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姜丹
我想,关于浮标灵敏度的讨论一定会长盛不衰,因为这是大家在使用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困惑之一。比如,对浮标高灵敏度的要求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追求,他们不问价格,只要灵敏度,满足了灵敏度的需求,钱再贵也会掏。
他们为什么需要高灵敏度?因为高灵敏度的浮标可以帮助他们“明察秋毫”,清晰地发现每一个微小信号,如果用迟钝的浮标可能就错过了。我当初就是这么想的。不过,我在实践中发现,灵敏度再高的浮标也会出现“定海神针”的状态。我将产生这种状态的因素大致归纳为两点,一点是根本没有鱼咬钩,另一点是调钓的问题。没鱼咬钩,肯定没有标相,这无需解释,可是有的时候有鱼咬钩,浮标没反应,换饵的时候却意外钓到一条鱼,最可气的是这条鱼还是正口。这种情况偶尔一次也就罢了,隔三差五就能遇到,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有的人将其归咎于鱼:“这里的鱼咋这么缺德!”“吃口这么轻还钓个啥?”我觉得,出现这类事情不要埋怨鱼,人家冒着生命危险吃你的鱼钩,你不感激也就罢了,干吗还骂人家呢?多找找自己的原因,问题就有了答案。
标相是如何产生的?浮标为什么会产生动作?答案是外力的作用使铅坠和鱼饵这个钓组产生位移。在这个过程中,铅坠肯定是动了的,换言之,铅坠的动作幅度决定浮标的动作幅度。但是,鱼饵被鱼叼起时,铅坠未必就会跟着动。比如,铅坠到底时,有鱼轻轻地把鱼饵叼起几厘米,铅坠会动吗?肯定不会,除非子线的长度小于鱼饵的位移距离。这时候,如果你恰巧提竿,就会意外中鱼。如果是这种情况,你把罪过都归咎于浮标或鱼,是不是就不公平了?这是调钓的问题,鱼口轻,调得钝了,浮标没有和鱼饵做同步运动导致的结果。
很多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于是进行改进,调灵钓灵,结果鱼饵的重量稍有变化,浮标立刻有相应的反应,这就进入到另一种模式——闹钩的小鱼使浮标触电般哆嗦个不停,提竿的次数多了,中鱼率却降下来了,而且黑标鱼少了。当你真正做到“以饵代坠”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鲤鱼鱼获会明显减少,甚至根本钓不到鲤鱼。
这说明,浮标自身的灵敏度不能直接决定鱼获。
浮标不是越灵越好,根据水情鱼情合理选用才是关键
我再说说钓浮。
宏观上讲,所有的钓离底都叫钓浮。钓浮也就意味着你要和密集的小杂鱼产生更亲密的接触,因为钓组越接近水面,小魚就越嚣张。如果浮标的灵敏度够高的话,那就热闹非凡了,大起大落的标相会层出不穷,你就在激动中晃着膀子提竿去吧,全是空竿,很快你就会崩溃,用不多久你就钓不下去了。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在小鱼大军中直取大鱼首级,最佳的办法就是用灵敏度极低的浮标,也就是要钝,最好是30年前的那种粗大的浮标。这种浮标都有一个特点:标尾粗、浮力大。小鱼能有多大的力量?它们啃饵、撞饵、嘬饵的动作在浮标上的反应无非就是哆嗦而已,哪怕它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很难制造出大起大落的标相。让小鱼崽子们尽情闹去吧,这种小口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耐心地等着那个更大的吃口出现就行了。一旦真正的目标鱼吃饵,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浮钓草鱼时,只要那个斜斜的大黑标一出现,就肯定中鱼。可见,迟钝的浮标也有大用处,虽然现在的市面上很难见到这种很迟钝的浮标,但它确实同灵敏的浮标一样被需求着,只是这个需求群体不大而已。这种情况下,另一种更迟钝的浮标出现了——淡水阿波,矶钓用的阿波被用到了淡水中,浮力更大也更迟钝,但是带来的浮钓效果却无出其右,越钝越没有假信号,直击大鱼。
可见,浮标不是越灵敏越好,关键在于用途。就像狙击枪,它射击精度高,但是为什么不给每个士兵都配一把“高精狙”呢?因为用途不同,所以装备要有区别,浮标也一样。
都说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需要靠它洞察一切,甚至需要浮标的动作更大更夸张。其实这种需求本身就不对。浮标的动作来自什么?来自鱼吃饵的动作,假如鱼只做出1厘米的动作,你期望浮标出现2厘米的动作,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所以千万别对浮标有太多不现实的期望。浮标能把鱼的动作百分之百地表达出来吗?也不能。浮标越是和钓饵的动作同步,调钓就要越精细,也就是说,下钩的钩饵重量对水底的压力最小时,才能接近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假如在平底的水库出现了2目的黑标,是意味着叼着鱼饵的鱼仅仅向外移动了2目的距离吗?不是。如果鱼仅仅叼着鱼饵向左或向右横移了2目的距离,会黑标吗?不会。再好的浮标、再精确的调钓,也有它的表达盲区,所以我们不要过多地去依赖浮标自身的灵敏度,其实现在市面上的浮标都能达到使用要求,并且只要选对标型,5块钱的和50块钱的浮标使用时区别不大。
曾经有个人和我说:我新买的一种浮标真好啊,钓鲫鱼能看出来黑标。我给他解释说,这跟他的新浮标没关系,如果鲫鱼以常见的放松姿态叼起鱼饵抬头,会黑标吗?黑标是因为鲫鱼根本就是像鲤鱼的那种吃口才产生的。没人敢说鲫鱼吃饵只能送标。不要钓到鱼了就是浮标的功劳,钓不到就是浮标的罪过,市面上的哪一支浮标都是可用的,你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最灵敏的那支未必是最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