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6例良性胆囊息肉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

2020-04-27 08:57毛龙细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8期
关键词:腺瘤息肉良性

涂 伟 王 平 毛龙细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是一类由胆囊壁向内凸起的息肉状病变,是一种较常见的胆囊病变[1]。该病诱发因素复杂,其中血液胆固醇含量异常是最为常见的明确因素,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且女性患者居多[2]。尽管目前关于PLG的诊断与治疗技术有显著提高,但由于前期无明显症状,非常容易延误治疗而给患者带了更大痛苦[3]。因此,胆囊息肉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本研究正是从临床角度出发分析胆囊非肿瘤性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以期为PLG的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均经B超或病理证实为良性。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为(41.3±6.2)岁,病程为2 d~12年。

1.2 选取标准:所选病例为健康体检时或有右上腹部胀痛症状行B超检查时发现,经腹部彩超检查确诊为PLG,且病历、病历资料齐全的;同时排除高度怀疑癌变的,或病例、病历资料缺失者。

1.3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l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6例PLG病理分型:56例良性胆囊息肉中,胆固醇性息肉38例(67.86%)、增生性息肉11例(19.64%)、腺瘤7例(12.50%)。

2.2 56例PLG平均直径比较:对良性胆囊息肉做病理资料分析发现,胆固醇性息肉平均直径为(4.2±2.1)mm,增生性息肉平均直径为(3.8±0.9)mm,腺瘤平均直径为(6.7±3.1)mm。腺瘤组平均直径显著低于胆固醇性息肉组(t=2.13,P<0.05),且低于增生性息肉组(t=2.41,P<0.05)。

2.3 56例PLG病发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类型PLG单多发情况发现,胆固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以多发为主,腺瘤则以单发较为常见,见表1。

表1 各病理类型PLG病发特点比较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PLG的发病率显著提高,且该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存在差异。国外报道该病发病率为3%~6%;Chen等对我国3000多例中国人群的研究发现PLG发病率为6.9%,略高于国外报道的发病水平[4-5]。由于PLG早期病发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这就为PLG的早期诊断加大了难度。虽然大多数PLG无需手术,但恶性病变的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因此明确PLG良性病变的病理特征,有助于PLG的早期诊疗。

根据PLG病理特点良性息肉大致分为胆固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腺瘤三类[6]。其中胆固醇性息肉主要发病在胆囊体部,是较为常见的PLG类型[7]。本研究PLG病例中,胆固醇性息肉占67.86%,直径多小于0.5cm,且常为多发,对胆囊功能无明显影响。增生性息肉及腺瘤为常见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腺瘤直径多大于0.5cm,常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差异初步分析PLG分型,以尽快开展相应治疗。

PLG的早期诊断应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对PLG恶性病变或可疑恶性病变的特征性因素准确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腺瘤息肉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