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妍妍
(新疆独山子人民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
肩周炎指的是慢性无菌性炎症,由关节四周软组织和肩关节囊损伤所致,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关节功能受限、明显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本文对92例肩周炎患者进行了研究,观察了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的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选取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6例。其中,研究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1~69岁,平均(56.6±1.9)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2.0±1.2)年;常规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0~69岁,平均(56.5±1.8)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2.1±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患者接受电针配合功能锻炼,方法为:(1)电针。主要穴位为患侧肩前穴、肩髃穴、肩贞穴、手三里、臂臑穴、阿是穴、外关穴;若患者肩胛疼痛,则加天宗穴,若患者上臂疼痛,则加曲池穴。电针主穴、配穴,留针30 min,1次/d。一个疗程为期10次,中间休息2日后,继续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2)功能锻炼。①体后拉手。双手放在背后,健侧拉住患侧,慢慢向上,反复操作。②弯腰晃肩。伸臂、弯腰,环转肩关节,慢慢循序渐进。③屈肘外旋。靠着墙站立,肘关节屈曲呈90°,握紧双手成拳,外旋双臂,尽量让拳与墙壁接触,反复操作。④爬墙攀高。患者与墙壁面对面,一只手或两手顺着墙壁慢慢向上爬,尽量让上肢举高,然后再从高爬到底,回到原位,反复操作。⑤内收外展。双手交叉于颈后,尽量内收、外展肩关节,反复操作。
研究组接受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方法为(1)温针灸。取穴同常规组一致。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局部消毒后,选择毫针直刺穴位,针刺得气后,予以泻法、留针30 min,选择肩部穴位3~4个,在针柄上套上2.5~3 cm长度的艾条,艾条下端与皮肤相距4 cm。点燃上端,烧完后将灰烬清理干净,取出毫针。1次/d。(2)功能锻炼。方法同常规组一致。
疗效评定标准有显效、有效、无效之分,其中(1)显效:患者肩部无疼痛,可正常活动;(2)有效:患者肩部痛感有所减轻,肩关节可以进行基本的活动,轻微受限;(3)无效:患者肩部明显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总体疗效=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高达95.65%,显著高于常规组82.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祖国医学理论中,肩周炎的发生与正气亏损相关,风寒之邪趁此入侵,影响气血、经络正常运转,或者是因为积劳损伤导致气血紊乱、凝滞,筋脉失养,经脉受阻而疼痛[2]。现代医学理论中,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大,四周软组织时常因为关节活动范围的过大以及上肢重力而牵引,容易引起劳损变形,导致关节囊、韧带等组织产生炎症,继发关节挛缩、粘连,形成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疼痛感,特别是关节囊及其四周软组织粘连,是肩关节活动受限的主因。本文实施温针灸过程中,循经远端取穴结合局部取穴,其目的是为了疏经通络、气血调节,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温针灸利用艾灸热力作用刺激人体,作用于经络腧穴,以治疗疾病,不仅可以活血、行气,而且还可以祛湿驱寒、疏通经络、保健防病。配合功能锻炼,可加快局部营养代谢,促进血循环,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力,以免肌肉发生萎缩。肩周炎患者经过温针灸和功能锻炼治疗后,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