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荣,李碧娟,陈培娥
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惠州 516001
消渴病属于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欲过度等导致脾、胃、肾、肺功能失调,出现燥热阴虚、久则阴阳、气阴两虚甚至血瘀而引发多食、多饮、形体消瘦、多尿或尿带甜味等特征病症[1-2]。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消渴病与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基本一致,消渴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代谢异常综合征,其主要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3]。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消渴病仍是一种不可根治只能控制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因此,饮食疗法是其治疗的基础[4]。中医辨证施膳是一种根据患者相应辨证分型明确治疗原则,并针对性给予食品调膳的食疗方法,主要通过控制患者饮食质量来控制血糖[5]。血糖自我监测作为血糖监测的主要形式,是消渴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反映运动、饮食、药物和压力等对血糖的影响,但其监测频率却因监测过程中诸多因素而被限制,其自我监测行为得分不甚理想[6]。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8例消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联合辨证施膳对其进行治疗,以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8例消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5~74岁,平均(54.6±6.5)岁;病程1~13年,平均(4.7±1.3)年;阴阳两虚型12例,气阴两虚型15例,阴虚热盛型17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6~73岁,平均(54.7±6.8)岁;病程1~15年,平均(4.9±1.6)年;阴阳两虚型11例,气阴两虚型14例,阴虚热盛型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WHO关于消渴病诊断标准[7]者;(2)空腹血糖在7.0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及以上者;(3)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2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者;(2)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3)合并严重并发症者;(4)自理能力较差和(或)精神异常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并应用常规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患者入院后由医护人员给予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和监测指导等常规健康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点血糖监测,采用美国诺瓦StatStrip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固定监测时间,指导患者仪器规范操作流程,由医院统一提供监测仪器,保证试纸在有效期内,仪器校正合格。患者分别于入院第3天和第7天观察,医护人员再次对其进行指导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治疗监测14 d后收集数据并结束观察。
1.3.2观察组 根据患者不同证型给予辨证施膳并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监测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教育,使用雅培公司开发研制的雅培瞬感血糖仪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首先对该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作用机制及优点向患者进行介绍,然后应用乙醇对皮肤进行消毒,无菌环境下将传感器在上臂背侧皮肤处置入,开启传感器进行扫描,指导患者在扫描过程中进行血糖读数,如何查看信息和添加备注,了解应对方法和变化趋势。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判断分析辨证,并在辨证基础上确定相应护理原则,制订饮食疗法计划,注意早、中、晚餐热量配比为:1∶2∶2,糖、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分别为:55%、30%和15%。辨证施膳为:根据消渴病症状可分为上、中、下三消[8]。上消主证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舌边尖红、尿频量多、脉细数、苔薄黄,施膳配方:莲子茯苓糕、菠菜银耳汤、鲜石榴汁,另外可多食新鲜青菜,还可用天冬、大黄、玄参泡水口服。中消主证形体消瘦、多食易饥、舌苔黄燥、大便秘结、脉滑实有力,施膳配方:小米粥、胡萝卜粥、香菇烧豆腐、菠菜根鸡内金米汤饮。下消主证分阴阳两虚和肾阴亏虚:阴阳两虚主证耳轮焦干、面色黧黑、阳痿、腰膝酸软、舌苔淡白,施膳配方:黄芪山药粥、芡实煮老鸭,另外可多食粗杂粮、大豆及其制品,忌食糖类或含糖量高的食物;肾阴亏虚主证口干舌燥、尿频量多且浑浊如脂,施膳配方:芹菜饮、枸杞饮、番薯黑米粥。分别于入院第3天和第7天观察,医护人员再次对其进行指导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并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酌情调整施膳配方,以达到个体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治疗监测14 d后收集数据并结束观察。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监测14 d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事件及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监测行为量表[8]包含10个条目,采用1~5分5级评分法进行计分,总分为10~50分,30分为界定值,30分及以上为良好,30分以下为较差,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监测行为越好。中医症候积分[5]:采用积分量表评定,量表包含23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进行计分,总分23~92分,界定值为2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9]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测评表包含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社会活动、生活能力等4个测评因子共35个问题,每项1~4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自我监测行为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糖自我监测行为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监测14 d时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事件发生例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自我监测行为评分情况比较分)
组别n发生感冒、低血糖或进食过多等特殊事件时将其记录在血糖记录本上在血糖记录本上记录每次血糖监测值工作忙碌时也能抽空监测血糖外出旅行时也能定期监测血糖监测血糖次数能够达到医护人员建议的次数总分观察组444.56±0.344.38±0.484.35±0.374.34±0.414.68±0.2841.43±6.75对照组442.53±0.862.50±1.092.42±1.072.27±0.842.12±0.7428.61±8.86t14.56110.47111.30814.69021.4627.635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表2 两组患者监测14 d时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组别n高密度脂蛋白(mmol/L)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mmol/L)低血糖事件(例次)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441.21±0.223.21±0.297.92±1.503.83±1.145.82±1.55对照组441.18±0.353.82±0.4011.22±1.358.62±1.277.26±1.73t0.4818.19010.84718.6184.112P0.632<0.001<0.001<0.001<0.001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消渴病在中医学中早有记载,与现代医学中糖尿病特征几乎完全吻合,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其有极高的危害性。有研究指出,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禀赋不足导致脏腑虚弱而引发消渴发生,之后因为内外杂因使气机失畅加速消渴进程,然后火热炽盛消损机体而致使消渴成病,最终由于病理产物导致脏衰壅涩而诸病并发循环往复[10]。目前,我国消渴病患者已达2 380万人,已经成为消渴病发病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发病国,该病已经逐渐成为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预后[11]。
虽然临床上关于消渴病的护理和治疗方法较多,但饮食疗法是治疗该病的基础,也是所有治疗方案的前提,即“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轻型患者在应用食疗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虽然中型和重型患者在食疗后效果并不明显,但有效的食疗对后续胰岛素、降糖药物等治疗发挥疗效有重要意义[12]。辨证施膳是中医中根据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而结合患者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择的能增强体质、调整机能、补助正气,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保健调养的食疗方法,不仅能够针对性治疗和调理患者疾病,丰富饮食内容,充分发挥中医在治疗过程中的优势和特色,还能指导患者在此过程中更为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疾病的病机和病因[13]。
同时,消渴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也是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通过监测血糖可以根据血糖水平变化而发现日常生活中药物、饮食、运动等对其的影响,从而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以便减少其对患者血糖水平波动产生的影响,达到减少低血糖、血糖波动等发生的目的,调动患者参与自我血糖水平监测及疾病管理的积极性。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是一种无需指尖采血,依托创新科技,只需扫描置于手臂上部背侧的略大于一元硬币的圆形传感器便可随时随地实时、准确地监测血糖的创新监测系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全程无痛,不仅可以有效显示当前患者的血糖读数,还能显示患者近8 h血糖变化趋势和血糖图谱,从而了解胰岛素、运动、饮食等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与传统血糖监测仪比较,具有操作简便、监测及时有效等优点,临床应用可以增加患者自我监测率[14]。
本研究根据患者不同证型给予辨证施膳并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治疗后,患者各项血糖自我监测行为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给予常规护理并应用常规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说明前者自我监测行为明显更优,这可能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操作简便,监测及时有效,结果显示直观,可有效观察血糖波动趋势,使其管理具有主动性有关。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辨证施膳治疗的患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事件发生例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常规护理患者更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较常规护理患者更低,说明辨证施膳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这可能与辨证施膳是根据患者不同辨证主证而具体进行施膳配方,不同施膳配方均能纠正患者阴阳寒热失调状态,固护胃气,改善主证,恢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关。辨证施膳联合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常规护理和应用常规血糖监测系统治疗的患者改善更明显,说明辨证施膳联合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由于是根据患者不同辨证主证而具体进行施膳配方,减少了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操作简便且监测及时有效,因此减少了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从而提高了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最终改善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联合辨证施膳对消渴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其生活质量也有一定改善,还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糖自我监测,对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