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人小说作为二次创作的新作品形式,通过吸引不同的受众群体,在青少年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在受调查的15-29岁青少年中,85.42%的人有听说或阅读过同人作品,其中还有不少非常热爱同人小说作品的。本文针对青少年热同人小说的现象展开了调查研究,尝试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和探索青少年喜爱同人小说的原因及背后的社会影响因素以及其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热衷;同人小说;成因探索
中图分类号:I20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1-0015-03
0引言
同人小说:“同人”一词源于日语“どうじん”,指的是由通过游戏、影视、小说,、漫画及动画等作品中的人物及世界观或是对现实生活中真人的爱好者进行的二次创作而产生的衍生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包括图像、文章、漫画、游戏、视频等,同人小说正是一种同人文章的类型。据调查数据显示,15-29岁的青少年有85.42%了解或阅读过同人小说,如此庞大的占比不得不让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同时青少年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本课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行为访谈法以及观察法,研究和探索青少年热衷同人小说的心理原因,进而对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及其价值取向进行引导。
1青少年热衷同人小说的调查分析
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15-29岁的青少年展开的,问卷点击量为58人,完成52人,有效问卷为48份,其中接受调研问卷对象为15岁以下为2.08%,15-18岁为75%,19-22岁为10.42%,22-29岁为4.17%,29岁以上为8.33%。
1.2青少年对同人小说的热衷程度
由调查问卷可知,15-29岁的青少年有85.42%的人听说过或阅读过同人小说,并且74.47%的人对同人小说质量有参差不齐的水平评价,68.09%的人有认同和欣赏的评价,这个占比是非常高的,说明青少年热衷同人小说的占比非常高。
2青少年热衷同人小说的原因分析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对热衷同人小说的同学及朋友的行为观察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2.1身处压力时代的最好解压方式
“自己的世界”通常是由青年人自己选择或是构建的精神世界,这一定是他/她们所喜爱的。在他/她们自己选择,没有任何人干预的情况下产生的那个世界里,与相同爱好的人交流自己喜欢的人物和故事,便是当代青年人一种逃避现实并给予自己愉悦感,鼓励自己的方式。一位受采访者也很直接地表示,“我努力学习美国历史就是因为我喜欢阿尔弗雷德,他的存在给了我学下去的激情与动力”(阿尔弗雷德是日本动漫《黑塔利亚》中美国的擬人化角色阿尔弗雷德·F·琼斯)。
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压力同样影响着青少年:从小便接受身边的人或是自己施加的压力,时常会感到生活的无力。受采访者也表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她们通常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表达,而是通过网络寻求帮助或是发帖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网络使得青年人孤独,却又成为了他/她们的庇护所。调查显示,45.83%的人认为同人文学可以在他/她们接受生活打压之后给予力量并放松身心,喜欢的角色能够给予自己带来力量和快乐。
2.2认同的作用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社会理论认为:人都会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成长,每个阶段都紧紧相扣,互相影响。第五个阶段,也正是青少年正在经历的阶段,是关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自我同一性,又称自我认同,是指通过人的情感和认识的一致性,并受生活环境以及与他人相处的影响从而形成的自我概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探索自己的独立性和发展自我意识。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同一性的构建有助于自信与自我价值观的实现,这对青少年未来实现自我价值和适应独立社会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由于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生活的必需品,青少年可以获取信息与培养爱好的平台也就被拓宽了。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青少年可以发现同好、寻求认同感的群体也就不仅限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网络成为了另一个获得这样需求的来源,而部分基于网络而发展产生的亚文化圈的存在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很多同人作品的创作者和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或是网络上的主流文化圈中都不被理解和接受。因此,拥有这样需求和爱好的青少年们便在网络上聚在一起,通过分享自己的同人作品和评论,以及与同好者随意交流来获得所需要的认同感。同人小说通常都不是将盈利作为目标而创作的,更多的是因为希望将自己的喜好与同好者进行分享。并且由于是同好所系,读者与作者的交流通常是积极、友好且不带恶意的。在这样的分享过程中,创作者会发现自己对于该角色的理解及喜爱被认同和肯定了,因而产生归属感与被认同感。认同感的获取会根据所在的亚文化圈的不同而不同。同人文学作为一个亚文化圈,也可以按照不同的依据被划分为很多小圈子,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按照原著来划分: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书的衍生文化就可以成为同人文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圈子。根据喜欢的人数的多少,这些小圈子又被分为“热圈”和“冷圈”,这两种圈子的存在互不影响,在很多别的亚文化群里也有这样的分类。同人文化当中的热圈在同人文化中的地位与主流文化在社会上的地位相似,拥有很大一批关注者与追随者;较为冷门的作品的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圈子就叫冷圈。使作品位于冷圈的原因有很多,较为常见的原因是文化差异,部分在西方国家处于相对热圈的作品在东方国家会处于冷圈,反之亦然。例如说,美国皮克斯电影《玩具总动员4》在北美地区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而在中国只有2亿人民币的票房;而前段时间大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获得了49亿人民币的票房,而在北美只有400万美元票房。其次,有些读者喜欢的角色是配角,这样的圈子有些是热圈,但通常都是冷圈的存在。喜欢冷门的观众常常会感觉到“找不到人一起讨论”,因而感到自己很孤独、不合群和不被理解。这样长期无法被认同的感受会加强青春期的混乱心理,对未来有着不利的影响。同人文化中的冷圈正好就可以聚集了爱好冷门作品的观众,让同有这样爱好的青少年随意交流和分享,让他/她们感觉被认同,满足心理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受采访者甚至直接表示“在冷圈遇到的同好就是异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了。
2.3二次创作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感受
参与感更强的文学作品是自己对喜欢的人物或者故事有更强的掌控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写他/她们的命运或者故事情节。由于网络的发展,所有同人爱好者都有机会在网络上进行同人创作。原创文学作品与同人小说都是阅读材料,是帮助青年人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但有读者偏好原创小说而另一部分偏好同人小说。同人二次创作本身就有着与原创作品不一样的概念。在问卷调查多选问题“你为什么会读同人小说”中,52.08%的受调查者认为“在原著中他/她(读者所喜欢的角色)的故事空了一大截,同人小说可以补上。”与之数据相似的是“原著中的故事有二次创作的可能”,47.92%的受调查者这样认为。这种在原著中着墨不多的人物及其背景往往给人更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还有另外一种情况,31.25%的受调查者认为他/她们阅读同人小说是因为“原著剧情走向不符合预期”。在欣赏原著时,读者常常对结局有一个大概的期待构想,但当这个结局或是走向结局的过程完全超出读者的预期,他/她们便会通过同人小说来实现自己心中最合适的情节。还有31.35%的受调查者“喜欢的角色是反派/配角,希望在同人小说中看到他/她作为主角的身份推动故事发展”。数据较为相似的,有27.08%的读者认为“这个故事换一个世界观来发展会更好”。对于反派和配角的喜爱是同人文学中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与主流文化相似的“反派最终都要被消灭”的价值观,喜欢反派的同人爱好者们会尝试用逻辑和正确的价值观去洗白这位反派而让他/她不要消失在世界上,改变这个角色的命运。通过同人小说,原著中没有被解释清楚的剧情或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剧情可以被随意修改,同人创作者们就会让剧情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这既是给自己喜欢的角色一个圆满的交代,也是给自己的一个安慰。也有同人作品的创作是基于原著的开放式结局而产生的,通俗来说就是续写类型。这类创作者就会尽可能地将同人剧情带入原著世界观,在不违背原作故事发展逻辑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进行这个故事。同人小说淡化了人们心中对于“写作都是专业作家的事”的概念,将这一文学类型推广开来。同时,这种能对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更强掌控感的文字可以给人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当自己所关心人物的命运得到了自己期望的发展,对于原作可能存在的怨念就会或多或少地消散,这种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角色未来的满足感也就油然而生,成就感也会在这种参与感较强的文学创作中产生。
3社会意义——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创新
3.1平权/女权/婚姻观的改变
虽然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与上世纪相比有所改善,但其实这样的思想并没有真正大幅度消退,它以大男子主义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流行,男女之间的偏见依旧大面积存在。男女在社会上不平等的地位正是现代女性最希望改变的。不管是在传统思想还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对女性的要求都十分严格。现在的大男子主义认为男性应当保护女性,这常常衍生为“某些职业只应当让男性来做,而另外一些职业只该让女性来做”的思想。同样的一份工作女性会被要求更高才会被允许入职,这样的不平等事实时刻在发生。现代女性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不平等思想的广布性及严重性,将自身的情感赋予到笔下的角色身上,用文字创造出理想的平权社会。这不仅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也是平权主义的崛起,是社会一大积极改变的趋向。
在传统婚姻观里,人们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应该在外打拼,女人就该相夫教子”。这样“男性压制女性”的传统不平等思想令现代女性感到不适,并开始质疑这样的传统婚姻思想。传统思想上,当男人为了事业放弃家庭,旁人都会称赞男性的辛苦与牺牲精神;而如果女性为了事业放弃家庭,这通常被视为一种“不负责”的表现。而在大多数现代女性眼里,婚姻不再是单纯的生儿育女,而是基于自己的感情与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的两性关系,能让自己身心愉悦,且双方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这样的爱情是基于双方社会地位和认知的平等才能产生,而现实生活中,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未完全消散,以及大男子主义的深入人心,这样的理想爱情很难找到。
由于以上原因,部分女性便将自己对于完美爱情的期待投射到了地位完全平等、同为男性的两个人的爱情上,创作了耽美小说。同人耽美小说,也就是将这样的理想爱情加到了自己喜欢的角色身上,一方面实现了自己对理想爱情的构想,另一方面也获得了掌控自己喜欢角色命运的参与感和满足感。这种双方社会地位平等的,符合现代女性理想爱情观的小说能够吸引大批读者的事实也就很直接的反映出了现代女性对于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追求,对理想爱情而非男尊女卑传统婚姻的向往。
3.2社会对LGBTQ+群体的逐渐宽容
在现当代同人作品中,耽美同人作品在整体中的占比相当大,这也是为什么82.9%的受调查者对于同人文学的定义模糊或是完全不了解。在传统社会认识下,同性恋被认为是违背伦理道德、病态的。在中世纪的欧洲,这也被认为是罪恶的,同性恋者甚至会被处以死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价值观的改变与多元化,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发生的诉求起,人们尝试逐渐理解并接受同性恋这一群体的存在,对其态度也有着积极的改变。一些同性恋题材的艺术作品逐渐涌现且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例如说由同性爱情小说改编的电影《断背山》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获奖第63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也有公众人物公开出柜,并且获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例如说澳大利亚歌手特洛伊希文。作為一种文化载体,耽美小说的存在与广受欢迎也很大方面体现出这样逐渐开放的社会氛围。并且,由耽美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镇魂》、《陈情令》的成功也更加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对LGBTQ+群体的逐渐宽容与接受。
综上所述,青少年热衷同人小说是有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心理需求的,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都要不断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和阅历,在包容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让青少年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M].周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编辑:王锦)
作者简介:何香凝,女,四川广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