倍,并且中国电子产品年均产值为5615亿美元,是同期美国产值的3倍、日本的5倍、韩国的7倍。中国积蓄的雄厚的工业基础,重大工业资源存量充足,能够有效支撑短暂生产延误后的经济恢复,持续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大制造能力维系发展势头

虽然疫情的逐步发展使得N95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物资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随着纺织服装、化工企业的陆续复工,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得以释放与恢复,物资生产速度加快,供需矛盾得到缓解,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疫情的影响周期不断压缩。2015-2018年,中国人均棉纱产量为24千克,是相同人均GDP水平时期美国的2倍、德国的4倍、日本的5倍;人均人工合成纤维产量为35千克,约为同等经济发展阶段欧美国家的6倍。由此,中国出色制造能力的适时发挥提高了中国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

卓越贸易优势固守全球地位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随后部分国家对来自中国及靠泊中国的船舶以及货物、船员,实施了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特别是若有船员出现发烧等疑似症状,船舶将会被特殊对待,甚至被取消挂靠港口,由此降低了出口运输效率。然而,由于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基本格局,2015-2018年,中国年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大于1的产品共有102个,其中,RCA指数大于1.5的产品为65个,RCA指数全球排名前20的产品为14个,反映出中国出口贸易优势较为突出,短期贸易受限难以撼动已经形成的国际供需格局,因此,短期出口运输效率的降低尚不足以影响中国全球贸易地位。

庞大消费内需提供增长动力

受到疫情的影响,英国航空、达美航空、加拿大航空等多个航空公司暂停了往来中国的航班,美国、新加坡、意大利等部分国家暂停所有中国公民的入境和签证申请,这对中国旅游业的冲击非常显著。同时,为防控疫情,大量人员减少外出集聚,引发服务消费锐减,进而削弱了交通、餐饮、购物、电影、健身等行业的发展动能。然而,由于经济稳步持续增长,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消费市场规模日益扩大,2015-2018年中国个人消费支出从42710.65亿美元增长至51735.37亿美元,远高于同发展阶段的欧美发达国家,并且年均增长速度达6.62%,是相同人均GDP时期美国和英国的两倍,同时,中国政府消费支出规模及增长速度也与同发展阶段欧美国家的两倍,因此,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能够消弭短期政策性波动带来的旅游业国际市场受挫、生活型服务消费缩减的困境,并维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势头不变。

迎来发展新契机

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短期的下滑压力,但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多数为工业化特征凸显的行业,人员空间集中度较高,而疫情的发展引发社会劳动力的再分配,加快产业新陈代谢速度,将生产要素从传统工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兴产业转移,由此,中小企业应抓好机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疫情的爆发也是对过往生产、消费方式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当下的考验更是对未来的校验,希望能够在对冲疫情影响过程中,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生产、消费模式。充分考虑全球和国内经济体系前所未有的深度分工性,要从系统角度和整体的角度思考疫情中和疫情后经济恢复工作。充分考虑目前全球经济体系的巨大的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做好进出口企业的支持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完善战“疫”物资储备

疫情的快速发展引发口罩等医疗物资的短期需求急剧扩张,原有供给体系无法适应产能的急剧扩张,由此带来这些领域经济短期剧烈波动,从而带来了市场失灵。为减缓其对经济的冲击,政府应分类分级健全关键物资储备体系,扩充储备效能,将应急医用物资纳入城市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分区域布局,登记备案一批战“疫”生产厂商,采用常态产能和“战时”产能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滚动补充、定期更新和轮替,做到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保障有效供给,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

企业应主动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对于受疫情影响可能延迟完成的交易订单,应及早与对方协调,重新签订相关协议或补充签订协议,全面评估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并争取上下游企业和金融公司的支持,及时制定合作商的备选方案。同時,企业也可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加强员工与企业的关联性,激发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员工共同面对挑战。

新兴基础设施建设

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程中,互联网通信技术在调配销售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应重点对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新兴基础设施建设”,从智能服务、虚拟运营、内容创新、互动体验等方面,加强线上线下业务融合,降低运营风险和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开拓收入新渠道,保障特殊时期的多元化市场需求,加快经济恢复和提高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重构自身成本能力

企业应综合运用多种成本管控手段,重构自身的成本能力,控制好固定成本、杜绝亏损及低质量的增长、抛离不良业务,缓解当前资金困难,并利用好减租、减税、减息、补贴、续贷等政府支持政策,同时积极与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联系,争取社会资源支持。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有效干预下,大部分企业不会因为短暂的疫情而走向僵局,全国失业率也不会因此而跳升;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可以有效保证企业的复工生产和失业率平稳。

编辑/马晓雨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