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沙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进度。
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压送配电、高铁(城市、城际高铁)、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从政府部门的多次部署,到资本市场的持续热捧,近期最受舆论关注的热词莫过于“新基建”。
“新基建”究竟“新”在哪里?与传统基建有什么区别?新基建又为何获得政府高度重视?新基建是否足以支撑起“稳增长”的重任?凡此种种,都值得深入探讨。
为解答上述问题,总结梳理“新基建”内涵外延,充分展示各企业在“新基建”窗口期的应对情况,《中国信息化周报》组织“弄潮‘新基建”专栏报道,希望通过专家约稿与一线采访,充分理解“新基建”价值含义,了解报道企业“新基建”布局情况、探索实践以及发展思考。
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面向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领域,更加体现了与产业化应用的配套推进,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的时代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些传统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而一些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新产业、新需求则崭露头角,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这些新产业的发展,需要“新基建”、新服务的有力支撑。同时,“新基建”、新服务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还有助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释放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可以看到,在新冠疫情當中,来自各方相关的数据连通,显示了“大数据”所蕴藏的强大实力,为高效抗疫立下战功。科技“新基建”战略意义全面升级,伴随着物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突破,数据源头得以广泛开拓,数据标准趋于一致化、规范化,数据传输能力、处理能力、分析能力更是迎来突破性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将加速发展。
不仅如此,相关机构统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
另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与此同时,国内数据中心(IDC)也将迎来发展提速时代,未来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可期。
事实上,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为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基础保障的同时,也能对冲外部环境变化和投资下行的压力。
一方面,“新基建”本身会带来大量的新增投资,另一方面,“新基建”的产业促进和带动作用非常强,“新基建”带来新需求的爆发,产业链将充分受益,对相关产业和整体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新基建”面临的一些技术短板仍然是未来发展的软肋,在应用场景开发的过程中仍会面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并且,“新基建”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来看待,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数据中心建设领域,需要防止大规模脱离市场需求的高PUE数据中心建设。
因此,在推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提升系统整体性,且强化“新基建”项目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引导和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模式。
与此同时,还需要合理规划和引导,需防范某些低端项目借新基建的风口“蜂拥而上”,防范重复建设,杜绝资源浪费。
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将以“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顺序逐次递进,而新基建的推进可以加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经营的步伐,从而获得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新的投资和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得数字化者得先机。
弄潮“新基建”,把握窗口期,夯实数字经济底座,时代大幕已拉开,精彩剧目将上演。让我们拭目以待,齐期待,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