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油画中图像挪用的现象

2020-04-28 11:16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040
流行色 2020年1期
关键词:油画观念艺术家

汪 欢(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040 )

一、图像时代

在这个“读图”时代,我们生活的周围被形形色色的图像围绕着,这些图像是我们每时每刻生活的“见证”,亦是这个多彩世界的“见证”。正如美术史家休斯所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我们自己制造的世界里。”五花八门的图像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改变着我们观看的方式,我们的观看从“静观”到“震惊”。经济的繁荣让人们变得更加物质化,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发生改变,进而观众对于艺术的感受方式也产生很大的改变。大众开始习惯图像社会带来的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他们更注重直观的感受和感官的享受,而并非艺术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在这种图像为主的视觉盛宴下,他们感到更加地愉悦。

艺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呼唤着新的中国艺术,面对消费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敏感的艺术家开始思考图像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图像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艺术家永远是时代中敏感的人,为了适应当下的审美需求,他们探索新的绘画样式,寻找绘画与图像之间的平衡点。似乎直观清醒的图像表达更易于受众接受并且记忆,在绘画中挪用图像也更能直观表达艺术家本人真实的绘画观念且被受众接受。因此,为了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满足受众的个性心理,艺术家在创作中开始挪用图像来满足自身创作的需求。

二、中国当代油画中图像挪用的现象

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意味着文化的选择、价值观的多元化。这样一来,绘画艺术的创作手法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艺术家的形式语言和思想观念也具有了更多表达的自由和可能。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市场经济化,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生活,为了满足大众对世俗生活的追求,以及更加贴近观众生活内心,让观众也能近距离接触艺术、理解艺术,并欣赏艺术,艺术家寻求绘画的新语言。在这个图像无处不在的视觉时代,中国当代油画开始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图像扩展了当代油画的发展空间,影响着当代油画。艺术家借助图像的娱乐性、广泛性以及直接性,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并创新,他们对图像进行拼贴、再利用并对作品加以重新定义,将自身的绘画观念注入作品中,形成新的绘画语言。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如同生活一样,是永无休止的。”①正是艺术家在艺术中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命才使得当代艺术不断发展,呈现出兴旺的景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产生了一批在绘画中挪用图像的艺术家。图像能够使绘画深层次反映出艺术家的观念以及文化背景,他们“挪用”现实生活中一些直观的图像创作出了很多具有个人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这种“挪用”的手段促使绘画中出现各种形式的作品,创造出的作品更加地通俗化、大众化,其结果是既能很好地展现他们的观念,又能让广大受众接受。如艺术家王广义,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作品中挪用、重构图像,借助图像的形式来进行创作。如他的作品《大批判》系列,在作品中他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农兵大批判宣传画形象与代表美国商业文化的标志结合,如图1,可口可乐的商业形象与工农兵结合具有了独特的政治含义,它使人们重返当年那种百感交集的状态。这种类似商标的作品在王广义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如香奈儿、耐克、摩托罗拉、WTO等,都是美国的流行文化。王广义挪用西方商业形象,产生了远比它表面要深远的含义。他的作品运用简单的图像挪用方式向观众直接呈现出他要表达的观念,将大众流行图像结合中国本土的符号呈现在观者面前,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使观者更能近距离接受艺术。张晓刚的作品也是挪用图像进行的创作,从他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中国本土特殊的文化气息,如图2是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作品之一。这幅作品的画面运用灰色调,作品中的人物目光呆滞、表情僵硬,呈现出文革时期那一代人矛盾的精神和悲凉酸楚、无奈绝望的处境。张晓刚作品中的思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上的现代思想,他的作品不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是唤醒了一代人集体的记忆。中国当代油画中运用图像挪用的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还有很多,如岳敏君、钟飙、何森等,他们都是在创作中挪用图像,寻找新的绘画语言。

图1 王广义作品

图2 张晓刚作品

绘画作为人的创造物,一方面是画家个体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是画家创作出的生动的绘画语言。张晓刚和王广义在作品中都挪用图像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都代表着对历史的审视和批判,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他们作品中的人物肖像是一个时代的标识,是对自身生存时代的真诚的思考,更是中国社会融入世界秩序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的表现。社会的改变促使艺术家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他们在创作中挪用各种图像寻找新的表现技法抑或是形式语言。

三、图像挪用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

图像挪用这一艺术方法的流行给中国当代绘画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绘画不再是只被少数懂得艺术的人所欣赏,而是使得广大群众能近距离地接触和理解艺术,是图像的发展消除了艺术与流行之间的鸿沟。在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时候,并不是对图像进行简单地复制、拼贴、挪用等,而是贴近现实生活,在体验生活中,对现有图像进行思考、解读,并加入自己的绘画观念,这种挪用现象对中国当代油画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正面的图像挪用有利于推动本土艺术。自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经历了各种变革与发展,但是始终存在着西方绘画的审美取向及绘画风格。当今“读图”时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艺术家通过对图像的观看,很容易了解本土文化现状,通过对其深入解读,艺术家在作品中对这些图像元素进行置入以及再创造,来呈现本土的现状。而像文革时期,受苏联绘画的影响,中国油画中出现的那种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红、光、亮”“高、大、全”的绘画特点已逐渐消失。如今,中国的当代油画中呈现出的更多的是对西方绘画进行挪用的同时注入更多的本土元素,这些本土元素事实上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民族精神。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作品中融入本土文化,使得中国的语言元素走向世界,并推动着中国本土文化的快速发展。

同时,图像的挪用可以实现艺术的再创造。艺术家的生命力在于其创造力,如何通过作品让受众认识并且认可自己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敏感的艺术家来说,图像的“挪用”无非是一种实现再创造的手段之一。在创作的过程中,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体验,将自己的艺术观念注入作品中,进而形成新的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再创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并非简单地模仿或是形式主义的丑化与符号化,在这种方式下呈现出的作品是对现实社会的审视,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反映,是艺术家进行自我剖析的表现。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独特的绘画观念,艺术家只有冲破绘画中思想上的阻碍,才能实现艺术创作者在绘画中的原创性和创造力。对于成熟的艺术家来说,将表象的“挪用”赋予深刻寓意依旧是艺术的再创造,其作品仍可称为原创作品。

其次,在艺术作品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弊端。泛滥的图像挪用易造成艺术家在绘画中迷失方向。有些艺术家在绘画中寻找到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但是有些艺术家却并未走出图像笼罩下的世界,他们沉迷于图像的表面形式,无力于深入思考图像与绘画之间深层次的含义,只为了满足观众麻木的审美心理。艺术家们找不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时,他们常常直接挪用现有图像创造出不具个人思想的作品,致使他们失去了原先的创作动机,这一现象也十分普遍。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常伴随着挪用现象的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对画家本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恰当地挪用可以给画家带来创作灵感,在“挪用”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将之变为原创作品。泛滥的挪用图像易造成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形成对“挪用”的依赖性,使画家徘徊于创作的瓶颈之中。这样一来,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很容易形成对艺术语言表达的观念化、程式化。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意识到艺术发展的渐进性,仍旧停留在以“范本”为主导的思维逻辑中思考问题,那么画家则很难走出思维的困境。当画家大量地对图像进行“挪用”,且不加任何独立思考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在图像笼罩下的绘画创作终究无法摆脱其限制,必将在绘画中迷失方向。然而面对艺术创作的困境,艺术家们应该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同时,在坚守艺术创作这条道路上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让美术作品的创作更加“接地气”,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因此,创造自己特殊的语言元素并形成个人风格十分重要。

在这个图像时代,我们要学会反思和质疑现实,在绘画中不应该逃避所有的图像资源,也不能滥用公共图像。要正确把握图像挪用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定位,尊重艺术的原创性,让艺术与图像完美结合。绘画的生命在于它的文化担当和时代特色的形式语言以及画家的绘画观念。艺术创作中挪用图像的创作模式有别于传统艺术创作模式,它是艺术家在审美等艺术观念多元化下的一种新体现,绘画中的图像挪用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新现象,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当代绘画与自身文化价值之间的联系。当今,对于艺术家而言,如何从“挪用”艺术中揣摩出属于自己的绘画方式和个人风格,才是重中之重。

注释:

① 弗莱明.艺术和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油画观念艺术家
一张油画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油画《塬下》
油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