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宾燕
2019年,都市剧《都挺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在剧中频频亮相的苏州评弹,以其浓郁的地方人文风情、余音袅袅的优美旋律以及传统韵味,为这一作品锦上添花,让人连呼惊艳。苏州评弹在该剧中绝非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以细腻的艺术表现力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的同时,也充当了剧情发展不可缺少的叙事要素。故本文拟从地域符码、人物塑造、情节搭建三个方面分析、评价苏州评弹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起到的作用。
作为电影叙事的要素,故事背景可通过字幕、旁白等方式较为直观地进行交代。此外,背景音乐即“电影电视剧中标识环境、场合、地域等的一種音乐”①,也可使观众间接探知故事的背景信息。
在很多中国影视作品中,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都作为背景融入叙事,极大满足了观众对地域文化的想象。注入了浓浓地域人文风情的电视剧《都挺好》,也因评弹这一“妙笔”获得了观众青睐。苏州评弹源起于宋元时的民间讲唱,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用三弦、琵琶自弹自唱,相互伴奏,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现的地方曲种②,有着雅俗共赏的特点。观剧后观众们纷纷表示,“配乐真心有味道,评弹故事与人物的心境十分契合!”③不少观众认为,由于电视剧采用了高度契合剧情的苏州评弹,感觉极有“腔调和韵味”。④片头曲三弦与琵琶声交相辉映的评弹片段,一下子就将观众带到故事的发生地—小桥流水人家的姑苏中的氛围里。“片头曲是苏州评弹名家祁连芳创造的‘祁调,柔和优雅,富有江南风味,立刻让人想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我听了特别亲切。导演眼光非常独到,让人钦佩。”⑤
“与视像相比,声音在传播上更趋于无限连续性的。声源的方位、距离、位移、传播方式,以及在封闭空间的混响特征,是极有空间感的。”⑥《都挺好》并没有像其他电视剧一样,通过历史图片来完成对城市的定位与介绍,而是借由评弹将观众带入苏州的地界,以此为切入点将观众带入故事和剧情。极富地域特色的苏州评弹出现在电视剧中,有力地调动了观众对苏州城市历史的内心想象,在短时间内轻松完成了对苏州时空的表达,并营造出了具体可感的江南情调。作为苏州地域文化的标志性符码,苏州评弹具有鲜明的地域印记,其软糯甜美的吴语唱腔、细腻婉转的独特风格成功唤起了观众对这个地域的深切共鸣,从而完成了对叙事背景的定位。在剧中多处出现的弦索叮咚如江南之水的苏州评弹使整个故事笼罩在苏州的温婉之美之中。
苏州方言在评弹中的运用也成为该剧苏州味道再现的重要手段。苏州方言独特、极具辨识度,其给予该剧的是鲜活的现实情境。它不再是枯燥死板的文字和图片,而将观众拉至苏州这方软水温土,千百年来流溢着的风流、潇洒、雅致、温情变得细腻具象、真切可感。
导演在剧中还刻意增加了“说书人”的角色,为该剧增加了一种具有戏剧化状态的现场感。十二集、四十四集、四十五集出现的评弹舞台一方面是苏州休闲、适意文化的直接展现,另一方面“戏中戏”的设置也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观众在极具历史韵味却并不曲折的故事当中去体味评弹故事与剧中人物的人生纠葛。无论是苏大强、老聂两人,还是最后石天冬、苏明玉陪伴苏大强一道,书院里总是台上一桌两椅的布置,桌椅均铺上苏绣花样的桌围椅披,花样颜色清秀淡雅,宁静舒适的环境渗透出一股浓郁的吴文化雅韵。
电视剧《都挺好》中,无论是苏州评弹配乐、苏州方言的运用还是剧场化的表演方式,无不体现为一种有意为之的、写意化的表现手段,追求的是观众对苏州地域符码的识别与认同,为的是拉近观众与苏州情境的心理距离。
凭借丰富的民族传统底蕴,评弹有效地激发了观众对人物性格的想象。《都挺好》中的评弹选段通过行腔的高低收放、快慢舒疾呼应着人物的喜怒哀乐,本身所包含的故事也以一种自然、含蓄的方式对人物性格构成隐喻和暗示。
剧中《三国演义》《闺怨》评弹选段浓墨重彩地刻画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并对人物的两性气质进行了颠覆,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对主流的父权文化权威的挑战。《三国演义之单刀赴会》和《三国演义之战长沙》两段弹词直感形象、荡气回肠,是电视剧《都挺好》塑造苏明玉“女强人”形象的浓墨重彩之笔。第六集中一曲张调之《三国演义之单刀赴会》唱出了关羽的凛然正气、英雄胆略,也暗示了富有男子气概的苏明玉勇猛的性格。“波涛滚滚水东流,鲁大夫设宴要请君侯。是月十三亲赴会……”这段弹词讲的是鲁肃要刘备归还荆州而不得,设下计谋约关羽赴宴,关羽单刀赴会并全身而退。该情节中,关羽的举动固然有好勇斗狠、轻率轻敌的成份,但仍显示出了关羽的大智大勇。对应电视剧中情节,因之前母亲葬礼事宜未能接待合作伙伴洪总,苏明玉便当即决定单枪匹马前往成都与洪总见面谈合作事宜。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暗示的是干练的外表下,苏明玉心理上并不似传统女性的感性和情绪化,更多的是理性和强悍。
第七集中《三国演义之战长沙》选段则是为苏明玉这个人物的个性所下的判词断语。此段为“蒋调”代表作之一⑦,弹词片段:“他们二人杀得无胜败,喊杀连天有众三军。关公善用拖刀计,老将追,急急奔,不料马失前蹄他翻下身。”讲述的是关羽带兵进攻长沙,由长沙太守韩玄手下黄忠迎战。关羽见力战不能取胜,便巧施拖刀计将黄忠打下战马。苏明玉抵达成都后,为了给商业伙伴洪总道歉、争取合作,不得不连灌自己三杯喝酒赔罪、逼迫自己吃辣,结果却一无所获,甚至醉倒在浴缸,最终还令公司老总不得不在合作中让对方五个百分点。正如选段里描述的黄忠,苏明玉这位职场上精干的“老将”面对商场上久经磨练的“关公”,也不免“马失前蹄翻下身”。不过,《战长沙》这个故事里关公不乘人之危、公平决胜的行为,也换来了黄忠的知恩图报。这段弹词既暗示了苏明玉虽在洪总面前丢了颜面,但其日后的职场之路必定也能获得对手的尊敬,也点出了苏明玉如黄忠一般磊落、刚正的特质。
与此同时,和主流商业影视作品中对传统男性的阳刚特质的彰显完全相反,该剧中男性(父亲)的传统形象遭到颠覆,不再是高人一等的统治者或者强有力的一家之主的形象。评弹《长生殿之宫怨》选段暗示了苏大强的软弱无能、情绪化、缺陷化的特点。第四十一集中“西宫,夜景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贵妃……”这段弹词以贵妃喻指苏大强,大大弱化了其男性应有的阳刚特质,指出他外强中干,内心深处充满了焦虑的特点。《宫怨》取材于唐诗《长生殿》中唐明皇和贵妃杨玉环的故事,描述的是杨贵妃在西宫春夜,久候唐明皇不至的怨愁无奈、满腔怨尤之情。⑧伴随这段委婉悱恻的唱词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变卖了房产决心与保姆共度余生,却被其轰出家门的苏大强。他对暮年的“爱情”满怀期望却空等一场,不由充满困恼的怀春心绪,正如弹词中所形容的贵妃一般幽怨。《长生殿之宫怨》具有强烈的隐喻作用,可清晰地感受到导演对人物情感的关注,导演此处显然是以杨贵妃来隐喻苏大强的软弱和情绪化。
虽然《都挺好》表现出消解男女二元对立的倾向,男性的主体地位却并没有被从根本上动摇。苏大强从懦弱到坚强,也曾追寻过象征着真正男子气概的丛林精神。《三国演义之单刀赴会》选段在第四十集中再次出现,这一次却是伴随着苏大强的出场而出现的。唱词:“波涛滚滚水东流,鲁大夫设宴要请君侯。是月十三亲赴会,见关公稳坐顺风舟”,保姆蔡根花被女儿苏明玉发现做假账后解雇,苏大强夜里无法入眠。第二天醒来,他迅速奔至家政公司要了地址后寻到保姆小蔡家中,并打算向其求婚。此前苏大强给观众更多的是胆小、懦弱、虚荣的印象,此时展現出的冷静的分析能力和过人的“胆识”,则让其自私的性格特点暴露得淋漓尽致:只有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心中的“爱情”,苏大强才会挺直腰杆,奋力争取。《三国演义之单刀赴会》选段在此处尽管颇具讽刺意味,凸显的是苏大强自私、冲动的一面,但也暗示了其男性特质的觉醒。
在电视剧《都挺好》的创作中,苏州评弹往往将暗示性的音乐运用在故事情节即将发生转变之前。“我们是想通过把剧情和苏州评弹相结合的方式,把苏州味道和家庭情趣朴素地表现出来。”赵子煜说。⑨剧中的苏州评弹不仅仅是背景音乐,其本身也进入到画面的叙事空间之中,成为故事情节,并且推动故事的发展。
与普通配乐不同,作为苏州评弹一部分的弹词本身已然成为该剧的叙事元素之一。该剧巧妙运用评弹含蓄而艺术地暗示了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与情感冲突,隐晦却巧妙地推进了故事的发展。苏明玉与厨师石天冬,两人虽互生情愫却不急于戳穿,评弹恰到好处地暗示了他们微妙的关系以及日后的发展。第五集中出现了苏州评弹选段《白蛇传之赏中秋》,导演在此处用歌词力图传达出二人即将发生情感纠葛的信息。第五集中苏明玉和石天东进一步发展后的第二天,石天东一边做菜一边神游,背景音乐则是蒋调、俞调《白蛇传之赏中秋》。歌词内容是“许仙”唱段的前半部分“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尽无尘,今日里欣逢佳节同游赏。”《赏中秋》是苏州评弹《白蛇传》中的弹词名曲之一,讲述的是许仙和白娘子出家门,泛舟赏秋时的恩爱情景。歌词中的“景物新”暗示了他和苏明玉的关系自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她情根深种。《白蛇传之赏中秋》于第十二集中再次出现,只是这一次是以舞台形式出场。苏大强重遇多年不见的老友老聂,并在老聂的介绍下开始下馆子、听评弹,坐在书馆品评弹的苏大强,对新生活志得意满,感觉日子好不快活。这段评弹既以白素贞和许仙共赏佳节的欢乐之情来展示苏大强的愉悦满足,也暗示了接下来苏大强理财被骗、希望落空的情节。
有趣的是,《白蛇传之赏中秋》虽主要描述的是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柔情蜜意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但也包含了日后因法海的横加阻挠两人不得相见的情节。正如白娘子与许仙分属两个不同世界一样,《都挺好》中苏明玉也提到“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正如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必定会遭到阻碍一样,观众也会预计到苏明玉和石天冬之间的感情同样会因生活观、价值观不同等原因,在接下来的剧集中面临变数。
《白蛇传之赏中秋》选段在剧中不止一次出现。作为剧情发展不可缺少的叙事要素,这一段起到了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作用。第三十九集中,《白蛇传之赏中秋》再次出现,但此处选取的是白娘子的唱段部分:“夫妻原一体,何分我与君,哪有夫妇之间论什么恩,哪有夫妇之间论什么恩,官人啦,似水流年须珍惜,莫叫误了少年身。”画面中,苏大强与保姆一起看电视、谈诗歌、写书法,其乐融融。电视剧巧妙地运用苏州评弹来传情达意,含蓄而艺术地预示了二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在旋律的行进中巧妙地推进了情节叙事。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也印证了这一暗示。同时,在儿子苏明哲看来,苏大强与保姆属于两个世界,“他怎么能和家里的保姆结婚呢?”,就如同唱词里的白娘子、许仙一般。因此,作为背景音始终犹如“珠落玉盘”般行云流水的评弹,还暗示着二人同白娘子、许仙一样也将遭遇被阻挠的命运。剧中人物对迫近的波澜全然不知,然而评弹却预先把观众带入即将展开的情节中去。这种暗示性配乐不仅渲染了电视剧的氛围,更以隐性的方式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推动了影片叙事的推进,展示出评弹在叙事中的特殊功能。
第四十四集、四十五集、四十六集中分别出现的《三国演义之战长沙》《枫桥夜泊》《玉蜻蜓之庵堂认母》三处评弹选段充分发挥了苏州评弹细腻抒情的艺术特点,暗示了苏大强生病和父女二人最终和解的情节,实现了配乐对电视剧叙事的构建,进而使该剧的结尾更完整、更具感染力。
第四十四集中,苏大强在经历了和保姆之间的感情风波后,虽心有不甘但生活逐渐归于平静,和老聂再次来到书馆欣赏评弹。当老聂问及苏大强目前住处即女儿苏明玉家的详细住址时,苏大强一时之间竟想不起来,不得不掏出手机查阅。此时评弹选段《三国演义之战长沙》唱的是:“关公奉命带精兵,校刀手挑选五百名……莫料黄忠他年已迈。”这里暗示着苏大强正如老将黄忠一样,已经老迈,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
第四十五集中《枫桥夜泊》选段:“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进一步暗示着苏大强的身体、精神状况的恶化。苏父出院后,苏明玉和石天冬陪伴左右来到书馆欣赏评弹。《枫桥夜泊》一诗塑造的是秋夜里江南水乡幽静唯美的景致和静谧清冷的氛围,其中“愁”“客”等字眼烘托出的是其失意惆怅、孑身一人的孤寂之情。画面中,苏明玉、石天冬边赏评弹边聊天,苏大强则突然头歪在一侧,如同中风了一般,在女儿苏明玉的呼唤下才恢复神智。这一幕暗示着苏大强病情的加重,也凸显了他黯然神伤的心理状态,为接下来的父女和解进行了铺垫。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苏州评弹在《都挺好》中构建故事情节的隐性意义。评弹在这部影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同时也肩负起建构情节叙事的重任。音乐叙事往往“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⑩,具有局限性和间接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而苏州评弹由于其唱词自带的文化故事背景,不仅通过听觉引发观众的想象,同时还借由弹词在观众头脑中形成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虚拟叙事空间。虚拟叙事空间与画面叙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故事情节。
尽管苏州评弹用于现代影视剧中,可能会对观众接受造成理解上的难度和障碍,然而正如评弹表演艺术家袁小良所说,《都挺好》一剧中“难能可贵的是,剧中多处以苏州评弹经典唱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还有字幕呈现,既和剧情联动,又让观众听到了悠扬的音乐,还普及了传统艺术,一举三得。”苏州评弹参与到电视剧《都挺好》配乐之中,给电视剧配乐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唱来音色平和,听来娴静舒展,其突出的形式感与东方文化韵味,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与纯音乐不同,由于弹词的存在,苏州评弹有效规避了纯音乐表意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样,评弹得以打破传统配乐只能以情绪渲染或抒发感情等整体色彩运用的限制。在本剧中,评弹的引用达到了一种极致。究其在音乐中所占比例,苏州评弹远远大于原创配乐。如此复杂的歌曲引用却并无杂乱之感,成功的引用反而深化了剧作的内涵,精简了电视剧的叙事,调整了电视剧的节奏,拓展了电视剧的空间。
中国影视配乐在新世纪呈现出流行、民族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特征。流行音乐、电脑音乐的确使影视配乐的形式更丰富多彩,吸引眼球。然而,尽管也出现了一些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但作为典型的现代文明的产物,不少流行音乐难免带有一些阿多诺所认为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点。而自中国影视音乐诞生以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乐器演奏的传统音乐元素,一直都是影视配乐参考的对象。配乐中采用的民族元素,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电视剧《都挺好》选用的苏州评弹,既是对苏州当地音乐欣赏时尚的再现,同时也使民族音乐重新释放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總之,在审美日趋“碎片化”的今天,电视剧《都挺好》于苏州评弹上的大胆采用独具特色,是在影视配乐上守正以革新的尝试。但其追求与众不同的“陌生化”的特点,是否具有广泛适用性,尚待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本文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十七年(1949-1966)电影观赏性研究”资助,立项编号:CCNU17A03032)
注释:
①曾田力、雷伟:《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页。
②肖东发主编,唐荣编著:《吴越人家—吴越文化特色与形态》,现代出版社,2015年,第158页。
③《扬子晚报》:http:// news.yangtse.com/content/6803 26.html。
④《扬子晚报》:http:// news.yangtse.com/content/6803 26.html。
⑤搜狐网:http://www. sohu.com/a/306218693_12004 6870
⑥颜纯钧:《电影的读解》,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第246 页。
⑦吴宗锡:《评弹文化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第119页。
⑧夏史:《红烛冷衾心怅惘—评弹开篇<宫怨>赏析》,《上海戏剧》,2006年第12期。
⑨搜狐网:http://www. sohu.com/a/306218693_12004 6870
⑩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第28、第32页。
?阿多诺:《文化工业》,London: RoutIedge,1991年版,第310页。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在读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