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BIM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0-04-30 07:53:04林建昌连跃宗何振晖林江富黄雪清
福建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土建类技能院校

林建昌 连跃宗 何振晖 林江富 黄雪清

(1.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福建漳州 363202;2.三明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0 引言

从国家BIM政策的指引到各个地方BIM标准的出台,BIM技术已经逐渐进入到建筑各个相关专业。掌握BIM技术是实现建筑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建筑产业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符合现代职业技能要求的土建类专业人才,是高职土建类专业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因此,BIM技术应用课程的建设和BIM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必行之路。然而,反观我国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BIM技术教学现状,却大多差强人意,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拟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BIM技术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些许相应的教改措施,为高职院校土建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高校对BIM人才培养现状

BIM,译为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模拟,以模型为载体将建筑构件物体信息和物理特征共享给建筑各个专业,让各个专业的计算机以及各种机械智能设备能够读懂构建信息,最终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根据鲁班咨询对国内建造阶段大量的建筑项目实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IM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10%左右工程进度节省、60%减少返工,同时质量安全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对于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可获得10倍甚至更多投资回报,大幅提升项目协同能力,减轻项目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即使在工程竣工交付全县后,BIM模型同样能为后期维修服务、业主方运维提供很大价值[1]。

基此,当前建筑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相当迫切。尤其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各大业主方、建筑施工企业、设计院等都在大力推行BIM技术在项目及公司中的应用。不仅是建筑企业,与建筑行业相去甚远的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也开始高薪招聘BIM相关人才。

根据对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对该院近三年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调研结果显示(图1),有13.85%的施工企业急缺BIM技术应用人员,超过制图员、质检员等传统建筑业岗位。该现状表明,施工单位相关岗位建设和岗位技能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即对岗位建设人才需求更加符合现代建筑行业的时代发展态势,对岗位技能的要求更广、更全面。

图1 施工单位急需的岗位人才分析图

纵观横览国内外高校BIM课程建设情况,当前国际上,美国对于BIM的发展相对较早,在BIM应用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BIM教学上,其中佐治亚理工大学 BIM 的教育以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 与建筑工程管理学院(Schoo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合作组建了研究团队,成立了 BIM 实验室,从技术、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角度来了解 BIM,并将 BIM 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系本科生的专业课程,课程的开展主要通过研究总结现有的案例、设置课程研讨会、开发新的案例三个方面来进行。斯坦福大学成立了CIFE 中心(设施集成化工程中心),设置了 BIM /VDC 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通过研讨会、实习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 BIM 和 VDC机会[2]。

在国内,最新修订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8)》增求意见稿中,对BIM技术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工程造价专业必须掌握BIM建模知识和熟悉基于BIM确定工程造价知识,并将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应用列为专业核心课程[3]。2018年的两会也提出了高校土木专业增加BIM技术课程的题案,将BIM课程体系纳入专业评估工作[4]。

有相关BIM软件公司教育事业部对建筑类高校BIM应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有77.7%已经开展了BIM相关工作,有17.6%的高校还未开展相关工作[5]。

通过分析发现,国际上各高校的BIM教育主要是因地制宜,注重系统性学习。国内现阶段对 BIM 技术研究更多的是一些土建类一流高校及一些高职院校,前者对 BIM 技术应用的研究侧重于研究生,而后者侧重于只培养掌握 BIM 某一方面具体应用的人才[6]。

综上显示,高校对BIM人才的培养与社会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有相当的差距。

2 高职院校BIM课程体系构建与成效

2.1 BIM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高校BIM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各种因素,就目前高职院校的BIM人才培养,还属于探索阶段。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从2017年开始开展BIM相关课程,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行业调研分析等,形成以“课岗证融通,学赛训交互“的培养模式为指导,植入理论课程为基础,BIM技能考证和技能竞赛为辅助,BIM核心课程建设为主导的项目导向式BIM教学体系,涵盖BIM建模基础课程、BIM造价软件应用、BIM5D施工管理、BIM综合实训等相关BIM课程。该课程体系建设如图2所示。

图2 BIM课程体系建设图

2.2 BIM课程体系的实施情况

2.2.1课程融通植入,辅助讲解

以BIM建模基础应用、BIM造价软件应用、BIM5D施工管理为BIM技术应用单元核心课程,在其他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时融入BIM元素,提升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教学质量。

以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为例,在建筑工程识图的课程教学中,以BIM模型为辅助,利用BIM模型的参数化和可视化特点,在建筑物和构筑物讲解中通过模型的构件参数和构件特点来辅助讲解,清楚建筑规范的要求,更加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到二维图纸和三维建筑空间的关系。

2.2.2项目导向,综合实训

以真实工程项目为案例,以BIM技术应用课程为轴心,模拟工程项目从设计、预算、施工等过程,BIM建模基础应用对接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化建模,BIM造价软件应用对接建筑工程算量和计价,利用广联达算量计价软件对工程项目进行算量计价,BIM5D施工管理对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阶段,从BIM施工组织设计,场地布置等阶段进行策划和布置,对模拟工程和实际工程进行比对,对接理论课程和实际工程项目不同的地方,反馈教学,让教学更加对应行业需求,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实践技能。

2.2.3以证促技,以赛促学

证书是对接行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行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BIM考评点之一,基于BIM建模基础应用课程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BIM初级技能考试。同时,举办BIM校技能大赛,在检验学生技能的同时,提升BIM技能的培养,促进教学与行业交流。

基于以上措施,漳州科技职业学院通过BIM课程体系的建设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融入,提升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项目导向对接真实工程项目,提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BIM课程对应BIM技能证书,参考学生全部通过技能证书考试,在BIM校技能大赛和BIM技术应用综合实训基础上,选取优秀项目参加行业BIM相关技能大赛,获得福建省2018年BIM技能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优秀奖,“智建中国”国际BIM大赛二等奖等,切实提升学生BIM技能,为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为建筑信息化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提供参考。

3 高校BIM技术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据相关BIM软件公司教育事业部对建筑类高校BIM应用现状的调研结果显示,BIM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缺乏BIM师资占71.8%、没有相应的课程和教材支撑占60.1%、校企合作模式无法落地占58%;同时,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软件阻碍、实训室情况及院校的重视度也是院校培养BIM人才的阻碍因素[5]。

本文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专业课程的融通性不够,无法体现BIM的价值

BIM是一个系统,从建筑专业角度来说,是贯通建筑业各个专业的介质。但现阶段高校土建类专业BIM人才的培养仍滞于孤立的、片面的人才培养模式[7]。在高职土建类专业的BIM技术教学中,因为受到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影响,BIM技术教学还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仅仅只是作为软件基础课程,缺乏联通性和贯穿性,导致在教学中学生所体会到的BIM就是一个软件、仅仅只是一个建模工具。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学生不能真正体会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没有真正理解BIM技术在现代建筑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2 BIM师资培训碎片化,教师实践性不足

对于建筑业来说,BIM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在传统建筑面前需要时间的检验和接受,乃至在很大程度上,致使某些教师只想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不想花费太多的时间接受新事物。对BIM专业老师来说,不仅仅需要强大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虽然有许多老师参加了相应BIM课程的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很多是基于软件商对软件的宣传,而且时间很短,培训内容也相对碎片化。因此,参加培训的老师,接受度和深入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另外,对于有BIM应用基础的教师来说,目前项目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没有很好的针对性,不能形成很好的课岗融通。

3.3 BIM模型信息无法互通,限制高校专业软件建设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强大的企业需求的背景下,涌现出许多BIM软件商,比如广联达、斯维尔、品茗、广厦、海迈等BIM软件,但基于模型信息编码的限制,不同厂家软件之间目前还无法实现模型信息的互通。所以,这对于整个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课程建设上,造成极大的困难。对于BIM来说,软件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重要工具,但是学生在学好一款软件却不一定就能够满足将来对应岗位的需求,导致高校BIM人才培养无法形成精确的指引,对高校BIM专业软件的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4 院校资金有限,无法满足BIM实训条件的建设

因为BIM搭载了建筑物各个构件的信息,使得模型有很大的体量,除了需要BIM专业软件建设以外,为保证BIM软件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和实训,对于对电脑的配置要求很高,一般的实训室无法满足对应的需求,因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专实训室条件的建设,这对资金有限的高职院校来说,整个BIM专业实训室建设只能相对缓慢。

3.5 行业岗位需求不明确,BIM技能赛事缺乏针对性

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技能竞赛来提升。但是,目前很多BIM技能赛事大多数是以协会为主导,软件商提供资金支持并宣传软件的模式,造成部分比赛没有很好地贴合岗位技能的需求,甚至只是为了宣传软件或者跟风开展赛事,这对于整个BIM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而行业赛事没有贴合行业岗位需求,也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极为不利。

4 BIM技术在漳州科技职院土建类专业教改中的措施

4.1 跨专业综合实训,建立BIM技术应用融通课程体系

利用BIM技术专业协同和集成的特点,建立合适的教学案例,将一套完整工程案例利用BIM技术贯通房屋建筑学、建筑识图、工程算量、计量计价、施工组织等课程,以真正让学生体会到BIM技术在设计、造价、施工等专业中的协同运用。在跨专业综合实训、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将BIM软件实际应用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造价、施工、工程管理等阶段,模拟整个工程的运营。

4.2 基于BIM技术可视化特点,实现BIM技术与传统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

在传统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基础上,利用BIM技术可视化特点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让学生能直观看到建筑物的构件信息、构件特点等。例如,在建筑识图课程中利用整个建筑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整个建筑的特点,以及构件搭接情况等;施工技术课程,可以根据基坑模型、脚手架模型等模拟让学生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的施工要求、施工要点;根据施工模拟直观看到整个项目在基础阶段、主体阶段、装饰装修阶段的施工情况。

4.3 建立学生BIM专业协会,选择符合行业标准的比赛

一个BIM工程团队需要建模人才、建造人才、造价人才、运维人才等等。基于此,BIM技能竞赛同样需要各个专业学生的配合。基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可以选取各个专业优秀人才在一个校生BIM专业团队,以比赛项目为指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树立榜样,为教学创造典型,以典型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BIM专业技能。同时,对高校来说,比赛是一种竞争,也是一种教学交流。通过参加比赛可以了解行业动态,可以加强院校与院校间的交流,但是基于目前BIM技能大赛各方面政策还不完善,所以,建议此类大赛今后要选择符合院校自身发展的技能大赛,举办赛方要根据行业需求和行业标准举办大赛,以提升学生BIM专业技能。

4.4 加大BIM师资培训,加强BIM校企实训室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技能培养的保证。因此,除了注重专业实训室的建设要能够满足行业所需BIM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走出去多参与项目的实践,例如暑期挂职锻炼或者外出访学、校企合作参加行业技能大赛,增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通过调研地方企业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从而建设一支以学校为中心、企业为指导的BIM师资队伍。

5 结语

在政策的指引和行业的驱动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如何把握住契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漳州科技职业学院适应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探索高职土建类专业中BIM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和前两届的毕业生相比较,BIM课程体系的开发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同时在学生识图读图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学生技能创新上有了更好的拓展,确实为土建类BIM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为BIM技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学校的土建类专业是BIM技术教学经验启示,对于BIM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一支符合建筑业时代需求的BIM师资队伍,加深校企合作,加强BIM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又符合行业需求的BIM课程体系,才能实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

猜你喜欢
土建类技能院校
高级技能
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8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绿色建筑技术诉求的高职土建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路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