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鼎 于文泉
(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外四科,辽宁 北票 1221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胆囊结石发病率逐渐上升,如不及时救治,疼痛难忍且可能继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过去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该种术式可根治胆囊结石,复发率低,但有创伤大,胆囊功能丧失的弊端,且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1]。随着医疗器械的进步,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术式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目前已逐步替代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成为更多临床医师的首选。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患者根据不同术式进行分组,评价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手术的疗效,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存在手术指征,排除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有手术禁忌证、不愿参加观察的患者,共入选83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和腔镜组,传统开腹组41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为33~69岁,平均年龄为(47.4±9.6)岁,平均病程为(4.2±0.6)个月。腔镜组42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为36~67岁,平均年龄为(47.8±10.1)岁,平均病程为(3.9±0.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均衡对比。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完善常规理化检查,明确并发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糖,调血脂,稳定心率,抗感染等治疗,传统开腹组予以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下胆囊结石切除治疗。术后常规抗生素静滴及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感染,胆漏,切口愈合不良等。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输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腔镜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传统开腹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传统开腹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腔镜组患者术后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7.1%),传统开腹组患者术后共有1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4.4%),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注:*与传统开腹组相比P<0.05
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改变,胆囊结石已成为我国常见疾病,结石的形成与胆囊功能失调、细菌感染、内分泌代谢异常所致胆汁淤积相关,病理上以胆固醇结石及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常见。胆结石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或剑突下疼痛不适,难以耐受,如不及时救治,结石可落入胆总管而发生胆囊穿孔、胰腺炎、继发性胆道阻塞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生命。以往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是开腹手术,该术式至今应用已超过一百年,优点是彻底清除结石,但有着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破坏胆囊功能,影响术后胆道功能恢复等缺点。1987年法国医师Mouret成功施行了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而开创了胆囊结石微创手术治疗的新篇章,奠定了微创胆道外科基础。随着手术器械的进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取代了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等良性疾病的“金标准”[2]。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以下优点:①在腹腔镜下操作者可直接观察胆管、胆囊的情况,手术的视野更为清晰。②手术切口较小,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应激反应。③术中通过建立人工气腹可扩大患者腹腔内各脏器之间的距离,有效地避免手术操作伤及脏器。④术后早期患者可下床活动,可缩短术手 术结束至首次排气的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加快身体康复[3]。该术式还可保留患者的部分胆囊功能,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还可适用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扩大了手术应用范围。本观察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患者采取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综上所述,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广泛应用。