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梁:我是医生让我来

2020-04-30 06:56陈凤华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护服重症武汉

陈凤华

李金梁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在2009年曾参加抗击甲型流感救治,此次面对武汉新冠肺炎,他再次请缨去了重症一线。

在武汉疫情爆发后,李金梁做好了准备。他深知,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们。他第一个向组织申报自愿出征,但是,根据组织统一安排,他成为第三批逆行医者。2月7日凌晨接到通知,当日出发,晚上便抵达武汉。

在出发的前一夜,李金梁去看望父母时说:“武汉疫情严重,最近我可能要出门。”父母毕竟年岁大,没有太多理会。他见到父母不以为然的态度后,心中踏实许多。可是,出发的当日,父母来电话对李金梁说:“昨天你说去武汉,我们没在意。看电视才知道那里疫情很严重,你到了以后既要医治病人,更要保护好自己。”

李金梁叮嘱父母、告别妻儿后出发了。吉大二院第三批援助武汉的医者有132人,其中两名院领导领队,剩下130人全部是一线的医护工作者。

李金梁和同伴被分配到华东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第九疗区,这里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战场之一,这里有重症患者49人,属于第一批感染者,也是第一代病毒的传播者。如果被这些病人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医生们很小心严谨。这里还有几例危重患者。面对病人痛苦的呻吟,防护服中李医生的眼睛常常湿润。每一位病人都有家有亲人,一人倒下,家中便塌陷半边天。

为了把这些重症病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和所有的医生一样,李金梁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对峙,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为了医者安全,医生们采取轮流上岗,工作一天,休息一天,每个工作日都8小时以上。在有疫情的病房里,防护服起到隔断病毒侵袭的功效。但是,防护服数量少,资源紧张,每一件都必須用到刀刃上。每次上岗前,他们穿上保暖内衣后,再罩上一层隔离衣,第三层才是防护服。这套衣服穿在身上后,8小时便不吃不喝,甚至也不能去洗手间。防护服密封状,对于戴眼镜的李金梁更是麻烦。防护镜上布满了雾气,渐渐形成水珠挂在眼镜片上,为了不耽误工作,只能时不时甩头甩去镜片上的水珠。这无形中给观察病情增加了阻力,只能瞪大眼珠去查看病人的变化,8小时下来,眼睛瞪得酸疼。防护服极薄,甩头动作稍大就有撕裂的风险,甩头也需要极其小心。带上口罩后,呼吸也变得沉重。雾气不仅濡湿眼镜,还在防护服中蔓延,浸湿衣裤。有防护服罩在全身时,并没有觉得阴冷,但下班脱下防护服后的瞬间,感觉后背冰凉。在回住处的途中,穿着棉大衣,依然感到整个身体如被一场冷雨浸湿。到了住处,用56度以上的热水洗澡杀菌。

工作一整天,筋疲力尽,只有睡眠是消除疲惫的最好方法。可是,武汉的春天湿冷,平日没有疫情时,启动中央空调可以提高室内温度。而眼下,开中央空凋有潜在传染病毒的几率,为了切断一切病毒传播的可能,必须停止中央空调供暖。没有供暖的房间比窗外还要阴寒。夜晚,医生们只能穿着大衣入睡。后期,院方为医护人员准备了电褥子,才不至于通身寒冷。

2月15日的夜晚,武汉雷电交加,之后下了一场武汉多少年来都罕见的大雪。不知为何,李金梁惦记起东北的家了,忙拨通妻子的电话问候。

李金梁的妻子也是医生,她深知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可毕竟自己的亲人逆行在武汉,不担忧那是假话。妻子说:“我们小家困难好克服,那些染病的百姓才更可怜,眼下祖国有困难,换谁都要去战斗。你在前方救人,我在后方守家。你放心工作,家里老人和孩子都很好,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放下电话,李金梁的眼泪流了下来。

责任编辑/李    文

猜你喜欢
防护服重症武汉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巾帼风采
抗疫空调防护服及其保障系统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特殊的“衣服”特殊的爱
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