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丽雯
钟南山,1936 年10 月出生于医学世家,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学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2016 年6 月1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荣膺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对于子女的培养,钟南山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子女的优秀离不开上一辈人的引导,钟南山虽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子女相处,但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的品格和习惯的养成,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钟南山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钟世潘是一位国内著名的儿科医生,他的从医之路便是在父亲的启蒙下得以展开。
钟南山小时候,父亲下班后,仍有许多小孩找父亲看病,经过父亲的诊治,孩子恢复了健康。看到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家长高兴,作为医生的钟父更是感到无比欣慰。所以,钟南山从小便认为治病救人是一件开心并且很有意义的事情,对学医产生了兴趣,下定决心长大后成为一名伟大的医生。
在之后漫长的从医之路上,父亲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了钟南山。据钟南山回忆,父亲钟世潘话不多,但字字珠玑。有一次下乡参加医疗队,钟南山匆匆将一名病人诊断为肾结核。但父亲不慌不忙地问了钟南山许多问题,细心地查看其症状,生怕出一丁点差错而贻误了病情。钟南山还强调,父亲曾告诫他必须要讲实话、讲真话,这是父亲的态度,也是自己的追求。
在抗击非典战役中曾经有三个“岔路口”:病原体和衣原体之争、治疗方法、疫情判断。如果他没有在这三个“岔路口”坚持住,也许整个广东的抗击非典局面就改变了,全国的形势就会不容乐观。钟南山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正是他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救助了千千万万个垂死挣扎的病人,赢得了患者的信赖,中国医学技术得到了发展。
尽管钟世潘已经走了,但是他的话语一直鼓励着儿子,其中钟南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
钟南山如今仍然活跃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句话。
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一名泌尿科教授,2002 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女儿钟惟月曾是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冠军,还在南加州大学就读会计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钟南山提及自己的儿女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他说:“我觉得我的孩子还可以,受我的影响,我女儿的性格也比较执着,在南加州大学就读时,她既要学习还要参加训练,每天要保证六个小时的训练时间,还要跟上学习进度,日子过得很艰苦。我就鼓励她说,“如果你能度过这样的日子,将来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能挺得过。女儿很听话并且坚持了下来。”
钟惟月在高中和大学期间曾多次获得“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她没有告诉过父亲,认为这是应该的。后来钟南山夫妇从别人口中知道后非常欣慰。对于子女的教育,钟南山秉持两个原则。
1.以身作则。
“孩子许多时候的举动会参照父母的行动,在待人处事中,你要求他做什么,他就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父母做的就是表率作用。”
儿子钟惟德小的时候特别调皮,逃课、打架都有他的份。钟南山并不以长辈的身份训斥儿子,而是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以诚恳的话语来打动儿子。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对社会的看法时,他总会将自己的经历与孩子分享,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2.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儿子钟惟德总被老师投诉太调皮,但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乐于助人。钟南山善于将儿子的发光点放大,经常表扬儿子做的好事。
他说:“通过发挥和发扬孩子的长处,帮助他们建立荣誉感和自尊心就足够了,孩子自然会慢慢成长。”
在钟南山的这种鼓励教育下,钟惟德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跟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专业医生,并且在某些重大课题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钟惟德上中学的时候爱好文学,曾经想成为一名作家,可当医生的父亲要求他学医。钟惟德提到这件事时,说:“那个年代,都是父母说了算,这是理所当然,所以也没什么逆反心理,后来发现也挺喜欢。”
自从进入医生这一行后,钟南山便成了钟惟德学习的榜样。严谨做人、严谨治学则是钟南山传授给儿子行医者的准则。
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钟惟德曾经对“钟南山的儿子”的称呼有过反感,但后来明白这种父子关系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他对自己说:“我和父亲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贡献,我努力做好自己,这些努力大家看得见。”
他的默默努力变成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一张张获奖证书。他半开玩笑地说,名人父亲是“先天资源”,给了他很多帮助。
“就拿我对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来说,父亲一直很关心,跟我说不要急,药品安全是第一位,研究不能随便下结论。”在儿子走上从医之路后,钟南山更加注重对他在医德方面的培养。他鼓励儿子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钟惟德曾经下乡为村民治病,他发现开了处方之后,农民不会按处方买药:“我记得当时他们一筐豆角才卖5 毛钱,不卖就会烂掉。而处方里一种药就要几十元,按处方拿药,农民一个月至少要花上百元。”
于是钟惟德和父亲讨论这个问题,钟南山便鼓励钟惟德去做研究:“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把你专业领域里很常见的病的治疗费用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不用找很高深的课题,能把这个做好,对老百姓就有很大的好处了。”
钟惟德后来开展了一项名为“前列腺增生症药物治疗疗效成本分析”的研究,从1998 年到现在,这项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因为能找到便宜的药治病,很多外地的病人也来找钟惟德,他说:“我曾经遇到花都一个73 岁的老人,没儿没女,已经病到拉不出尿了,只能插着导尿管。农村卫生不好,经常阻塞。如按照常规治疗,医疗费每周要100 元左右,老人家负担不起。我给他使用便宜又有效果的药,每周只花不到10 元钱。现在老人已经拔了插尿管,每周吃一次药,生活很好。”
钟惟德救助了一个又一个患者,以最低的医药费带给患者最好的效果,他强调:“父亲对我帮助很大,他帮我确立了研究方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直给予我中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