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水系发达,淡水渔业资源比较丰富,垂钓爱好者人数众多,数量可达数千万。
台湾钓法传入大陆30载,其间大陆涌现出一大批垂钓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为我国的垂钓技术的推广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很多结论只是建立在经验总结之上,仅适用于某些特殊的情形,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无论是在调钓方法上,还是在钓组灵敏度上,抑或是对浮标的理解上,都呈现出自说自话、自圆其说,却又无法服众的景象,比如“三年调标,五年开饵”,比如“浮标是有灵性的”,比如“调x钓y时,钩饵就是某某水下状态”等等诸多结论。至于钓组搭配的灵钝,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就给垂钓初学者甚至力求精进的钓手造成很大困扰——似乎各家的理论听上去都有道理,一经实践感觉又不是那么回事,疑疑惑惑,似是而非,即使花费几年时间博采众长,也不得要领,长此以往,终入误区。
针對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钓组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搞清楚浮标、配铅、钩饵、鱼线所组成的钓组系统的原理和规律,使初学者甚至资深钓手都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做明白人、钓明白鱼、少走弯路,体会另一种渔趣。为此,《垂钓》杂志开设“浮标科学”专栏,刊载河南理工大学李明金老师多年来潜心研究浮标、钓组所得出的研究成果,供广大钓鱼爱好者学习、交流、质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