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谈鼠疫:徽章中的防疫历史记忆

2020-04-29 05:32周继厚
云南档案 2020年2期
关键词:伍连德纪念章鼠疫

■ 周继厚

在人类千年文明史中,瘟疫总是以挑衅的角色与我们相伴同行。14世纪毁掉欧洲1/4 人口的“黑死病”、15世纪至18世纪横扫欧洲的天花、1799年把英国人口死亡率推向顶峰的结核病、1840—1862年席卷全球的霍乱、1844—1866年在沙俄西伯利亚地区发生的大规模炭疽,以及20世纪以来发生的“西班牙大流感”、疯牛病、艾滋病、SARS、禽流感……以及庚子鼠年春节前夕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图1-奥地利维也纳街头的雕塑“鼠疫柱”,为纪念1679年欧洲流行的鼠疫而立。当时蔓延欧洲的鼠疫让三分之二的维也纳人命丧黄泉。此后,强大的奥匈帝国逐渐走向衰亡。

有史以来,瘟疫对人类的祸害不曾间断。人类进化发展史同时也是与病菌、病毒,与瘟疫进行抗争的历史。在漫长的防疫历史中,一些瘟疫已经被人类消灭 ,一些得到了控制,然而也有一些正在“死灰复燃”,还有一些新的瘟疫正在悄悄滋生。

鼠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急性传染病。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经多次爆发大规模鼠疫,其中最严重的是1910—1911年东北流行性鼠疫、1920—1921年东北流行性鼠疫、1940—1945年日军侵华发动细菌战争、1949年察哈尔省北部鼠疫流行。而这几次鼠疫流行,都有徽章作为防疫的历史见证。

1910—1911年东北流行性鼠疫

1910年发生在东北的流行性鼠疫,被称作是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流行性鼠疫。这年11月9日,哈尔滨地区突发鼠疫,灾祸首发于傅家甸(今道外区)。鼠疫由沙俄西伯利亚传入满洲里,很快蔓延哈尔滨,市内每天平均死亡50 余人,最多一天死亡183 人。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持续了6 个多月,吞噬6 万多条生命。

东北鼠疫爆发,清政府任命陆军军医学堂帮办伍连德出任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统一协调东北防疫。在当年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伍连德率领医疗队积极防疫,使疫情在1911年4月得以扑灭。

图2-著名医学家伍连德肖像。

图3-1911年东三省发生特大瘟疫实况及防疫队进行实地治疗工作的场景。

图4-1911年东三省发生特大瘟疫实况及防疫队进行实地治疗工作的场景。

图5、图6-防疫纪念章,银质,直径3 厘米,正面绘有双龙图案,镌有“防疫纪念章”,背面绘有肺炎病菌悬置在血球中图案,外圈刻有“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锡制”(“锡”指东三省总督锡良),颁发时间“大清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4月)。此以东三省总督锡良名制作,颁发给防疫工作人员的纪念章。

伍连德被称为“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他在哈尔滨设立防疫总局,创办《中华医学杂志》,创立中华医学会,并建成现代化的北京中央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身)、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等十多所医学院校。他实施了中国医生的第一次人体解剖。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肺鼠疫”概念,并证明旱獭是通过空气传播鼠疫杆菌。他主持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对瘟疫死者尸体焚烧。他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口罩,是中国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的推广者。因为伍连德在医学上的卓越贡献,他被推举为1935年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1911年4月3日至28日,清政府在奉天(今沈阳)组织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来自英、美、法等11 个国家的34 位医学代表参加大会,这是近代中国首次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术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会长,主持会议。大会总结了1910年中国医学家成功控制东北鼠疫爆发和治理的经验,各国专家对东北抗鼠疫行动给予极高评价,其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是空前的,成为中国防疫史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中国便开始设立永久性防疫机构。

图7、图8-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纪念章,银质,直径3.5 厘米,正面是双龙戏珠图案,并设计有祥云和玫瑰花,背面中间绘有肺炎病菌悬置在血球中图案,外围镌有“大清帝国”“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纪念”中英文,颁发时间是“宣统三年三月”(1911年3月)。此章为颁发给与会代表的纪念章。

图9-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纪念金质奖章正面、背面。

图10-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纪念银质奖章正面、背面。

图11-奉天省临时防疫委员会颁发给戴修善先生的“公益心坚”盾牌。

图12、图13-《东三省疫事报告书》上下册,奉天省防疫总局宣统三年印。

尽管事件已过去100 多年,正是那场鼠疫抗争真正揭开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防疫工作序幕,它在组织管理、措施实施、医疗救护、防疫检疫等方面,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透过这次事件也得以管窥清末民初的社会发展状态及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

1920—1921年东北流行性鼠疫

1920年冬天,东北流行性鼠疫第二次爆发,对伍连德所建立的鼠疫防疫系统是个真正的考验。十年磨一剑,就在这时出鞘。伍连德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和十年前流行整个东北以至华北,死亡6 万人相比,这次流行仅限于西伯利亚和北满洲里,死亡数为6500 人。

图14、图15-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纪念章,银质,正面绘有肺炎病菌悬置在血球中的图案,背面镌有“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纪念”铭文,注明“1920—1921”年代。

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的前身是北满防疫处,1912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总医院)设在哈尔滨的滨江医院(哈尔滨医院)。该防疫处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防疫机构之一。伍连德任防疫处总办兼总医官,同时兼任滨江医院院长。医院平时应诊,疫时防疫。1916年,防疫处改名为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伍连德继续任该处的总办兼总医官。1926年9月,伍连德在滨江医院院址创办了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即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这是东北地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医学高校。

1920年东北再次爆发鼠疫, 民众反响热烈。从道听途说到亲眼所见再到自身经历, 人们反应不一,奏响了一支支人间曲目:听闻有疫时,惊惧、关怀、冷漠等态度充斥人间,防范、逐利、行善等行为交错演绎;眼见疫者后,予以关爱、趋利避害、背德加害者无所不有;临到被检验之际,接受检查的有之,躲避查验的有之,奋起反抗的亦有之;待到身染鼠疫之时,挣扎求生的,但求速死的,漠然视之的,应有尽有。回到历史现场,描摹大疫之下的众生百态,揭示近百年前的民众心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东北人民的集体记忆与群体认同。

自1911年中国政府主持和筹办国际防疫大会之后,另一次由中国主办的重要的国际医学学术会议是第九次远东热带医学会议。1934年10月2—6日,这次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举办非常成功,伍连德博士和他的侄子伍长耀医生在大会过后不到五个月,出版了两部多达800 页的大会学术纪要,因此获得大会金牌奖。

图16-第九次远东热带医学会纪念章,银质,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颁发。

1940—1945年日军侵华发动细菌战争

侵华战争细菌战是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发动的生物细菌战争。日军细菌战部队主要包括设在哈尔滨的满洲731 部队;设在东北的关东军100 部队;设在北京的1855 部队;设在南京的“荣”字1644部队;设在广州的“波”字8604 部队;设在长春的“大陆研究院”。这些细菌战部队和细菌战研究机构研究、制造细菌武器,用细菌武器进攻中国军队,屠杀中国人民,是日军侵华战争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1940年7月,日军满洲731 部队和“荣”字1644 部队,派出飞机来到宁波投洒毒菌,共投下伤寒菌液70 千克,霍乱菌液50 千克及沾染鼠疫菌的跳蚤5 千克。浙江是日军进行细菌战的重点地区,日军731 部队持续5 个月,在浙江地区投下大量带菌毒物,使浙江地区流行鼠疫。1941年春天,日军满洲731 部队又在湖南常德,投下带有鼠疫菌的毒物,使鼠疫在常德地区流行,几千人丧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进行细菌投毒活动,共侵袭我国浙江、江西、湖南、黑龙江四省的12 个县(市),造成当地鼠疫流行连续12年次。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期间,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日军进行细菌战而患传染病的人数达1200 万之多。日军细菌战罪行罄竹难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抗战时期,中国战时环境卫生学会、中国卫生工程学会两大学术团体在卫生防疫和抗击日军细菌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设有一些专门的疫灾防治机构,如海港检疫处、中央防疫处、西北防疫处、蒙绥防疫处、全国经委黑热病研究队、华中华南华北防疫团、卫生署医疗防疫队、卫生部医疗防疫总队等,这些专业团队在抗击日军细菌战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7-中国战时环境卫生学会证章。

图18-卫生部防疫总队证章,直径2.3 厘米。

图19-中央防疫试验处证章。

图20-卫生署医疗防疫队章,民国卅年(即1941年)。

图21-军政部第二防疫大队证章,铜质,直径3.2 厘米。

图22-内政部卫生署华南区防疫专员国联第三防疫团联合办事处职员证章。

图23-浙江嘉兴临时防疫队证章,铜质,直径3.5 厘米,背面戳印“嘉兴宝成”。

1949年察哈尔省北部鼠疫流行

建国初期,东北、华北、内蒙、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鼠疫流行和肆虐,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其中以1950年10月至11月间察哈尔省北部鼠疫流行最为严重。

新中国刚刚成立,在察哈尔省北部地区爆发鼠疫。在中央政务院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在省会张家口设立防疫前线指挥部,从各地调动大批医务人员,组织强有力的防疫大军,投入防治鼠疫的战斗,向鼠疫宣战。经过疫区全体军民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完全控制了鼠疫蔓延,取得了防疫工作的胜利。

1950年12月22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在张家口召开大会,总结察北防治鼠疫工作,表彰参加防治鼠疫工作的全体军民和医务工作者,给防疫队员颁发了纪念章。

图24-察北防疫纪念章,上方绘有飘扬的五星红旗,中间绘有察哈尔地图和红十字标志,并镌有“察北防疫纪念”和“1949”年,外圈注明“中央防疫委员会赠”。

图25-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察蒙鼠疫防治所冬学结业纪念章(“察蒙”指察哈尔省和内蒙古),铜质,中间绘有红旗,旗上镌有毛泽东“为发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题词,下方注明“1950”年。

建国后全方位预防鼠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建立了鼠疫防治研究专业机构,依靠广大群众,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采取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其指导思想即在流行病学基础上,掌握鼠疫流行的规律和特点,根据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技术条件、现实力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出正确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其中包括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疫情报告、预防接种、灭鼠灭蚤、检诊检疫等,逐步降低鼠疫发病率,进而达到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的目的。上世纪50年代后,我国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鼠疫流行,只有少数散在病例发生。不仅成功地控制了鼠疫流行和蔓延,而且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为国家的卫生防疫事业和社会进步事业奠定了牢固基础。

建国以后,全国各地制作发行不少预防鼠疫的纪念章,卫生部门全方位预防鼠疫从这些徽章中即可略见一斑。

图26-福建省福州市防疫运动纪念章,铜质,直径3 厘米,1950年制发。

图27-东北防疫技术学校校徽,图案为红十字。

图28-东北鼠疫防治人员进修班证章。

图29-东北鼠疫研究所在职干部训练班毕业纪念章。

图30-鼠疫防治训练班毕业纪念章。

图31-福建省永定县捕鼠运动奖章,1951年,鼠字用图案代替。

图32-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医疗防疫总队证章。

图33-吉林铁路局护士学校防疫班毕业纪念章。

图34-福建省惠安县防疫委员会颁发防疫奖章,图案寓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图35-《捕鼠灭蚤预防鼠疫促进生产》宣传画(汉蒙文字),1966年印刷发行。

尽管鼠疫渐渐地成为了历史, 而它的余音并未终结。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再次进入活跃期,一些静息了多年的疫源地重新暴发流行,并向周围蔓延;同时,新疫源不断出现,民间鼠疫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3年“非典”同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侵占,从旱獭到果子狸,同样是一种非典型性肺部传染病,也同样采取了伍连德的办法,在那场被命名为“SARS”的抗争中,共有7747 人被感染,却只有829 人死亡,它印证了这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进步。就在庚子鼠年春节到来之际,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罪魁祸首是野生动物,在短短的时间内波及海内外。但是与东北大鼠疫、察北大鼠疫没有什么两样的是,在更深远的意义上, 这些大灾难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反思角度。这种角度亘古有之、历久弥新,那就是人类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3

图32

图34

图35

猜你喜欢
伍连德纪念章鼠疫
在党五十年 初心永不变
——省审计厅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在党50周年”纪念章
喜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重温英雄壮举 致敬抗疫先驱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百年前的“钟南山”
走进战“疫”先驱伍连德纪念馆
伍连德: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重新认识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