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殷华
摘 要
针对当前国内期刊业的数字化日益走深走实的发展趋势,围绕“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能做什么”展开讨论。指出科技期刊编辑要准确找好自己的定位,坚持初心使命不能变,发展的理念不能变,危机感和创新责任感不能变。同时,要“以学代动,以学代变”,终身学习,多渠道多途径获取信息和提升技能,敢于创新,尝试并形成适合自己的数字时代工作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科技期刊;编辑;角色;技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5.059
我国加入WTO近20年来,国内期刊业的数字化已经由趋势日益走深走实[1-2]。2019年8月,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下简称《意见》)[3]。《意见》全文26小段,“数字化”一词出现了10次(其他跟数字化有关的词还未统计),并明确提出“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探索论文网络首发、增强数字出版、数据出版、全媒体一体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意见。2019年9月,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4](下简称《计划》)启动,《计划》明确针对科技期刊以下突出问题:
(1)辦刊机制陈旧;(2)运营方式落后;(3)传播链条短;(4)服务能力不足;(5)数字化生存能力低等。《意见》的出台为全国科技期刊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赋予了科技期刊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计划》的启动充分体现了《意见》的落实,其将实施的一揽子支持计划,多管齐下的措施,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服务能力的提升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科技期刊改革创新的步伐已经迈出实实在在的脚步。可以预见,出版行业人力资源格局将出现大的调整和配置。传统办刊机制下的科技期刊编辑将面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抉择,是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还是换岗离职?
一直以来,科技期刊编辑受期刊自身特点的制约,在期刊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一直比较特殊。随着网络数字出版平台的出现和逐步强大,以及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网络OA平台的出现,“单打独斗”的科技期刊面临被吞并甚至消亡的生存危机。不熟悉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传统纸媒科技期刊编辑该如何在这次改革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呢?国内研究者对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的应对、转型和角色定位等[5-9]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能做什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王强[10],针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曾提出“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能做什么?”,其中以下3个方面值得深思。
1.1 关于“出版平民化、非出版社化”
出版平民化,即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当编辑。编辑出版技术将不再神秘,专职编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我国,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出版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登记管理,并对责任编辑实行注册管理。公开出版物必须是有国家登记注册的责任编辑署名的。在这一制度下,我们是名正言顺的。但国家出版职业资格考试时公开的,即如何有志之士都可以考的出版职业资格准入证。数字出版时代,“非出版社化”给“出版平民化”的“平民”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现行的科技期刊编辑,你们的优势是什么?面对“出版平民化”浪潮你们靠什么立足?靠什么继续生存?还有必要依附于出版单位吗?
1.2 关于“传统出版业的未来定位:信息服务商”
即,从卖有形产品向卖信息转型,从卖信息向卖服务转型。科技期刊一直以来都是非营利的,一直以社会效益为首位,强调的是科学成果的传播的重要载体,故无所谓“买与卖”。这里值得思考的是“服务”!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的载体由传统的纸媒向新媒体(数字媒体)发展、转型后,科技期刊编辑能提供的服务是什么?是论文润色?论文出版或版权、著作权咨询服务?论文写作培训服务?还是作为大型数字出版平台的下游数字编辑出版单位或机构成员而存在?……
1.3 关于“技术是王道”
与“出版平民化”的“平民”相比,数字出版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的“王道”是什么?如同人人都会做饭烧菜,起码都能让自己或他人吃得饱,但能把“做饭烧菜”这一家常技艺予以升华,让大家伙儿愿意掏钱下馆子的是掌握独家技能的厨师!那么,数字化出版“平民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要想成为“厨师”,您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什么是“平民”们难以掌握、不易掌握的“王道”呢?……
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推进,理念、技术、政策等的不断发展、更新和完善,科技期刊编辑要准确找好自己的定位,着实需要保持用心、留心、上心、费心,才能避免以后伤心!
2 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以不变应万变”
2.1 初心使命不能变
根据《意见》,建设目标有:
(1)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到2035年跃居世界第一方阵;(2)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期刊和若干出版集团建成;(3)有效引领新兴交叉领域科技发展;(4)我国科技评价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5)成为世界学术交流和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3]。数字化、智能化给期刊出版变革提供了重大机遇,但“内容为王”“社会效益第一位”这些初心和使命不能变。因为科技期刊是我国我党重要的理论阵地,能“有效支撑科技创新前沿研判,丰富和发展中国科技思想库、技术库、人才库,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2.2 坚持发展的理念不能变
不变是为了更好地变,更准确地变,更适合自己地变。心理学中有一词:元认知[11]。即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一个人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他/她是否能够准确认识自己、判断自己,进而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扬长避短或完善、补充、修正自己的行为。
数字出版是一个新兴产业,但从其他角度说是一个新的理念、新的领域、新的机遇。数字出版的出现其推手是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技术,及其快速的社会化滲透。作为一个熟悉传统出版业务却不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的编辑,准确认识自己,尽可能了解、接触数字化出版相关信息和技术是积极应对、自动参与数字出版的第一步和很重要的一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以静制动是为了更好地伺机出击。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国外研究机构,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发达、科研能力强的国家的科研机构,一直是全球科研工作者目光的聚焦点,他们的大胆尝试,标新立异的畅想和创新非常能鼓舞人们、激励人们,屡屡引起一阵阵头脑风暴,引发各方感兴趣有资金、有能力的人们展开新一轮的探索和尝试。关注并紧跟国内外数字出版大环境大趋势的发展动向,非常重要和有必要。作为期刊编辑,坚持发展的理念不能变,危机感和创新责任感不能变。
2019年11月22日,《计划》公布并下达了入选的285个项目。无论是科技期刊部门或编辑个人,都应分析、追踪研究这些项目的情况和进展,这将有助于对标对表期刊和个人,找到自身期刊的差距,为后续的统筹推进、系统布局设计,实施一揽子适合所在期刊的改革和发展计划提供工作思路,并确保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落到实处。
不同國家、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期刊、不同个人都有各自不一样的具体情况(如国情、制度、资金、人力、风俗习惯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国家新闻出版署是国家政府层面的、针对我国实际国情的、统筹大局的行业机构,它出台的相关文件、政策、法规是指示性的,内容往往是较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是经过调查统计分析,经过专家反复核实论证了的。密切关注国家新闻出版署动态是科技期刊作为行业人员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基本的态度和具体体现。因为不变是为了变,为了更快更准确地在浪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免被冲走或吞没。
概括地讲,编辑要想准确定位自己,要先了解分析大环境、分析自身工作环境、分析个人内环境。
3 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以学代动,以学代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知识、技能是基础和工具,是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谋生存的本钱。数字出版的现阶段,国家、出版行业紧缺人才,不仅需要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大量培养出版后备人才,也需要现有的行业人才进行转型升级。国家政府相关政策法规在逐步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规划也不断推出,当前每年72学时的继续教育规定为在职编辑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进修机会。总署安排的继续教育培训班每次都集中传达了大量高信息量、高质量、高效率的出版前沿动态信息和新技术,认真参加并完成它非常重要而且很有必要。同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科技期刊编辑应多了解熟悉各种新媒体的性能,学习图文声像等编辑软件和技能,并尝试新技能在期刊编辑版工作中的应用,开展受众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一步步朝数字化靠拢,为随时全面进军数字化出版储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终身学习,多渠道多途径获取信息和提升技能,完善自我,更新自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通往罗马的路是自己修的。与其远离、排斥和拒绝,不如痛快拥抱。要关注并逐步了解明确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和技能,摆正心态,大胆接受新理念、新技术,敢于创新,学着尝试并形成适合自己的数字时代工作方式和方法,必须明确的是接受、吸收但不盲目跟从。学会学习他人经验,学会交流沟通,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弱项并学习完善之,是面对一切问题和困难的不二法宝。
参考文献
[1]王应宽,王锦贵.中国期刊媒体的十大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6):713-717.
[2]初景利,盛怡瑾. 科技期刊发展的十大主要态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 29(4):531-540.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动科技期刊改革发展[EB/OL].(2019-08-16)[2019-11-23].http://www.gov.cn/xin wen/2019-08/16/ content_5421699.htm.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EB/OL].[2019-11-23]http://kjqkxm.castscs.org.cn/egrantweb/.
[5]陈科.浅析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的应对与转型[J].传播与版权,2017(2):43-45.
[6]荀海新,陈瑶.全媒体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力的提升途径[J].新闻传播,2013(9):102-104.
[7]陈未鹏.学术出版经纪人:“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职业新定位[J].出版科学,2017,25(1):56-59.
[8]侯文.科技期刊编辑在数字媒体发展下的角色定位[J].科技传播,2015,7(23):165-166,175.
[9]韩啸,赵莹莹,李琦,等.大数据下编辑的理念创新与职能定位[J].中国编辑,2019(3):50-53.
[10]王强.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R].北京: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2016.
[11]陈会昌,庞丽娟,申继亮,等.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