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岩,韩 凯*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江苏 徐州 221000)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上对应的肿块。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大多数都是因为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的,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进入肠腔上下移动。哨兵息肉是指在直肠息肉的基础上,又并发出近端结肠癌,这种症状被称为哨兵息肉[1]。这两种疾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直肠内出血,患者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单纯直肠息肉与哨兵息肉临床效果比照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患者提供帮助。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的单纯直肠息肉与哨兵息肉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哨兵息肉)和观察组(单纯直肠息肉),各25例。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经检查,均为直肠息肉患者;(2)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排除直肠恶性肿瘤息肉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35~64岁,平均(49.5±5.7)岁;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32~61岁,平均(46.5±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首先,在患者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诊断仪器选用H260电子肠镜;其次,对患者进行粘膜注射,注射位置为病灶四周1 cm处;然后,做病灶和肌层能分离切割,切割完成后,对患者的切口处止血,并将切割的病灶送去检查。手术结束后,要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要对患者禁食24 h。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包括:手术时间、直肠恢复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评分越低,说明临床疗效越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有:腹泻、发热、腹痛,分值越低,说明不良反应越少。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s)
表1 疗效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 直肠恢复时间 胃肠道恢复时间观察组(n=25) 2.12±0.41 2.13±0.24 1.43±0.24对照组(n=25) 2.67±0.57 2.35±0.36 1.65±0.21 t 4.03 2.54 3.44 P 0.00 0.01 0.00
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直肠息肉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随着病情的发展,多发的直肠息肉就有癌变的可能[2]。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这种手术对直肠息肉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的讨论和研究发现,对单纯直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分别为:手术时间(2.12±0.41)、直肠恢复时间(2.13±0.24)、胃肠道恢复时间(1.43±0.2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0%,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据得出,对单纯直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是正确的治疗手段。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针对直肠息肉患者最有利的一项治疗技术,这种治疗方式简单、治疗过程安全,并且患者在手术后,康复的周期短,同时,对于直肠息肉患者来说,在手术过程中,不会造成术中大出血,保证了患者的效果[3]。
综上所述,对单纯直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