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加
在刚刚过去的8月底,咪咕音乐有限公司推出咪咕音乐APP全新V7版本,将5G、VR等新技术融入软件应用,持续强化沉浸式视听娱乐体验,并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体验获得了OPPO应用商店至高荣誉——至美奖。
近年来,依托中国移动在5G方面技术与应用的先发优势,咪咕音乐在音乐、演艺、视频彩铃三大业务线条均开展了深层次的创新探索,抢跑5G音乐新赛道。
这一创新实践的背后耕耘者之一正是咪咕音乐产品中心总监曾轶。入职咪咕音乐后,他带领团队在咪咕音乐APP上创新打造了5G特色场景、构建了咪咕音乐APP产品研发体系、开创性研发了“业内首个无屏、智能语音全双工交互体验”的咪咕音乐智能语音助手,并获得2019年首批蓉贝软件人才“技术领衔人”称号。
“具有行业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产品策划、设计和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这是首批蓉贝软件人才“技术领衔人”公布的评选标准,其标准在曾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顺利推出咪咕音乐V7版之后,他开始带领团队打造“云演艺”沉浸式直播互动体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演艺产业云化进程,我们也在围绕‘5G+演艺战略,积极探索技术革新,快速打造全新云演艺产品功能。”
“快行业” 亟需“高技术”
曾轶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此后十几年扎根互联网软件行业,积累了丰富的产品技术经验。在2016年,他加入咪咕音乐,开始负责咪咕音乐APP的产品设计及技术研发。
咪咕音乐有限公司,前身为2005年组建的中國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是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设立的新媒体企业,经过10多年发展,咪咕音乐在内容、渠道、运营、终端上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致力于通过构建三网(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融合数字生态,打造传播优质文化和分享极致体验的国际一流音乐品牌。
在一款APP上,如何实现音乐、演艺、视频彩铃三大业务的升级?“这里面离不开5G等技术和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曾轶指出,音乐与演绎二者的线上线下融合涉及到非常多的待解区域,如何结合5G高带宽、低延迟特性,融合超高清编解码、直播、边缘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跨界融合,打造5G+的云乐馆、云演艺、超高清视频彩铃,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沉浸式音乐娱乐服务体验,是咪咕音乐在技术方面的持续突破点,也是咪咕音乐在垂直赛道塑造的独特竞争力。
“一般而言,商业的演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业务驱动,一种就是技术驱动。”曾轶表示,技术领先对企业率先占领市场份额具有重要作用,在以更新迭代速度闻名的互联网行业,企业必须依赖自身在赛道上“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而竞争力的背后是技术与多元化人才资源。
曾轶强调,产品在不同的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度与需求量有一个动态变化。在快速试错期间,需要软件专精人才进行快速开发与快速验证,当业务走到平稳期时又需要“复合型”人才进行业务拓展、抢占市场,成为独角兽后又要开始进行下一次的质变……“这对多元化人才储备的要求无疑非常高。”
造“内”“外”兼修生态
早在2007年,成都曾出台《成都市软件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07-2010年)》,在“成都人才新政十条”等政策支持下加强软件人才聚集;同时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本地高校也在逐步深化成都软件人才池。
去年开始的“蓉贝”软件人才评选,则对各地高端人才招引释放了更强有力的信号。
这些人才立足中高端,是一个城市软件企业做大做强的先导性力量。“我们注意到,发展天花板才是决定这些更高层次的软件人才到某个城市发展或某个企业就业的首要因素。”曾轶表示,成都互联网起步较早,技术积淀有一定的厚度,软件企业正在形成集聚效应,对人才有一定吸引力。而近年成都在引进与培养龙头软件企业方面展开的一系列工作,将进一步为这些稀缺性高端人才的进入提供空间、也为本土软件人才晋升为高端软件人才提供机遇,进一步打造生态。
对于企业而言,吸引、培养、留住软件人才方式同样需要创造好的发展环境。以咪咕音乐为例,除了符合贡献的薪酬福利与充足保障,公司还实行了“咪咕技术带头人”和“咪咕技术先锋”选拔,搭建技术专家库并配备了相应的培养和管理策略,为人才自身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阶梯。
但在外部机遇之外,软件人才对内在的差异化深耕同样重要。
软件行业日新月异,一度激起程序员35岁进退之困的讨论。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曾轶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做了解答,“0.99的365次方与1.01的365次方,这两组数字看似差异不大,但计算结果相差巨大。所以咪咕一直坚持‘不日新者必日退。”
他表示,如果大家做同样的工作,由年龄经验形成的差异化竞争力有限,很容易被替换。所以当前软件公司对于人才的可持续培养非常重视,包括每年都会组织封闭式培训,内部定期的学习会,相关技术材料在内部进行共享等。
“外界推一把的情况下,软件人必须认识到自身内在积累的重要性,打造核心竞争力,只要你做的东西的价值足够高,对行业发展理解足够深,35岁这个所谓的门槛将不再是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