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大圣归来》到《白蛇:缘起》,再到今夏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简称《哪吒》),国产动画电影在传统神话题材挖掘、人物塑造、制作水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哪吒之魔童降世》除画面、音效方面的精良震撼外,更大的突破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注入时代活力,在1979年经典版本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三大特点:自我对抗、亲情之辨、友情其重。
關键词:哪吒 封神演义 神话再创造 改编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102-02
自《封神演义》改编来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相较于1979年版几乎复刻原著的《哪吒闹海》,更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工作、情感价值,古老源头淌流的优秀文化在一方荧屏上呈现,更使观影人与其传递的情感价值在方寸之间产生共鸣、碰撞。
一、哪吒命运:从外在束缚到自我对抗的转变
在1979年的《哪吒闹海》(1979年的《哪吒闹海》基本复刻《封神演义》中哪吒的传奇,故下文对两者不做特殊区分)中哪吒是一个少年英雄,斩妖除魔、嫉恶如仇,愿为陈塘关百姓而牺牲自己,更是在亲情的枷锁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在龙王以百姓威胁、父亲不理解的客观条件下,哪吒走向了自刎之路。这是一个少年英雄带着亲情镣铐,为保护百姓,不得不低下高傲头颅的悲壮故事。
不同于《哪吒闹海》客观约束下少年英雄无能为力的悲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关键词是“命运”和“成见”,中心和矛盾的关键是哪吒内心的自我对抗。
自灵珠和魔丸诞生始,产生了善与恶的对立,哪吒生而为魔丸,天命和陈塘关的百姓认定他必祸患苍生,囚禁、孤立、误解他,这一切在哪吒眼里是承受了无妄的污蔑和排挤,于是他以牙还牙,释放顽皮本性捉弄百姓,凭借天生神力大肆破坏。魔丸是哪吒的命,而人们得知其为魔丸时的态度及所作所为是成见。活在成见下的哪吒顽劣、执拗,纵有为民除害的想法也被误解,屡屡受挫而几近放弃。
从活在成见中的妖怪小哪吒,到成为拯救陈塘关的大英雄,哪吒一直在抗争的是自己的内心。情节转折点在于他看到父亲在背后欲以一命换一命的大爱、闭关修炼为他养性济世,身体力行地让他明白“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来才算”的道理。看到身边的爱后,他不再是那个自怨自艾、孤立傲世的“小妖怪”,而成长为以保护父母和陈塘关为己任的“魔丸英雄”。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对自己认知的改变,从而作出忠于内心的举动,一如阳明心学中“知行合一”。
改编后影片的矛盾冲突从外界的不可抗转变到主观的能动性,这不仅使无数观影者在荧幕前为哪吒的抗争心潮澎湃、热血激昂,更为当代青年人注入一剂强心剂,如果出身环境难以选择,那是否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自己搏出一片天地;如果已接受了普通平淡的人生,那心中是否还有这样一团燃烧的信念之火;如果寻梦之旅屡屡受阻,那是否有勇气劈开天、踏碎地,打破成见,啸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二、亲情之辨:是火种也是利剑
《哪吒》在家庭方面进行了颠覆性创作,龙王不再无下限溺爱儿子,李靖也一反顽固的父权形象,两个迥异的家庭影射当下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哪吒受到陈塘关百姓的歧视和排挤,心中憋着气进行报复性捉弄。被禁府中时,殷夫人百忙中陪他踢毽子;当哪吒说出赌气的话时,知道他是因为不被认可受尽委屈才会逆反抵触。理解哪吒、让他开心地过每一天,是殷夫人最大的愿望。李靖则是默默在哪吒背后,用如山般的父爱助其养性改命。当全陈塘关的百姓请命除去哪吒时,作为父亲的他以信誉作保;日常教导中,严格要求哪吒修身养性;在所有人都认定哪吒绑架小女孩时,他看到了孩子紧握的拳头中水夜叉残留的液体,还他清白;并暗自用换命符做好天雷降下时一命换一命的决定。天下只有父母会认为“一命换一命”是值得的,也只有父母愿意以自己的现在来交换孩子那看不见的未来。
如果说哪吒是一片懵懂待耕的荒原,那殷夫人和父亲李靖则为其投下一颗希望的火种。在李靖的影响下,哪吒学会了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决定命运的只有自己;学会承担责任,独自扛下天命的惩罚;“唯一遗憾的是没和您踢过毽子”,是哪吒与父亲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更是与自己的和解。命虽被设定为魔丸,却有亲情抚平内心的褶皱。李靖夫妇无条件的爱为哪吒在自我内心对抗时的成功转变铺染了踏实温暖的烟火味,如此改编,这一家庭的存在给了人对抗和转变的勇气,同时又不拘束和桎梏其更进一步选择。
生活在深海之中的龙王则有着独特的教育方式,将全族复兴的希望寄托于灵珠敖丙。毋庸置疑,他拥有深厚殷切的父爱,尽己所能为敖丙提供好的教育背景,争取每一个让他腾飞仙位的机会。从敖丙出生那一刻,他就在个体之上背负了龙族振兴的重担,终日习功课、练武,没有朋友,没有乐趣,只有沉甸甸的责任。龙王是尽责的父亲,抑似当下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爱定是分毫不少,却往往成为孩子自由成长路上的阻碍。如此以家族荣耀为重的观念又似乎在受儒家思想影响甚重的社会中司空见惯,鲜少有人甘冒不德不义之名进行指向不明的反抗。在当下,家庭中不乏“没有家族就没有你”的训教,父母助推孩子走得更远的同时,也在他们身上束上这样一根隐形的线。然而,孩子受到的教育却鼓励他勇于发声,敢于挣脱,自我发展的现代思想与传统家族观念争相交锋。光宗耀祖的“压力”督促孩子更好,也是一把利剑,容易抹去孩子追寻自身存在的意义。
三、友情其重:两个边缘孩子的互取温暖
在原版哪吒中,其与龙太子乃因追求不同、善恶之分为仇敌。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善恶的对立不再鲜明,每个人物处在自己立场的所作所为都是令人动容、值得体谅的。这也是影片中人物塑造的最大成功之处。
生为魔丸的哪吒被世人偏见边缘化,在正常的世界中找不到朋友;生而为灵珠的敖丙背负了太多沉重,不被允许追求俗世的情感和乐趣。在海陆交界处,在浪潮浸润的沙滩上,两个同处边缘的孩子感动于彼此,成了朋友。
友情的力量有多大,大到对一切兴致缺缺的哪吒因为敖丙的到来重视自己的生日宴;大到敖丙为还其恩情尝试挣脱家族命运的桎梏;大到哪吒对千钧一发之际不忘“唯一的朋友”手下留情;大到敖丙愿意放下一切,陪他承受天雷劫难。敖丙在哪吒的影响下,他萌生出质疑天命的芽儿,也因友情的真挚而愿放下一切,重拾内心深处的善;哪吒幸得他出手相救,不至成为弑亲杀戮无辜的恶魔;“是彼此唯一朋友”的两人在天雷滚滚中携手合体,魔丸和灵珠迸发出的力量亦是两人友情炙热的光芒。
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遍行的当下,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往往是自身利益;交朋友不交心、列表越来越长能说话的越来越少的交际困境越来越普遍。哪吒和敖丙的友情点燃每个心中对友情有所期待的人,让人相信以真心换真心的友谊或许真的存在,不可因噎废食;应保留一份纯真和赤诚,会有一位那样值得的挚友等待遇见。
在《哪吒》改编相对成功的好评声中,影片的一些细节的瑕疵也不容易忽视。所谓的致敬成分是否有明显复制之疑;笑点的插入和情节的关联度是否密切,一些笑点设置是否单纯为笑而笑;调侃之处是否有不当的观念……笑点之处无疑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看头,但笑点取材、设置不仅不应仅为笑而笑,尤其是较为密集的笑点设置,更细致地斟酌融合进影片会对人物设定、情节推进乃至小主题(如以貌取人、三人成虎等)发挥更大的作用。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传统神话题材和经典版本《哪吒闹海》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革新创作,紧扣当代人心中的三个痛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青年热血、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每个人都渴望的真挚友谊。古老的题材注入新鲜的时代血液,让优秀传统题材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许仲琳.封神演义[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2]昇平.传承传统文化,让国产动画焕发生机[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8-02(3).
责任编辑:张正吉
[作者简介]林怡婷,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